试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原则

时间:2022-06-13 07:46:10

试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原则

摘要:"阅读"或者"阅读鉴赏"是普通初中语文教材的绝对主体,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的主体内容。在由"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或"写作、言语交际")、"梳理探究"、"综合性学习" 等构成的全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阅读"及"鉴赏"的基础性、主导性及提升性作用非常明显。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204-01

为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和效率,我结合自己长时间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和探索,在此提出贯彻好启发导引,注重方法指导,注重语言研究和导读、导

写相统一原则的论述,以芹献于大家、就教于方家。

1.启发导引的原则

传统的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强调"讲"(原来的教材在目录中就把课文标注为"讲读课文"和"自读课文"二类),而且程式化(大多由题解、作者与背景介绍,分析结构,概括段落大意,归纳主题,总结写作特点等步骤构成)、标准化(观点、答案常常是唯一的,基本上是平铺直叙搬教参)。这实质上是在"灌"(且在不少时候是"硬灌"),没有把学生视为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生动活泼的人。多数学生是缺乏坚持性的,对此种教学很容易产生反感。死板单一的讲读模式在客观上扼杀了很多的学生对母语天然的亲切感,造成了他们在语文学习上的畏难情绪。

学生是学习和课堂的主体,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应当是学生的发展。"目中有人",尊重学生,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和需求,"胸中有数","手中有法",保护和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是初中语文教学"把课教活"走向生动和高效的前提与关键。叶圣陶先生说:"教师所务惟在启发导引"。搞活初中语文课堂,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根本方法就是教师变"讲读"为"导读",学生变被动听讲为主动研读,变机械接受为自主探究。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就会进一步去思考。因此,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建设性地、创造性地使用课文,鼓励学生勇于质疑问难,创设适合学生展开高效学习和研讨的问题情境。

2.注重方法的原则

成功导读有二大关键。一是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引领性,能有效地激发和引领学生去分析探究文本。二是进行的恰当的方法指导,让学生知道具体怎么做。既有文本阅读要解决的问题,又有文本阅读所使用的方法,才会有阅读教学的高效。导读之所以大大优于"讲读",又不同于"自读",就在于一个"导"字。导什么呢?重点之一就是在学生怎么读,怎么解析文本上进行方法指导,在提出引领阅读分析的问题之同时教授方法,"令学生运其才智""自为研索,自求解决",从而培养读写能力,促进智能成长。导读课文一定要注重方法指导,并把它提高到施教原则的高度!语文教育改革家钱梦龙先生指出:"现代教学理论非常重视对学生'学习'的研究,并认为教师的活动主要应控制在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学习的范围内。"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有强烈的"方法"意识,注重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因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仍然要重视朗读、口头分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和信息获取能力。学生在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学习,相互启发,思维由集中而发散、又由发散而集中,学生之间或补充完善,或争论提高,个人竞争与相互交流并竞,活跃了课堂,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和探究能力的提升。

一篇课文,则要根据文本和学生的实际教给相应的比较具体的阅读方法。语文教育家于漪指出:"教有法而无定法,选择什么方法教最有效,教师完全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完全可以匠心独运。然而,无论选择怎样的方法,都要建立在把握教材个性和熟悉学生情况的基础上,……都要把实际效果放在第一位"。这虽然是在说教法,其精神也完全适用于对学生学法、读法的指导。

3.注重语言研究和导读、导写相统一的原则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初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运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促进人的知、情、意的全面发展"。时至今日,初中语文教师仍然常常感到不少学生的语言感受与理解、运用能力非常低下。溯本追源,这与阅读教学中一种普遍倾向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就是忽略了语文教学本身是语言教学这一根本问题,在阅读教学中突出了引导学生研究结构,分析段意,归纳主题,而在感受和分析语言如何精彩、写作如何巧妙方面很抽象很空洞很简单,不具体、不详细,于是就有了张志公先生的遗憾:"学以致用,是句自古名言,可是我们在语文课上没有做到。"事实上,语言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基础和核心。"缀文者情动而辞法,观文者披文以览情",语文教学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引导学生去细致品味、充分研究课文的语言运用,"沿波(文)讨源(情)",感受作者的思想和情意,才能真正学会感悟自然和社会,学会阅读与写作。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就必须注重引导学生研究语言,"在语言方面多多注意"(叶圣陶先生语),贯彻好导读和导学相结合相统一的原则。

普通初中课程标准实践教科书在《致同学们》的前言中指出"阅读的课文,以名家名篇为主,也有反映当今时代特色的作品",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在导读课文尤其是"精读课文"的时候,一定要安排一个环节,花上足够的时间,引导学生去"涵泳玩索"(南宋大学者朱熹先生语),"反复玩味课文,由字句章节而通观全篇",深入细致地体会语言之美和琢磨写作之妙,使学生在学读的同时学写,把读写合一,"使语言不期而然近于完美"。这样,教师就应该在阅读教学中,或选取一二个重点片段,或撷取二三个关键处精彩处疑难处,抓住语言本身,引导学生深入捕捉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字面与暗含信息,共同欣赏语言的妙处。教师要注意做好"诱导与启发,讲义并示范"的工作,学生要达到"潜心会本文,触处自引伸,高精能自探"的境界,从而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浑成一体,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语感能力、读写能力和思维能力、探究精神得到有效地提升。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工具、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文化载体。人们通过阅读,获取信息,传承文化,学会思维,学会口头和书面表达。依据中国古代贤能的经验,从某种意义上说,学语文就是在学一切。阅读教学作用之巨大,地位之重要,不言而喻。为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和效率,就一定要贯彻好启发导引,注重方法指导,注重语言研究和导读、导写相统一的原则。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 《普通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3] 张志公:《语文教学需要有突破性的改革》

上一篇:浅谈小学语文的有效复习方法 下一篇:谈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