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20世纪初杜重远在陶瓷职业教育方面的贡献

时间:2022-06-13 04:15:57

略论20世纪初杜重远在陶瓷职业教育方面的贡献

摘要:随着全国教育改革的兴起和受西方教育思想的影响,杜重远通过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教学模式,创办了陶业人员养成所。在创办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冲击了传统的陶瓷职业教育。这些措施对当今景德镇陶瓷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和借鉴意义,同时也推动了陶瓷业的发展。

关键词:20世纪初;杜重远;陶瓷职业教育;贡献

一、引言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教育发展,20世纪初随着全国教育改革的兴起和受西方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国内兴起了留学的热潮,许多有识之士开始学习国外的各种专业,这些留学生回国后开始提倡实业救国并投身于教育当中。虽然景德镇封建势力力量强大,人们思想保守,但随着全国教育改革的兴起,也给景德镇的陶瓷职业教育带来了希望之火。陶瓷界前辈张浩、杜重远先生先后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教学模式,打破以前子承父业、师徒相承的陶瓷教育习俗,这些变化对景德镇陶瓷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那么,20世纪初杜重远在陶瓷职业教育方面的贡献有哪些呢?本文对其进行了逐一论述分析。

二、陶瓷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背景

任何一个时期教育的进步与发展,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稳定的社会环境和积极健康的经济增长能促进教育的发展,动荡的社会环境和萎靡的经济增长则阻滞教育发展。

(一)动荡的社会环境影响着陶瓷职业教育的发展

20世纪初,我国的国民经济,由于外受帝国主义侵略、掠夺,内受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压迫,已频临破产的境地。农村日益凋敝,手工业也陷于没落。景德镇的瓷业生产,自然也逃脱不了这种没落的命运。特别是入“民国”后,国内军阀割据,内战连年不断,外瓷趁机输入,充斥市场,致使景德镇的瓷业,外销阻止,产量下降,工厂停闭,工人失业,出现了景德镇瓷业史上从未有过的垂死局面。致使江西地区的经济和人民生活愈益艰难。由于缺乏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环境,再加上景德镇陶业学校几经拆建和搬迁,使老师和学生无法拥有一个稳定的教学和学习环境。在这样的情况下,陶瓷职业教育发展相当缓慢。

(二)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促进了陶瓷职业教育的发展

辛亥革命后,各省协款中断,陶瓷业衰落,从而使陶业学堂一度处于瘫痪状态,并且传统陶瓷教育模式的弊端也日益显现出来。但是随着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的盛行,西方新技术和新机器的使用以及西方科学教育的引进促进了景德镇陶瓷教育的发展,引起了社会思想观念的变化。人们意识到近代教育的重要性,开始学习西方和日本,政府也派出大批的公费留学生去接受西方科技知识与观念。杜重远等留学生把西方技术引入国内的同时也把西方先进的教学模式引入国内,他们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陶瓷职业教育发展的模式,并为中国陶瓷职业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三、杜重远在陶瓷职业教育方面的巨大贡献

在民族危亡,民生艰困的三十年代,卓越的民主战士、实业家杜重远曾经来到江西,来到景德镇,为改革江西瓷业和振兴古老瓷都,费过一番苦心,出过一番大力;他创办的陶业人员养成所,为当今陶瓷业的发展和陶瓷职业教育的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杜重远为何被邀请到江西改革瓷业?因为1929年,国际上爆发了空前巨大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国家遭受了严重的损失,这使他们加紧了对外侵略扩张和残酷掠夺,中国便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农村一片狼藉。而景德镇的瓷业也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破产而日益衰落,为了挽救具有优良传统的陶瓷业厄运,振兴瓷业,一些有识之士和江西当局就在景德镇瓷器手工业中进行一些改革。但是并没有能挽救“一落千丈”的景德镇。此外,国内军费开支过大。当时国家的财政状况是“入不敷出,为数甚巨”,“虽欲维持收支适合,而有所不能”。而作为五次围剿红军的主要战场的江西,其财政状况就更加可惨了。当年,《江西民国日报》社评公开承认“中国今日,民穷财尽”,而且是“不仅为江西经济前途,甚至于可说是全国经济前途,抱无限之杞忧也” 。当时熊式辉就任江西省政府主席,他想到了瓷业是江西的第一大实业,要加以改革和振兴;想到了要在九江办一个大规模的机械陶业工厂,这需一个强有力的人物来主持;宋子文向他推荐了杜重远,于是他向杜重远发出了盛情的邀请。杜重远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应邀来江西的,并在江西创办了陶业人员养成所。

杜重远是我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一位爱国主义者、民主战士、革命先烈,以及陶瓷改革家与实业家,同时也是一位陶瓷教育家。杜重远是吉林省怀德县人,1898年生。1915年,他在奉天两级师范附属中学毕业后,1916年,经考试合格,被选为官费留学生送往日本深造。他先在东亚日语学校学习了两年日语,再考入东京工业学校专攻窑业。1923年春毕业回国后,他坚持学以致用,并以“实业救国”为职志,集资在沈阳城北创建一座德国式哈弗曼的大轮窑。1934年冬,省政府在景德镇设江西陶业管理局,委任杜重远为局长。杜重远上任伊始,即呈准陶业人员养成所,并亲任所长。所谓养成所,就是培养训练人才,使之达到成熟有用程度的训练班。1935年2月,养成所正式开学,其办学宗旨是“培养陶业技术与陶业管理人才”,要求学生具有“近代思想和陶业初步的技术”“担负改良陶业的使命”。杜重远在创办养成所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有哪些呢?下面逐一分析:

(一)明确规定了接受陶瓷教育学生的年龄段。

因景德镇封建势力力量强大,人民思想保守,杜重远早期就提到“要改革瓷业须先改良瓷人,要改良瓷人须先改造瓷业教育”。景德镇如此封建、愚昧、自私、涣散,如果没有一批具有科学知识、了解世界情形的陶业技术人才去冲锋陷阵,改革景德镇瓷业的计划,那是难以实现的,那么陶瓷职业教育的发展也无从谈起。所以他把接受陶瓷教育的年龄段化为12岁--18岁,并认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想是容易改变的,这一措施的实施对思想保守的景德镇陶瓷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加强了对女子教育和农村学员的重视,扩大了招生范围。

学校实行全国招生,这样学生的来源就比较广,除了景德镇周边地区外,还有来自大城市的学员,杜重远认为大城市的学员思想开放,视野开阔,文化素质较高,这样扩大招生为景德镇的瓷业发展培养专门人才起到了积极作用。此外,对于景德镇地处偏僻的山区,文化教育长期得不到发展,女子教育更是一片空白,为了改变这一传统的观念。杜重远先生在引进国外先进思想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女子教育的重视,并创办了几所女子学校。如1914年,在景德镇开创了第一所“女子公学”,1925年在景德镇又开办了“珠山女学”,随着女子学堂的出现,女子进入学堂学习技艺的人数越来越多,尤其是在绘画方面特别突出。20世纪初,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进入学堂只能是有钱人家的孩子,贫民是没有机会的,然而杜重远认为不仅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与农村的关系密切,贫民教育应该得到重视,而且农村学员能吃苦耐劳,他们学习技艺时更加的专注认真。这些措施得到落实后,为加速陶瓷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近代陶瓷教育的发展具有时代性的特点,比如扩大招生范围以及对农村学员、女子教育的重视,这些措施对当今陶瓷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三)加强对基础课程的设置,使课程结构设置全面化、系统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对陶瓷教育课程改革的突破点是由于1932年中小学和其它高等学校纷纷开设手工图画课程。瓷业学校的学员在进瓷业学校前就有了基础性的手工绘画基础,这使得他们可以更快的转入手工陶瓷技艺的学习。同时,图画课程为中国的陶瓷教育奠定了基础,也为其他手工技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基础性的开端,而且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杜重远先生在日本学习的陶瓷技艺,回国后将这些教学模式运用到中国的陶瓷教育体系中,如学制、课程最初基本上是移植日本的,又如他在日本系统的学到了现代制瓷技术的方法回国后将这些陶瓷知识系统地应用到制瓷业中,之后,对于借鉴欧洲其他国家的教育体系的学习和尝试也逐步增多。还有就图案设计方面,不再是以前的样稿,而是要求有创新性,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思维开阔、具有创新性,因为学校是以培养专精技术人员为原则,注重数、理、化的结合。养成所所开课程有精神讲话、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制学、公司法、会计统计、陶瓷总论、陶瓷分论、筑窑、图画、绘色、瓷业生产调查、应用文等学科。还开办了英文、俄文、日文选修课,学生们通过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的学习,掌握了大量知识,从而使养成所培养出来的人员知识更加全面化、更加系统化;所以说新式教育设置的课程显得更加丰富,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理论不断指导实践,实践又不断指导理论,这样为陶瓷职业教育的发展培养出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奠定了理论基础。

(四)推广新技术,建立教学实验工厂。

养成所设有一个陶瓷实验工厂,如进行机械制瓷、注浆、成型等试验和教学。这样在多种教学方法的尝试与研究中,陶瓷教育出现了多样化的局面,这对于扩大学员的知识结构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也更符合陶瓷教育发展及陶瓷业的需求。

虽然陶业人员养成所只办了一期,但养成所却为陶瓷职业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一方面为中国革命输送了一批骨干,如李清泉、熊振作、潘琪、李汉雄、袁煦、戴修选、凌菲、徐上庸等这部分学生组成“江西救国会”,积极投入抗日救国运动;另一方面又为中国陶业培养了一批杰出的专业人员,如1935年底,杜重远在九江创办江西光大瓷厂,就从养成所学员中抽调许仲、罗湘澄、邹

翰芳、潘炯乐、播文伟、胡绵芳等同学和刘伯陶、王兆勋二位老师去做筹备工作,他们成为光大瓷厂的技术骨干。前辈们在瓷业的发展和陶瓷教育的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综上可以看出,陶瓷教育培养的不是一般的制瓷人才,而是具有全面知识和技能及美术理论的通才,其他诸如精神讲话、政治课程的增加及法制课程的开设,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不仅丰富了学生知识,而且也使他们能够对古今中外的文化知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随后使学生在洋货膨胀的时代能正确地对待中国传统的工艺;学习科目的增加,使我们可以看出陶瓷教育正逐步朝合理化方向发展。

四、对当今陶瓷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

杜重远创办的陶业人员养成所是在西方新技术和新的教学思想模式输入的背景下产生的,它在推动国内教育模式的改进和完善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杜重远等有识之士在国内陶瓷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打破了以前子承父业、师徒相承陶瓷教育的习俗;同时,受“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国内外各类教育思潮及各种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的影响,杜重远等前辈们为陶瓷职业教育发展探索出一条新的教学模式,推动了陶瓷职业教育的发展,进而也推动了陶瓷业的发展。虽然他当时开办的陶业人员养成所时间比较短,却为当今陶瓷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1]《景德镇文史资料》第一辑,1984年8出版.

[2]《景德镇文史资料》第五辑,1988年10出版.

[3]江西文史资料选辑,总第十四辑

[4]向焯,景德镇陶业记事[M]. 1930.

作者简介:刘大敏,女,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2012级教育史专业硕士研究生。

上一篇:试论林白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下一篇:浅议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情感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