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流行音乐走进中学生音乐课堂

时间:2022-06-13 04:09:01

让流行音乐走进中学生音乐课堂

摘 要:流行音乐已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向走在流行前沿、对新生事物极其敏感的中学生更是成为追求流行音乐的先锋。流行音乐进课堂似乎已经势在必行了,音乐课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得由课本延伸出来,以社会发展为背景,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为前提,将流行音乐有机地渗透到课堂中来。

关键词:流行音乐;教学课堂;有机结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上的需求甚至超过物质上的需求,音乐便是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流行音乐己渐渐被人们所接受,并广为流传。 在崇尚自由、追求个性的今天,中学生谁又能抵挡这些时尚的诱惑呢?“把流行音乐引入音乐课堂”——也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因此,如何引导中学生正确对待流行音乐怎样将流行音乐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 已经成为我们音乐教师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结合近年音乐教学工作的经验我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正确合理地对待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是当今世界音乐生活中最为活跃、热闹的一个领域,它轻松活泼、易学易唱。如果老师在课堂上每天都让学生欣赏古典的音乐或戏剧,那么学生就会对其失去兴趣。绝大多数音乐老师接受的都是传统音乐教育,认为流行音乐冲击了音乐教学大纲的教学计划,冲击了传统音乐、民族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的主流地位,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不是提高而是降低了人们的音乐鉴赏水平,甚至阻碍了音乐的普及和发展,因此,在教学中不提倡流行音乐。但是,既然它能流行,就必定有着特定的艺术价值取向,具有推广主流音乐的积极条件。我认为在加强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还应该有开阔的视野,理解和体验其他的音乐文化,不管哪种音乐形式都有它独到之处,比如流行音乐轻松活泼、节奏明快,具有时尚感,这些就是让大多数青少年学生对其情有独钟的原因。由此可见,对于我们音乐老师来说,首先自己要正确理解流行音乐,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共享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合理指导学生,丰富中学生的课外文化素养。

中学生特有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流行歌曲的喜爱,同时,他们对这种音乐发展的文化背景不了解,更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来审视和欣赏这一现代音乐艺术。这就对老师如何正确指引学生合理对待流行音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1) 丰富学生的课外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操,让他们知道如何鉴赏音乐的好坏,从经典的音乐中陶冶情操。中学生作为一个精力充沛的群体,最具好奇心,最具模仿能力,最能接受新鲜事物,具有极强的可塑性。青少年对流行音乐是一知半解的,问他们为什么喜欢周杰伦、庾澄庆,他们也说不出喜欢的原因。

(2)认真钻研教材,提炼出充分体现音乐作品中丰富的艺术形象,提高学生的欣赏兴趣,使学生乐于接受书本上的教学内容。例如,高中音乐鉴赏上的《汉族民歌》,它来源于民间生活,老师在教学导入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表演展示《过滩号子》,体验船夫与惊涛骇浪搏斗的情景。再通过播放课件短片,结合音乐的旋律,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多方位体会音乐的所表达的情感、旋律。长此以往,学生对书本上的歌曲逐渐的由不感兴趣到慢慢喜欢,在音乐活动中获得充分的满足和愉悦。

(3)在课堂上选择一些时下流行的优秀音乐,指导学生合理对待和欣赏它们。流行音乐中有许多优秀的作品,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欣赏并讨论。《常回家看看》是20世纪90年代末涌现出来的流行歌曲,通俗直白的文字,明快清新的音乐语言,呼唤儿女们要常回家看看。教师可以根据歌曲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尽到儿女对父母的关心、孝顺。又如腾格尔的《天堂》,它以蓝蓝的天,轻轻的湖水,绿绿的草原展示了内蒙古草原的美丽,让我们体会到他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但是对于有些消极、低俗的歌曲,教师一定要明确态度,坚决不让其进入课堂。

三、流行音乐与课堂教学结合

面对飞速发展的社会,我们要不断自我学习和自我完善。 对于最新音乐的动态,对学生喜欢什么音乐都应该随时关注,关注的过程就是我们学习的过程,有许多方面的东西我们甚至要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教学应注意选择适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内容,如刘欢的《从头再来》、刘德华的《大中国》等歌曲,正确引导学生明辨是非。还有学生们热衷的网络音乐,像雪村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刀狼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两只蝴蝶》等歌曲,我听过并分析后,觉得歌曲很有特点,亮点多多,干脆安排在课堂上欣赏并且分析,之后还要求学生写音乐评论。这种方式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的提高。

由此可见,如何指导学生合理对待流行音乐还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只是简单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我们应该摒弃一些陈旧落后的观念,更新教育理念。要抓住学生感兴趣的东西,然后正确引导,达到使学生正确认识音乐的目的,使音乐教育文化的多元性。

(连云港市东海县白塔高级中学)

上一篇: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下一篇:互文性理论视角下《论语》不同译本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