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多媒体绑架了课堂

时间:2022-08-15 10:43:47

莫让多媒体绑架了课堂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日益丰富,多媒体教学“飞入了寻常课堂”,在思品课教学中的普遍使用,不仅优化了教学过程,丰富了学生的视野,而且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推动了课堂高效,但是弊端也逐渐显现。主要表现为用得过泛,使学生在课堂上目不睱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注意力。因此,课堂教学中要摆正多媒体的位置,运用要适时、适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要精心取舍,不要喧宾夺主

由于思品课的教学内容一般情况下是枯燥的、抽象的,学生理解接受起来比较困难,而且学生往往因为缺失兴趣,导致课堂教学活动沉闷。教师如果能够正确使用好多媒体,合理运用音乐、图片、图像、动画等,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然而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过度依赖多媒体则会使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心理活动很有可能指向那些轻松愉快优美的形式,对本应是配角的东西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对主要教学内容却所知寥寥,更不用说掌握了。

笔者曾听过《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课的教学,上课伊始,教师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创设教学情境,由于歌曲美妙动听又为大家所传唱,且与课题内容相吻合,学生兴趣盎然,学习热情被极大地调动起来。然而接下来,多媒体上大量出现介绍各个民族风土人情的图片,之后播放了香港和澳门回归的两段视频,还将余光中的诗歌《乡愁》制成flash配乐播放,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图片和文字材料。随着老师鼠标的点击,各种画面在学生面前闪现,使学生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学生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没什么价值的东西上,使课堂脱离了教学重点,真正要掌握的东西却在无意中被忽视了。上课时热热闹闹,课堂气氛似乎很热烈,但是课本上的知识点没落实到位,一堂课下来,学生能收获到多少有用的东西,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这种现象并不是个例,很多教师在课堂中完全充当了“搬运工”角色的,抛开了课本,让几十张多媒体课件代替教师的板书,代替了学生的思考,使教学课摇身变成“欣赏课”,这样的课堂教学必然会失去传授知识效用,不利于学生的能力提升。

二、要适时使用,不要适得其反

正所谓“增之一分则长,减之一分则短”,多媒体在什么时机使用、每次使用多长时间,都是很有讲究的,绝不能随心所欲。该用则用,不该用则不用,不能为电教而电教。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的认知心理,让多媒体手段真正起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变抽象为形象、变静为动、变远为近、变无为有的作用。

例如在《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这一课的教学实践中,课本安排了一个体验自尊的活动——“香港回归,举国欢腾”。但由于七年级学生历史知识还不够丰富,且年纪尚小又回忆不出当时情景和感受,也就难以理解当时全国人民为什么会如此快乐。为此教师先向学生展示香港被侵占的一组历史图片《南京条约》《圆明园遗址》《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等并简单介绍背景,此时学生义愤填膺,对侵略者的贪婪产生了无比的痛恨,对清政府的腐败以及当时国力的衰弱感到叹息。而这时再向学生对比播放《97年香港回归》视频,当学生看到英国的“米”字旗缓缓下降,五星红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伴随着激昂的国歌在香港国际会议展览中心高高升起时,他们内心的爱国情感油然而生,从他们的眼神中就可以看出骄傲和自豪。这时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很快就认识到了正是现在我们国家的日益强大,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香港才能顺利地回归,从而也进一步感受到做一个中国人的尊严与快乐。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提问:在你的个人生活中,还有没有过类似的情感经历,学生这时的思维被激活,纷纷举例畅谈,如对我国申奥成功、神舟飞船发射成功等重大成就的自我感受,从中体验自尊也就水到渠成。

三、要精心准备,不要束手无策

课堂使用多媒体时,执教者要在课前做充分的准备,防止课堂上出现一定的技术故障,会影响正常的课程进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教学效果下降。笔者在一次观摩中,遇到执教的教师对于电脑出现的暂时故障,束手无策,不能及时解决而非要专职电脑教师的介入。由于执教者对多媒体课件表现出非同一般的依赖意识,不仅冲淡了教学,而且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教学的效率又从何谈起?我们要增强课件的交互性使课件能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意调度,同时要不断提高自己驾驭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总之,我们应遵循学生学习规律,努力寻求多媒体教学与思品课教学的结合点,将多媒体教学用在创设情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只有这样,多媒体教学才能发挥其现代化特点,真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帮助学生更深入透彻地解读文本,提高课堂效率的辅助作用。

(宿迁市钟吾初级中学)

上一篇:关于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思考 下一篇:“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