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的“帝国”之路

时间:2022-06-13 02:59:59

近日,谷歌公司动用巨资击败了“脸谱”等竞争者,抢下了美国无人机制造厂商泰坦航空公司。谷歌的这一收购行为是其“走出互联网”一系列行动中的一步。通过一系列自我研发和并购行动,谷歌已经不仅是一个网络搜索服务商,而是正在成为一个庞大的多元化科技帝国,并对美国的内政、外交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依托在数据、用户与智能服务上的优势,谷歌有潜力成为未来互联网资源的垄断者,而且这种新型垄断行为难以得到限制。

从搜索引擎到科技“帝国”

在2011年拉里・佩奇取代埃里克・施密特成为谷歌掌门人后,谷歌一改先前十年低调稳健、闷声发大财的形象,开始积极运用资本手段扩张其商业帝国。2011年3月,谷歌收购了原创视频网站NEXT,向专业的原创视频制作市场进军。2011月8月,谷歌以125亿美元的天价购下了摩托罗拉移动,将这个已有近90年历史的前科技巨头纳入囊中。2011年9月,谷歌又买下了餐馆点评网站Zagat,该网站是全球餐饮评价网站的鼻祖。2013年,谷歌的收购触角已伸展到海外,用13亿美元拿下了以色列地图服务公司WAZE,将公司一些新奇的设计融入谷歌地图之中。2014年以来,谷歌已完成三项重要收购:一是1月以32亿美元收购智能温控器厂商NEST;二是2月收购声波身份识别技术初创公司SlickLogin;而最新的成果是收购泰坦航空。资本市场对谷歌的并购行为一致看好,2011年至今,谷歌的股价上涨超过140%。股价的攀升也使谷歌有了更多可用于并购的现金储备,当前谷歌拥有350亿美元现金,足以让它吞下一个特斯拉汽车公司。

依靠着不断的并购及自身研发,谷歌正将其主营业务从互联网搜索与数据服务转向实体经济。谷歌已不满足作为一个互联网公司,而希望成为未来社会的“领军者”。在拉里・佩奇最新一封致内部员工的信中,他称谷歌的工程师应当将精力投入到那些“看上去疯狂的想法中”,时间将证明这些曾经是天方夜谭的科技创新最终将成为现实。近些年来,谷歌在前沿科技研发上已创造了多个第一。2012年,谷歌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通过了当地政府的测试,获得了首个合法车牌,可正常上路。2013年,谷歌在新西兰进行了热气球提供无线网络服务的测试,并一举获得成功。今年5月,谷歌正式发售其自主研发的可穿戴科技产品“谷歌眼镜”,这个售价高达1500美元的科技奢侈品在市场上奇货可居。除此之外,在神秘的谷歌X实验室中,一些最疯狂的点子正在成为现实。据媒体披露,谷歌已经将人工智能、太阳能和太空技术视为未来最需要重视的三个前沿领域。

一位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认为,我们不应以传统的眼光看待谷歌,它在一些领域比我们想象的走得更远。依照传统的观念,一家科技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应当是其所精通的核心技术或已受到社会广泛认可的拳头产品,为了维护其技术的独占性和产品的先进性,该公司应当将主要的资源和精力投入到对该技术的深入研发或对产品的不断完善之中。例如微软公司,其核心技术是电脑操作系统,其拳头产品是办公软件;又如苹果公司,其核心技术是iOS系统,拳头产品是iphone。然而,谷歌却不同,它将自己的网络搜索引擎免费授权小型网站使用,将所研发出的手机操作系统开放给所有第三方厂商。谷歌允许公司内部的技术研发人员用10%的时间从事自己感兴趣却不是被上级要求的研发项目。公司里设有很多兴趣小组,它们的一些研究成果最终被付诸实践。

很难想象一个“不务正业”的公司能够蓬勃发展,但谷歌确实做到了。事实上,如果换一个角度来思考谷歌的业务及其技术,我们就能够理解谷歌为何追求多元化,为何大笔并购看上去与其主营业务并不相关的企业。从表面来看,谷歌是一个以网络搜索为主业的互联网企业,但其实,网络搜索靠的是算法,是一项较为基础的人工智能技术。谷歌的算法有很强的学习功能,它对每天全球数以亿计使用谷歌进行网络搜索、使用谷歌手机系统浏览网页的用户进行分析,进而不断改善其搜索结果,发现甚至预知用户的想法和需求。也就是说,用户提供的数据是谷歌不断提升其技术能力的根本保障,只要接触到更多用户、渗透到更为广泛的现实生活中,谷歌就能够更加逼近建立起一个人工智能帝国的终极目标。

政治影响力与日俱增

为了这一终极目标,谷歌已经开始不遗余力地做好相关准备。除了技术和商业之外,谷歌真正担忧的是国内法律和国际规则将限制其不断渗透,阻止其获取关键的数据来源。因此,谷歌开始在美国内部展开广泛的政治游说活动,要求并劝说美国政府采取有利于其商业战略的内政、外交政策。

虽然谷歌公司一贯标榜其“非政治性”和“不作恶”,但一些线索表明,谷歌已经成为华盛顿最为活跃的说客之一。美国《华盛顿邮报》近日披露,从2012年以来,谷歌公司及其雇用的政治游说公司已经成为华盛顿游说界的“龙头老大”。相对于传统的游说集团,谷歌做得更为隐蔽、巧妙,开创了一些别具一格的游说方式。例如,谷歌暗地里资助了华盛顿多所大学的互联网兴趣小组,在校园里频繁召开关于互联网法律问题的学术讨论会,并且邀请国会议员或政府官员参加。这些活动制造出了一种美国互联网问题、希望政府减少对互联网监管介入的氛围,“不经意”地对美国政界施加了压力。谷歌的游说方式还包括在美国多家智库举行“午餐会”,不断向美战略界传递其政策主张;向超过140家美国商会提供资助,借助其影响美国政府与国会;利用其高管与在任高官与议员的私人关系向其传递意见等。2012年和2013年,谷歌已超越通用电气成为在政治游说方面投资最多的美国公司,而在2003年,谷歌在这方面的排名还在200位以外。在直接提供政治捐款上,谷歌也紧逼微软,在美科技公司中排名第二。

谷歌的一些建议得到了美国政府的采纳,甚至有一些与美国当前推动的政策“不谋而合”。2010年的“谷歌中国事件”成为希拉里・克林顿国务卿发表关于“互联网自由”讲话的重要契机,谷歌公司本身也一直是美国“互联网自由”等网络战略和国际规则设计最积极的参与者之一,它不仅为该战略提供大量经费,也提供了大量专业技术人员和相关服务。在克林顿国务卿力推“公民社会2.0计划”时,谷歌派出大量技术培训人员参与该计划在世界各地举办的“培训营”,教授当地的青年人使用互联网技术躲避“政府的监管和追踪”。在2011年卸任谷歌首席执行官后,谷歌董事长施密特成为美国互联网战略不挂名的“大使”。2013年,施密特出人意料地出访朝鲜,并当面劝说朝鲜领导人开放互联网。2014年,施密特出版了新书,书中大肆抨击中国的互联网政策。

垄断,却不被反垄断

在众多美国互联网巨头中,谷歌最有希望能够“一统江湖”。在手机领域,谷歌已在用户上遥遥领先苹果公司,谷歌研发的免费电脑操作系统也在使微软感受压力,只有“脸谱”还在社交领域暂时领先,但谷歌却在不断挤占“脸谱”的广告收入。从一些指标上看,谷歌已经是互联网行业的王者。据统计,谷歌的流量已占到全球互联网流量的40%,每天查询点击率达到33亿次,其安卓系统的用户已占到全球手机用户的近80%。过去一年中,谷歌的市值增加了1300亿美元达到4000亿美元,成为仅次于苹果公司的全球第二大市值公司。

从市场占有率来看,谷歌毫无疑问已成为全球互联网领域的垄断者之一,其垄断程度甚至不亚于当年的微软。但是,谷歌却少有遭受反垄断的麻烦。2013年,美国执法机构在经过严密调查后,甚至“未能发现”谷歌排挤其他竞争者的证据。免费成为谷歌躲避这一系列监管的护身符,也是谷歌击败其竞争者的最大优势。但是,如果一旦世界上已经没有互联网公司能对谷歌产生威胁,一旦谷歌的服务已经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到时候还有谁能够阻止它作恶呢?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上一篇:子宫肌瘤应用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的临床效果... 下一篇: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与脓毒症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