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法院执行难的原因及对策

时间:2022-06-13 01:31:54

造成法院执行难的原因及对策

执行难问题,既是多年来困扰和制约人民法院工作的突出问题,也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更是各级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的难点问题。近几年,笔者就这个问题专门进行了调研,现就执行难原因对策谈几点个人的浅见。

一、执行难究竟难在哪

执行难是指生效的法律判决难以兑现的社会性情形。笔者认为,构成执行难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被执行主体的问题。表象上看,包括不自觉履行,拒不履行(含暴力抗拒执行),无财产可供执行,被执行人下落不明,受地方性政策保护不便执行等情形。而当前在被执行人中深层次的问题,突出表现在:有的仇视申请执行人;不择手段推托赖帐;信奉关系鄙视法律;不讲诚信不以为耻。使法律的尊严受到损害,法制环境受到污染。2006年深圳市一审民事案件判决结案32591件,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案件高达30948件,占审结案件的95%,而按判决书规定时间自动履行的仅有5%。就本地而言,各基层法院执行积案多是个普遍性的问题。

二是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的问题。人们常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现实则异然。特殊的被执行主体客观存在着,其特殊是指法院不能以正常的法律程序对待,不能以普通的被执行主体对待的单位和个人。比如政府职能部门,乡镇一级政府和受某种地方性政策保护的法人等。前者一些案件大多是陈年旧账,与无力偿还的现实,申请执行人不依不饶的心态,双重受压的法院等诸多方面交织在个案中。后者则以特殊的身份规避法律。这些特殊的被执行主体,起着巨大的负面辐射作用,也成为了社会诚信缺失的一个症结。

三是权势干预与执法环境的影响。人们时常说执法环境不好。我个人的浅见,不好的风源主要来自于权势对司法的干预。这种干预比普通人的干预所产生的影响和危害要大得多,而对司法机关有制约关系的人的干预则是更可怕的。我们的一位委员讲了一件发生在他们企业的事,该企业胜诉的案件进入执行阶段,几经周折,企业与法院已达成一致意见,并做好了警力和机械设施等准备,计划于第二天强制执行搬迁。谁知当天下午市某部门的一位干部在明知该案已经市中院终审和听证会维持原判决的情况下,打电话到某区法院阻止执行,使周密计划的执行工作不得不中途搁浅。后经市主管领导的协调,此案才得以执结。

四是法院对执行工作管理的问题。首先是执行工作不透明,其办案方式是一人一案。一般性案件的执行过程,全由一名执行法官办理,既难以获得更多的执行信息,也难以集中多人的智慧,且不利于监督,易发生办三案的问题(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其次是执行积案较多。有的案件在没有穷尽其财产,没有穷尽其措施的情况下,将案件中止执行,案结事没了,申请人不满意,又加重了执行的负担。另外是对有些查封、扣押物品监管不到位,导致当事人财产受损的现象时有发生。个别的还对执行回来的款物不给申请执行人,而变成它用,产生很坏的社会影响。

五是立案、审判、执行配合的问题。这三个环节,既是分立的,又是整体的。在立案阶段采取保全措施不力,应采取的查封、扣押、冻结的措施而没有采取,有的虽然采取了保全措施,但程序不严格,导致保全物被变卖,有的虽发现擅自解封的违法行为,却不惩处,或惩处不力,导致错失执行良机。在审判阶段有的不注重做深入细致的调解工作,使有些本应调解的案件推向执行阶段,有的文书质量不高,裁判表述有瑕疵,给执行带来不确定的因素,导致无法或难以执行。尽管各法院都加大了调解结案的力度,但审判与执行脱节的现象仍然存在。

六是人员和经费保障的问题。以某区法院为例:年执行案件800-1000件,现有执行法官15人,年人均65件左右,每4个工作日应执结一件,这显然力不从心。而这些法官,也包括其他法官,每天忙于案件,称得上疲于奔命,难得有时间补充新的知识,无碍老一套的办法,面对复杂的新形势。经费保障不足已是众所周知。由于经费紧张,使得在执行开支方面不得不慎之又慎,尤其是外省办案,让法院的领导们深感头痛。因此出现外出办案的频率不高,时间不长,效果不好的问题,也就不难理解了。自今年4月1日起,诉讼费、执行费调整之后,法院的经费则更为紧张,而在执行中由法院自己买单的事将会突显出来。

七是总体控制问题。面对如此复杂的执行难,尽管讲了这么多年,尽管在各个大规模、高层面的会议上都在研究,尽管众多的人提出这个问题,但为什么难以解决,笔者认为尽管法院对执行工作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构成执行难,是社会性的,全局性的,制约性的,应该在更高层面上实施总体控制。而我们缺少的正在于此。

二、破解执行难的对策

首先要深刻认知执行难。依法治国是我们的基本国策,而生效的法律判决得不到兑现,是对法律尊严的抵毁,其根本性的危害就不言而喻了;构建和谐社会是党的号召,是人民的愿望,是发展的必然,法律从属于民主政治的范畴,如果众多的案件当事人在请求法律帮助的时候而无望,合法的权益得不到保护,这怎能说不是对和谐社会的一种损伤;发展经济离不开法律的保护和支持,而在难执行的诸多民商事案件中,带有共性的是不讲诚信,不讲公平,不依法经营,甚至鄙视法律,执法环境与经济环境是相辅相承的;从法院自身讲,执行难已成为了制约法院整体工作的瓶颈。破解执行难,必须与时共进。

其次,要在更高的决策层面实行总体控制。集全社会的力量,多元化破解执行难,以尽快完善相应的立法已成共识。谁来统领这一全局性的工作,无疑是最高决策层面。法律的公平与法律的统一是不可分割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尽快确立和完善破解执行难的法律体系势在必行,使之在全国范围内,对消极对待执行、抵触执行、干预执行的人以制裁。

第三,要多元化破解执行难。法院对破解执行难具有不可替代的责任,而当前影响执行的一些关键因素来自法院之外。要破解执行难,笔者认为应加强党的领导,要实行社会各部门联动,要动员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在党的领导方面,把能否破解执行难作为检验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重大课题来对待,并协调政府切实解决法院在保障上的困难,切实解决作为平等主体参与司法诉讼。在部门联动方面,将公安出入境部门、车辆管理部门、银行系统、工商部门、房地产管理部门等与财物执行有关联的部门及新闻媒体纳入执行联动机制。全社会参与方面,是把执行中的典型案例及当事人敢于向社会公开,敢于对赖账者建立黑名单并公诸于社会,让社会及人民群众监督,并焕发人民群众参与和支持执行工作的激情。而部门联动和群众参与的核心问题,是信息共享和完善诚信机制。人大、政府、政协等机关对所属人员涉及执行的案件,要积极参与调解工作,以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形象。

第四,法院自身要加强对执行工作的管理。要在机制上创新。改变执行法官一人一案的做法,实施分组办案,这样不仅使执行工作公开透明,又能集思广益,还能便于监督;要一体化运作。在立案的证据交换时,设置调解程序。高度重视立案初的财产查封,把工作做实。审判环节重视调解结案率,并作为效绩评定的标准。严格审判文书的评查,不以文书的质量影响执行。执行阶段要严把“三个穷尽”关,即财产穷尽、主体穷尽、措施穷尽;要处理好“软”与“硬”的关系。解决目前执行工作“硬”的不够的问题;要把执行工作作为法院工作的重点,重点保障和重点调度;要建立执行工作的信息平台。广泛借助社会力量,并可聘请执行协作人员;要加强法官队伍建设。当前老百姓对执行有意见,大多认为法官不积极,过程不透明,执行期限长,及办三案(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的问题。教育法官面对这样神圣的职业,必须忠于职守,要秉公办案,同时要增强知难而进的责任感,全心全意的服务意识,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要加强法院自身的督察工作。敢于奖优罚劣,严明纪律,依法制患;要积极加强与社会各层面的有效协调,争取支持和帮助;要善于接受权力机关和社会的监督,千方百计破解执行难。

(作者系吉林市昌邑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上一篇:躲藏在监狱的杀人逃犯 下一篇:尽职为民建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