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管理要点

时间:2022-06-13 01:24:08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管理要点

中图分类号:TU72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根据建设部对5年来建设工程事故的类别、原因、发生部位等的统计分析,建筑施工现场触电事故有了有效遏制,但仍有部分施工现场管理者由于认识不足,对规范理解不透;现场临电不安临电设置原则配电;线路截面计算与实际通过流量不符;线路设计与现场不结合等原因而导致线路上存在隐患,使触电事故时有发生。为此我们需要从组织上、技术上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操作人员素质,为消除事故隐患,保障用电安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现场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规范临时用电管理。

电工属于特种作业人员,必需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取得过硬的技术素质和业务水平,考核合格取得合格证,方可上岗作业;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管理由施工企业全面负责,项目部具体负责,有关机构及责任人按国家及行业有关法规、企业内部责任分工分别负责。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监督管理由项目总监理工程师总体负责,项目安全监理人员、安装专业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员具体负责。

安装、维修、拆除临时用电工程必须由电工完成,并应有人监护,并根据工作复杂程度指派不同等级的电工进行操作;

使用电气设备前必须按规定穿戴和配备好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检查电气装置和保护设施;

二、施工现场用电组织设计

按照《规范》的规定:“施工现场用电设备在5台及以上或设备总容量在50kW及以上者,应编制用电组织设计。”

编制用电组织设计的目的是用以指导建造适应施工现场特点和用电特性的用电工程,并且指导所建用电工程的正确使用。用电组织设计应由电气工程技术人员组织编写。

施工现场用电组织设计的基本内容:①现场勘测;②确定电源进线、变电所、配电装置、用电设备位置及线路走向;③负荷计算;④选择变压器;⑤设计配电系统;⑥设计防雷装置;⑦确定防护措施。

对于用电设备在5台以下和设备总容量在50kW以下的小型施工现场,按照《规范》的规定,可以不系统编制用电组织设计,但仍应制定安全用电措施和电气防火措施,并且要履行与用电组织设计相同的“编、审、批”程序。

三、建筑施工现场专用临时用电的三项基本原则:

(1)必须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

(2)必须采用三级配电系统;

(3)必须采用两级漏电保护和两道防线。

(一).TN—S接零保护系统

保护接地是指将电气设备的不带电金属外壳与大地连接,接地电阻值一般应小于4Ω。

保护接零:在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电力系统中,将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与供电系统中的零线或专用零线直接做电气连接,称为保护接零。根据保护零线(PE线)是否与工作零线(N线)分开,保护接零供电系统又划分为TN-C、TN-S和TN-C-S三种供电系统。目前,建筑施工现场要求必须采用三相五线制系统,即TN-S接零保护系统。 1.保护零线(PE线)必须由工作接地线、配电室(总配电箱)或总漏电保护器电源侧引出。 2.同一供电系统内不得同时采用接零保护和接地保护两种方式。 3.所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配电箱柜的金属框架、门,人体可能接触到的金属支撑、底座、架体,电气保护管及其配件等均应与保护零线做牢固电气连接。

(二)、“三级配电” “三级配电”是指配电箱应分级设置,即总配电箱下,设分配电箱,分配电箱以下设开关箱,开关箱用来接设备,形成三级配电。

(三)“两级保护”主要针对漏电保护器而言,除在末级开关箱内设置漏电保护器外,还要在上一级分配电箱或总配电箱内再设置一级漏电保护器,形成两级保护。 1.两级漏电保护器的参数相匹配,可按如下方法选择:总(分)配电箱可选100~200mA,但不得超过30mA*s的限值;开关箱处不大于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小于0.1s;用于潮湿的漏电保护器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不大于15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小于0.1s。 2.空气开关不能用作隔离开关,必须选用肉眼可以辨别分断点的开关。

四、线路敷设的方式

(一)、埋地敷设

埋地敷设应选用铠装电缆,避开电焊、气焊等会产生熔化金属、高温液体溢出、化学敷设或杂散电流腐蚀的土壤范围不得采用直埋。电缆直接埋地敷设深度不应小于0.7m,并应在电缆紧邻上、下、左、右侧均匀敷设不少于50mm厚的细砂,然后覆盖或混凝土板等硬质保护层。

(二)、架空敷设

架空电缆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杆、木杆或墙壁敷设,不能沿脚手架、树木或其他设施敷设。钢筋混凝土杆不能存在露筋、宽度大于0.4mm的裂纹和扭曲现象;而采用木杆则不能选用腐朽、最小端直径小于140mm的;沿墙壁敷设时最大弧垂距地不能小于2.0m,这样出入的工作人员就不会碰到电缆线,起到间接防护作用。绑线必须采用绝缘线,固定点间距应保证电缆能承受自重所带来的荷载。

(三)、穿管敷设

埋地电缆在穿越建筑物、构筑物、道路、易受机构损伤、介质腐蚀场所及引出地面从2.0m高至地下0.2m外,必须加设防护套管。防护套管直径应大于电缆线50%。

五、用电设备

用电设备是配电系统的终端设备,是最终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光能等其他形式能量的设备。在施工现场中,用电设备就是直接服务于施工作业的生产设备,要求如下:

1.塔式起重机的机体必须作防雷接地,同时必须与配电系统PE线相连接。除此以外,PE线与接地体之间还必须有一个直接独立的连接点。

2.外用电梯通常属于载人、载物的客、货两用电梯,所以其安全使用尤为重要。要设置单独的开关箱,特别是要有可靠的极限控制、通信联络。

3.桩工机械主要有潜水式钻孔机、潜水电机等。①潜水式钻孔机的漏电保护要符合配电系统关于潮湿场所漏电保护的要求。②潜水电机的负荷线应采用防水橡皮护套铜芯软电缆,电缆护套不得有裂纹和破损。

4.夯土机械的金属外壳与PE线的连接点不得小于两处;其漏电保护必须适应潮湿场所的要求。夯土机械的负荷线应采用耐气候型橡皮护套铜芯软电缆。

5.焊接机械的使用。交流弧焊机变压器的一次侧电源线长度不应大于5m,其电源进线处必须设置防护罩,进线端不得。交流电焊机除应设置一次侧漏电保护器以外,还应装设二次侧漏电保护器。

六、外电防护

在施工现场周围往往存在一些高、低压电力线路,这些不属于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系统的线路统称为外电线路。外电线路一般为架空线路。由于外电线路的位置早已固定,因而它与施工现场的相对距离也难以改变,如果距离较近就给施工现场带来了不安全因素。因此,为了防止外电线路对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可能造成的触电伤害事故,必须对这些外电线路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对外电防护采取的技术措施主要有:①绝缘;②屏护;③安全距离;④限制放电能量;⑤24V及以下安全特低电压。这五项基本措施具有普遍适用的意义。

上一篇:现阶段我国监理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石家庄植物园广场改造工程设计与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