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利用沼肥生产鸡腿菇

时间:2022-06-13 12:12:02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利用沼肥生产鸡腿菇

沼液及沼渣总称为沼肥,是有机质经沼气池厌氧发酵后的残余物。据测定,沼液中除有丰富的鸡腿菇生长所需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还含有硼、铜、铁、锰、钙、锌等微量元素以及大量的有机质、多种氨基酸、维生素、核酸、抗生素等物质。

沼肥中的全氮含量比堆沤肥高40%~60%,全磷比堆沤肥高40%~50%,全钾比堆沤肥高80%~90%,作物利用率比堆沤肥高10%~20%,是一种含有多种水溶性养分的速效性肥料,具有刺激食用菌菌丝生长和抑制杂菌的作用。其pH值为8,属于碱性物质,用于食用菌拌料发酵,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可减少麦麸、玉米面、豆饼等辅料的添加,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病虫危害,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保证食用菌产品的安全性。

一、目的及意义

沼肥利用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是实现沼气产业从生活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的必然要求,是沼气产业链延伸,增加效益的必然要求,是激发农户建池、用气积极性,提高沼气使用率的必然要求,也是保障农村沼气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途径,更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最佳选择。本文结合运城市近年来在“三沼”综合利用方面的成功经验,以利用沼肥在土窑洞栽培鸡腿菇技术为例,着重介绍利用沼肥栽培鸡腿菇的主要方法和技术,以此来带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三沼”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及推广力度。

二、具体方法

1 培养料的配制

(1)原料准备

粉碎的玉米芯颗粒,2%生石灰,发酵好的沼肥(沼肥与水的比例为2:1。

(2)拌料方法

把原料平铺在水泥地面上,将原料总量2%的生石灰粉均匀洒在料面上,用沼液将生石灰粉均匀冲于原料内(原料、沼液和水的比例为1:1:0.5~0.6),充分搅拌均匀后建堆,堆宽为1.2~1.5m,高为1.2m,长度不限,呈梯形,稍加压实。

(3)培养料通风

用直径约3~5cm粗的木棍在料堆顶部两边2/3处每隔40~50cm斜扎至地面的通气孔,并摇至10cm,以免造成厌氧发酵。

(4)发酵

白天盖上塑料薄膜,以防病虫侵入和水分散失,但塑料薄膜与地面要留孔隙,以利通气,晚间温度降低后将塑料薄膜揭开,以利换气。当基料堆中心温度上升到70%以上时,再维持24h进行第一次翻堆。

(5)翻堆方法

翻堆的原则是内外相调、上下换位。将原料堆中上部经过高温发酵料内产生大量白色放线菌(有益菌)的培养料,翻到新建堆的下部,将原料堆表层5~10cm的料翻至新建堆中部,原料堆底部的料翻到新堆的上部,如此可使上次未得到高温发酵的基料可得到很好的高温发酵,尤其是上次料堆底部水分偏大并处于厌氧状态的基料翻至上部,使其水分下沉并经过高温发酵。如此经过3~4次翻堆后,即可确定基料的每一个颗粒至少经过2次高温发酵,达到充分腐熟的目的。

(6)培养料要求

发酵好的整料标准是:基料呈褐色或红褐色,有发酵后的香味,无异味和氨味,质地松软,无蚊蝇幼虫和螨虫类等。pH值为7~8左右,含水量在65%左右为宜。

2、栽培及管理。

(1)装袋。

栽培袋可选用厚度为0.04mm的聚乙稀塑料筒袋,规格有两种,一种是直径为24~26cm,长度为36~40cm的小袋,另一种为直径为40cm,长度为50cm的大袋。装袋时采用分层接菌法,运城市目前采用三层料二层菌种接菌法,也有三层菌两层料的接菌法。

具体操作方法为:先装入1/4基料压实,撒一层菌种,再装入2/4的基料,稍加压实平整,再撒一层菌种,然后将袋装满基料,压实平整后用塑料绳扎紧。每袋可装干料约1kg,用种量为干料的10%。

装好的栽培袋及时搬到高1.8m,宽2.2~2.3m,长100m的土窖洞中,并整齐摆放于土窖两测,中间留一人行通道,袋与袋之间留1~2cm孔隙,以利通气、管理和采收。

(2)扎孔、发菌

待进窖24h后进行扎孔(24h后扎孔是为了将高温发酵时个没有杀死的害虫在缺氧的情况下窒息死亡),在各菌种层周围均匀扎8~10个通气孔。

发菌期间窑内温度控制在2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5%为宜。

发菌期间要保证窑洞内的空气新鲜,不能有异味,必要时要进行通风。合适温度下,一般20天菌丝可发满,再培养一周后菌丝达到生理成熟,既可覆土出茹。

三、沼肥栽培鸡腿菇优势分析

1、用沼渣、沼液拌料发酵后,沼肥中的各种速效养分完全可满足菌丝生长发育且不需再添加任何辅料,如麦麸、玉米面、化肥、豆饼等,不但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减少了病虫危害。

2、沼肥的pH值为8,具有很好的杀菌作用,同时用沼喳、沼液拌料发酵过程中,料温可达到90%以上,起到了高温灭菌杀虫效果,所以整个生产过程不再使用杀菌或杀虫等化学药剂,即绿色又环保。

3、用沼渣、沼液拌料发酵后,整料中营养全面,pH值适中。因此,菌丝发育快,减少用种量50%,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病虫危害,降低了劳动强度。

4、用沼渣、沼液拌料发酵,减少了高温蒸料灭菌工序,减少了产地环境污染,整个生产过程没有任何环境污染。

四、效益分析

利用沼肥栽培鸡腿菇新技术,在我市已全面推开,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深受广大农民朋友欢迎。

1、社会效益

利用沼肥栽培鸡腿菇,从出料到拌料,从采摘到初加工,从深加工到销售,需大量劳动力。此项新技术在我市的大面积推广,从一定程度到很好的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进一步促进和偕新农村建设。其次带动了周边村镇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极大的推动了加工业、运输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另外,最重要也是关键的是促进了沼气事业的发展,实现了沼气从生活领域到生产领域的跨越式发展,为加快农村沼气事业发展步伐,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2、经济效益

沼肥属优质、高效有机肥,有关试验研究显示,沼肥具有提高作物产量、防止病虫害、改善产品品质,优化土壤结构等功能。经运城市食用菌发展研究中心试验表明,使用沼肥栽培的鸡腿菇产量比常规方式栽培的鸡腿菇产量均提高20%以上,其品质、口感等也优于常规方式栽培的鸡腿菇,属无公害食用菌产品,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全市的鸡腿菇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加上沼气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按一户管理一孔土窑洞计算,一年可为一户农户增收节支5万元。

3、生态效益

“猪-沼-菌”生产模式,通过食用菌生产,使农业生产中的各种废弃物得到了“整体、高效、再生、循环”利用,是典型循环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是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从原料到生产过程不仅无污染,还有效的组成了生态链,实现了污染物的零排放,加快了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良性循环。

上一篇:将展会进行到底 下一篇:我的封面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