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有效的合作时机

时间:2022-06-12 09:36:15

把握有效的合作时机

【摘要】本文强调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肯定了其优点,也提出了实践操作中存在的众多弊端。拟将从以下四种情况来把握有效的合作时机,以期提升合作学习的质量,即:学生选择解题策略时; 教学重难点出现时;学生质疑问难,意见分歧较大时; 需运用综合能力解决问题时。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合作时机教师介入

合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学会合作”是我们面向未来文明的教育支柱。于是,“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成为了衡量教学水平的一块试金石。

作为一种教学哲学,合作学习着眼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唤醒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关注着他们的终身发展。由于它改善了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所以不仅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成绩,更促进他们形成了良好的非认知品质。

但在实际的合作学习教学中问题重重,如:徒有形式的分组,几人围坐、热闹闲聊,轰轰烈烈一“聊”到底;合作形式单一;少数优生的“独角戏”代替全体参与;表面的无效参与占据了自主思考;过分强调学生主体忽略教师主导;合作秩序失控,课堂紧急叫停……并非每堂课都得有合作交流,也不是一堂课中任何时候都适宜合作交流,更不能认定一堂课中合作频率越高、密度越大就越能证明课堂质量高。合作学习要富成效,除了设计有价值内容外,还要从课堂教学实际出发,恰到好处地把握合作的时机。

一、学生选择解题策略时

在学生独立学习时,有些困难不能立即解决,他们对自己的思考有疑问,希望从别人的观点中受到启示和点拨,从他人的评价中得到证实,所以就有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渴望和交流欲望。此时,开展合作学习事半功倍。

二、在教学重难点出现时

组织合作学习教学的重点是指学科或教材内容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和技能。教学的难点一般是指教师较难讲请楚、学生较难理解或容易产生错误的那部分教材内容。在教学过程的三要素中,教学难点在一定程度上虽也决定于作为认识客体的教材内容。但它更决定于作为认识主体的学生和指导主体认识客体而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在教学重难点过程中,组织学生合作、交流,不仅能攻克教学重点和难点,更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此时,教师首先要明确主问题,其次要选择合适的合作方法,给足时间,按照平时培养的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自主突破难点。所以在语文教学时要考虑让学生多读,要保证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要多让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学习,同时重视引导和鼓励。

三、学生质疑问难,意见分歧较大时

充分利用动态生成的资源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一个重要理念。它强调课堂教学不应仅仅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还应是创新与开发的过程。课堂教学往往不可能百分之百按预定的轨道运作,常会出现一些“意外”独到见解”和“独特体验”。但不管是突发性的,还是诱发性的课堂生成资源,只有被用来为课堂教学的充实、拓展、延伸服务时,才具有意义。所以,研究怎样利用课堂教学的生成性资源服务于课堂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开放的课堂中,学生以个性化的心灵解读、欣赏文本,体验生活,以自己的视角看世界,常常会有新的发现和疑惑。于是一些难以想象的,自己不易解决的“棘手”问题便生发了出来。此刻,便是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正所谓“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较大的意见分歧。这时的思维矛盾和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的源泉,也是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极好时机。可以形成极为浓厚的研究氛围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模糊的地方可以质疑,不同的观点可以辩论。在这种过程中,思想的交锋,智慧的碰撞,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敏捷性,语言表达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都将得到相应的提高。

四、需运用综合能力解决问题时

语文教学中,许多知识要探究、发现、归纳、梳理、总结。有时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师生、生生间的互相补充、启迪、生成,依靠合作完成。组内成员有意义的协商、资源共享,会使原先局限、片面的认知丰富和全面起来,淋漓尽致地发挥集体智。如在一次 “表达?交流”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我班举办了“月亮走,我也走”中秋故事会。本课设计以口语交际、综合学习和写作相结合。要求会前准备,即搜集古往今来有关月亮的资料,使得学生主动利用图书馆,互联网,采访和利用他人等多种渠道。了解月亮的自然和人文现象,培养人文精神,并能用生动流畅又不失简洁的语言,清晰地介绍。步骤1:将学生6人分为一小组,分别为“人类登月”“天体月球”“有关月的神话传说”“文学作品中的月亮”“有关月的民俗风尚”“音乐绘画中的月象”等小组。步骤2:反馈交流各小组搜集成果。步骤3:生生、师生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进行评价。步骤4:学生择取自己在本堂课中感兴趣的故事、信息作为写素材和切入点进行构思创作,写一篇有关月的短文,文体不限。在接下来的作文展示课中,我们继续展开了合作学习。步骤如下:首先,小组内交流,修改作文,找出文章利弊,组内点评,选出优胜者。其次,小组选派朗诵能力最强的同学,代表本组诵读该佳作。第三,由以老师为代表全班推选的评委组进行点评。第四,奖励。

而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也不容忽视:他们不仅是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示范者、更是参与者、合作者。教师的介入也得把握好时机,有时介入得过早,剥夺了学生自己发现的机会;介入晚了,又会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处于无助状态。在小组合作讨论时,教师应及时巡视了解讨论的进展情况。当学生成功时,激励迈进;有困难时,指点迷津;观点分歧时,启发思考和讨论。

总之,有效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团队精神和问题意识,营造了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仅学到了必要的语文知识和技能,而且思维活跃,大胆质疑,积极提问。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强烈的学习热情,有效缓解了其语文学习的焦虑,从根本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老师得根据课前预设、课堂中的信息生成情况,智慧地把握合作时机,使学生在有效合作中发现知识、问题、规律、方法,产生思维碰撞式合作,从而释疑解惑、生成智慧、共同提高。浅谈信息技术创新教育

车宇龙

(内蒙古呼伦贝尔扎兰屯市大河湾学校内蒙古呼伦贝尔扎兰屯162650)

我们正跨入二十一世纪新的时代—亟需种新的创造精神的时代。新世纪的人才应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人类已进人信息时代,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迅速直观地获取知识,借助计算机收集大量的信息,去探究许多未知的事物,所以会使用计算机是新世纪人的基本技能。而“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的课程,正迅速普及到中小学,成为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学科。

教育有培养创新精神的力量,电有压抑创新精神的力量。面对这种情况,一种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驱使我投入到教育改革的洪流中,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于各种教育手段、方法,各种媒体,帮助小学学生萌发创新意识,产生创新的欲望和兴趣,采用探索式教学,培养中小学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兴趣——增设课外知识,使学生产生新欲望和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的直接动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让学生多动口多动手多动脑,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足信息技术教学实验成败的关键。

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才能有所创造,有所发明。因此,在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所陶冶、感染,从而唤起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在备课时,不能只满足于“教材里有什么,就教什么”的低层次的教学思想。教材一经采用,至少一年,而关于计算机的新动态几乎每天都有,就跟看仙人下棋的樵夫一样,转眼人间已过数百年,已经不是他所处的年代了,所以,教师应该走在知识的前沿,博览群书,给学生最新的

信息。

于是,我将在报纸、新闻、杂志丘看到的,以《新动态专栏》的形式公布给大家。

另外,利用实际现象讲解,这样会更直观。例如,在做游戏的时候,出现了画面被破坏得支离破碎等现象,我先演示如何用杀毒,再利用这个机会,讲解有关病毒的知识:病毒是人为编的小程序,它的目的是破坏。有人制造病毒,就得有人阻止它去破坏。鼓励学生为计算机的“健康”想一想。

这样就促使学生产生对知识的渴求,使学生以极高的兴趣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二、空间——给学生留下探索的空间

不能上打教句号的课,一节打了句呼的课,看起来很满意,但却把学生圈在一个圆里,一切都解决了,没有问题了。没有了“?”,怎么去“探索”?所以我每节课下来,都要给学生留下一个(或多个)问题,例如:学习了怎么删除文件后,问:“还能不能在恢复了?”让学生去书上去寻找答案,上机实践去验证自己的想法。这样,给学生留下展示聪明才智、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机会。这样学生不是只会模仿,也会去创新。

三、创新——创设探索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动手操作,创设参与学习的氛围

以学生动手参与为主,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目前,社会各界对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呼声甚高,但在信息技术课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操作、实践动手能力是广大数师面临的一个难题。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能力,加强思维训练,并积极渗透“五个转变”,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通过创设制作一个”十二生肖趣谈”幻灯片的情境,设置一个个任务,引导学生自学教材内容,自己动手操作实践,并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查漏补缺,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又使学生很愉快地接受了那些“不太感兴趣”的知识,教学效果非常好。

2、教知识.更要救方法

未来的教育,重要的不再是教会学生什么知识,而在于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计算机的普及正改变着学习的内容和速度,一张盘就是一率丰富多彩的书,互联网上的知识如大海一般,教师已不可能传一切之道,授一切之业,解一切之感,其主要作用就在于指导学生去学习。

(1)中小学理论课知识的学法指导。

学习方法的指导——对理论课知识的学法指导,学习的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书。向人学习的方法是用眼去观察,用心去揣摩,,用实际行动去学习。而向书学,就存在着一个读书的方法问题。读书分为泛读和精读。泛读是找到书中的“主干”;而精读则是为每一部分“主干”添枝加叶。在上理论课时,以学生自学为主,充分表现学生的能力。

(2)中小学学生的操作实验作现场指导

实验指导——对学生的操作实验作现场指导,学生在上机实践所学时,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教师和学生的计算机没有联网的情况下,除了巡回指导外,我还安排了学生中的优秀者参与指导,让这些学生把探索的过程“再现”一次。另外,学生在完成既定的任务后,总是喜欢看看这个(软件),看看那个,当出现新奇的画面时,常引得周围的同学观望,此时,我并不以为他是“故意捣乱”,他这是在尝试探索新的东西,所以,我总是耐下心来对他的实验给予指导,让他在实践中去学习。

(3)中小学学生提供知识体系的线索

线索指导——为学生提供知识体系的线索,例如:在学习了画笔、书写器中打开、保存、和退出等基本操作后,在word的打开文件,保存文件的操作同画笔、书写器一样,并鼓励学生到没有学过的Excd中去试一试打开文件,保存文件,让学生自己去发觉它们内在的联系,感觉探索的乐趣。另外,让学生观察:在“另存为”的对话框中多了一个“选项”按扭,它是干什么用的?试试看!它会带你走进另一个窗口,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作用?为学生提供线索去探索。

四、结论

创新意识,是创造的前提,有兴趣有学习空间才有创新成果。有识之士早已提出:“我们国家的最高经济利益,将取决于我们同胞的创造才智,而不取决于我的自然资料”。能创造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作为教师,就应冲破应试教育的陈规,树立创新教育教学新观念,为国家培养出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上一篇:初中物理教学方式的改进 下一篇:我们应该毫不吝啬地献给学生。高三生物一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