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室护士潜在职业危险和防护方法

时间:2022-06-12 12:59:38

供应室护士潜在职业危险和防护方法

【摘要】目的 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方法 采取相对应的防护措施。 结果 减少伤害事件的重复发生 。结论 掌握相关防护措施,维护身心健康。

【关键词】供应室护士 职业危险 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4)01-0220-01随着现代医疗质量的不断提高,新的医疗设备大量引进,在供应室工作中职业性损伤也逐渐增多.供应室护士的自我防护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本院供应室担负着全院各科室器械和物品的回收、清洗 、消毒、灭菌及发放任务.因此存在着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及心理性等威胁健康的危险因素,所以供应室护士严格的自我防护意识可降低护理人员的职业风险,确保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

1 职业危险因素

1.1 生物性因素 即经血液传播性疾病的感染机会,主要发生在污染物品的回收 、 清洗环节,被污染的穿刺针,手术器械及沾有血液、体液的器具,穿透工作人员皮肤黏膜而感染上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及艾滋病病毒等经血液传播性疾病[1]。据报道,美国 1981~1993年统计,30多万例艾滋病患者中有20万人死亡,6%是医务工作者,护士占63%。因此感染传染性疾病机率最大的是护士。

1.2 化学性因素 供应室在进行清洗消毒灭菌过程中 ,存在危险因素,如多酶清洗液 、除锈剂、含氯消毒剂。如果使用不慎,可造成皮肤过敏损害及毒性反应[2],出现皮肤、黏膜、呼吸道、消化道、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症状,如白血病、皮炎、鼻炎、结膜炎、恶心、呕吐、过敏、哮喘,甚至致畸、致癌[3]。

1.3 物理性因素

1.3 .1 燥声的刺激 供应室的噪音包括高压蒸气灭菌器、干燥机、煮沸机、 清洗机、高压气枪及各类器械在清点、洗刷时的碰撞等 ,工作人员 长期在90db以上的燥声中工作,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内分泌系统有很大影响。出现头晕、头痛、耳鸣、烦躁、血压升高、心律不齐、月经不调等。同时由于噪音人们听力下降,说话不得不提高嗓音,有时在交流中易 引起误会.

1.3.2 在搬运货物、装卸、推车过程中,如果姿势不正确或负荷超重会引 起扭伤、拉伤等。

1.3.3 锐器损伤 在物品回收过程中,如防护不当就会直接对护士造成危害.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近年来又高发丙肝以及艾滋病的流行在我国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因此供应室的护士工作更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感染危险,如果不注意接触污染物品后洗手或洗手的方法不正确,时间不够,手就会成为病原传播的媒介,可引起自身感染。在污染物品回收、清洗,包装过程中护士的手被针、刀片、剪刀锐利器械刺破皮肤。易引起血液传播疾病,对护士身体危害极大。

1.3.4 灭菌因子损伤 在消毒、灭菌过程中离不开高温环境.如高压灭菌、煮沸消毒、干燥等,都易被烫伤、灼伤.我科100%的人都有烫伤经历。

1.3.5 紫外线因素 供应室每天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产生的臭氧,长期接触可引起肺气肿、肺组织纤维化。紫外线灯照射到人的皮肤、眼睛、可引起皮肤过敏性皮炎,眼炎、红斑等。

1.3.6 粉尘的污染 回收临床各种污染物品、包布、巾类等.翻动时造成粉尘飞扬,冲洗时形成气雾胶颗粒,敷料制作时产生的粉尘,这些粉尘易吸入呼吸道,日积月累 可引起 呼吸系统损害。

1.4 生理、心理因素 供应室护士因承受高强度的工作负荷,长时间站立,极易产生多种生理、心理方面的影响和后果.传统关念认为供应室是老、弱、病、残、需照顾的护士的聚集点.是个不创收科室,对供应室护士另眼相看,这些都给供应室护士心理造成很大伤害。

2 防护措施

2.1 供应室工作人员必须掌握相关防护措施,牢记普通预防原则即把所有的病人视为具有传染性[4],所以回收人员一定要严格要求,在回收及初步处理过程中,要穿好防护用品,戴上合适的手套,操作后严格洗手, 洗手是预防感染传播的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研究表面通过肥皂流动水洗手,绿脓杆菌、金葡菌、大肠杆菌的对数减少值为2.2~2.5[5]。工作中不戴首饰、勤剪指甲 、防止交叉感染。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学习损伤后急救处理方法。因此,加强CSSD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措施势在必行。

2.2 消毒剂的防护 熟练掌握消毒剂的配制方法及注意事项,配制和使用化学消毒剂时,应戴口罩,乳胶手套,必要时戴防护镜,配置时要注意方法正确.例如,在使用含氯制剂和含酶清洗剂、除锈剂时要带口罩、帽子、护目镜,穿防护服.含氯制剂应放在阴凉处,配制时水温不超过30℃,要盖盖子,避免挥发. 如果在操作中不慎溅到脸上、眼睛里,立即用流动水清洗,严重时就医.

2.3 预防物理性因素的损害

2.3.1 高压、高温的防护 安装空调、大功率换气扇降低室温. 工作人员需持证上岗,熟练掌握操作规程.防止烫伤,须待炉门温度降至40 ℃才可开门,高压蒸汽灭菌时,物品需冷却30 min后才能上架,避免高温伤害,灭 菌完毕取存无菌物品时戴好防护手套.防止烫伤、划伤.不慎烫伤时要立即用冷水冲洗,严重时涂烫伤膏或就医。灭菌前,要先检查机器的性能,检查水、 电、汽 的运行是否正常,防止灭菌器发生故障或操作不当而引起爆炸及操作人员灼烫伤的事故。

2.3.2 在进行体力操作前,先做初步的风险评估,应尽量避免有危险的体力操作,如搬运物品过重、过高、体积较大,应采用升降机或推车,固定专人搬运并且多人合作搬运,负重时切忌急剧转身,要利用双脚避免任何挪腰动作[6]。

2.3.3 辐射的防护 紫外线照射消毒时,要防止对人体的直接照射,尤其是对眼镜的保护,更换灯管或测试强度时要戴墨镜,开关应安装在室外或安装定时开关,有定时开关的紫外线灯消毒时间应安排在下班以后.消毒后通风换气30 min后方可入内 。

2.3.4 燥声与电击的防护 建议医院安置消音设备和遥控检测系统等, 各种机器要定期保养与维修,保持性能良好,各种推车的轴轮要经常添加油,及时淘汰陈旧设备,避免不必要的噪音,实行工作人员定期换岗,经常对全科人员进行安全用电知识讲座,严格按操作说明执行,用毕应先切断电源,地面保持干燥,防止漏电,定期检查与维护,确保机器性能良好,如发生电击伤害,应立即切断电源,送急诊急救。

2.3.5 锐器的防护 清洗环节严防针刺,动作要轻、慢,尽量使用持物钳、持针器等,少用手直接清点和分类。不要挤压容器以免刺伤,清理垃圾时不可用手挤压垃圾袋,万一被刺伤时,应立即挤出伤口血液,用碘酒,酒精严格消毒包扎伤口,并在24 h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清学检查,必要时注射乙肝疫苗[7]。同时报告院内感染管理科并上报护理部。

2.3.6 空气污染的防护 操作中除须戴 8~12层纱布口罩外,各区域每日定时开窗通风换气,有条件时可安装空气净化装置,室内应保持清洁干燥减少尘埃和水雾.及时分析伤害原因,减少伤害的重复发生。

2.4 生理.心理因素防护 合理饮食,保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加强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保持健康心态,增强自信心和使命感.从心理上战胜自我.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每一天.

小结

CSSD职业性损伤的安全防护是一个系统工程,医院应重视供应室各种职业性损伤因素引起的危害,采取相应的措施,创造 一个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的CSSD。供应室护士应该加强自我防护意识,降低职业中的危险因素,加强业务学习,掌握国内外消毒知识新动态,不断武装自己,维护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曾慧军,吴欣娟。中华护理学会推荐专科丛书:供应室分册。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45.

[2]周惠平。中心供应室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5):384-385.

[3]王禹元。化学消毒剂对手术室空气的污染。中华护理杂志,1996,31(10):569-570.

[4]伍瑞芳。供应室管理的难点与对策。护理管理杂志,2004,4(4):40-41.

[5]楼文军。紫外线输出强度调查。中国消毒学杂志,1998,8(3):185.

[6]段小兰。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中华护理专科丛书,2004,148.

[7]高伟。门诊换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及防护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8(8):57-58.

上一篇:食物中毒的急诊护理体会 下一篇:提高胰岛素注射患者血糖达标的护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