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类,必须批评!

时间:2022-06-12 09:12:48

60万年前,地球上的人口(即已经能够独立行走、使用极为原始的语言和工具的人),总量才有几万。到了公元前4万年,由于火的使用,提高了生存质量,使人口数量呈现出了大飞跃,达到了50万。而此后的5000年,由于气候的良性变化和人类食源的扩大,以及耕猎工具的改进,人口数量一下子达到500万。18世纪的产业革命(包括工业革命和商业革命),是人类的物质生产能力和对人本身的生产能力的“”时代,人口数量也呈现出了神话式的发展。不到百年,世界的人口总量就达到4亿。上世纪初,人口近16亿。二战后的10年中,人口近25亿。又过10年,人口暴涨为50亿。后来则由50亿、60亿向70亿攀升。人口的急剧增殖意味着什么?头一个不祥之兆就是人类的第一生命之源――淡水――的匮乏和污染。

早在20世纪中后期,即人口总量为50亿左右的时候,全世界每年的工业污水(还不包括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为500――1000立方公里,淡水危机的阴影就已经遍及全世界。仅中国,人均淡水占有量排在世界第80多位。当时,中国大小城市被定为“缺水城市”的就有200个,其中严重缺水的城市不低于40个。曾被誉为千湖之省的湖北,1千个就干涸了700个。河北省的白洋淀,曾有不少作家、诗人赞美过。但他们不知道:20世纪中后期,白洋淀先后干涸了5次以上,曾造成2000只船、7000口人背井离乡!

“环境污染”这个词出现很晚。大约20世纪中期,日本学者在北纬66度、西经46度、标高2000米的地方进行长时间观察和精确测定,证实地球自然环境的污染始于1800年左右。英国早些,是1760年;法国、比利时晚些,是1830年。英国为什么在环境污染的事上是打头者?因为他们搞了工业革命、商业革命。“革命”是个好词儿,但却颇多歧义。

什么是污染?包括气体污染、液体污染、固体污染,总之都是对地球上的原态物质的污化。

除了上述的物质性污染以外,还有一种精神污染,其标志之一是以自私为主根而分孽出的种种无道行为去恶化人性。

为此,人类已经受到了惩罚。人类破坏了大自然,诱发了包括癌症在内的种种绝症、新症的增多,这就是“天报”。人类破坏了道德,诱发了包括艾滋病在内的种种异症、怪症的频出,这也是“天报”。

由古代到近代,由近代到现代,由现代到当代,人类的生活形态日趋“快节奏”化。快节奏可以是优点,因为能提高种种效益。但快节奏对地球、对人类的负面影响也不可低估。2006年第12期的《课外阅读》上有一文,题目是《1秒钟:地球规模的环境变化》。在地球上,仅仅1秒钟便发生了什么?至少包括:1秒,排放二氧化碳39万立方米,大大超过森林制造氧气的数量;1秒,地球升温67亿分之一度,并推算出到2100年地球升温5.8度,将使大量动植物灭绝;1秒,格陵岛冰川融化1620立方米,每天融化510亿立方米,融化的水泄到大陆上其灾难不堪设想!1秒,大气中减少的氧气是140万人每天必需氧气的总和;1秒,地下水减少380立方米;1秒,地球上消失天然林5100平方米;1秒,地球上灭绝0.002个物种,平均7分钟灭绝一个物种;1 秒,增加沙化土地78平方米;1秒,减少可耕地3.45亩;1秒,有4.70公斤氟利昂生产出来并排放到大气中。上述的种种不祥之事,都跟人类的“伤天”之举有关!

“天”者,大自然的原生态和人的原性态之谓也。

什么是大自然的原生态和人的原性态?就是中国古代大哲人老子、庄子说的“无”(即:“本真”),指的是大自然的无尘无垢、无怪无异,和人的无伪无欺、无奢无华。老子说的一句话:“万物莫与朴素争美”;庄子说的一段话:“有机械必有机事,有机事必有机心。机心存乎胸中则皂白不辨,神生不定,道之所不载也!”这些话真算是说到了根上。

人类越来越聪明,越来越有知识,可以懂天上、地上、地下的万物万理,唯独对“人类本身”、“人本身”尚无真正的认识。包括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在内的许许多多中外作家,为什么要借用仙、鬼、狐、虎、蛇以及种种植物作主人公来解释人?这其中就包括对人类本身的认识能力的不十分信赖。

人类本身急需要认真地写好一本书,这本书叫作《人类学》。我们做为中国人,若是尚无条件去写《人类学》,不妨先写一部习作,叫《中国学》。当然,最终要写好的仍是《人类学》。

美国人写了《美国学》,日本人写了《日本学》,此外还有一些国家写出了该国的《×国学》。至今,我们中国尚未写出过《中国学》。什么是《中国学》?它不是指人们常说的《汉学》、《唐学》之类,而是一部专们研究中国人性格特征的书,也是对我们中国人的心理习惯、思维习惯、情感习惯、行为习惯进行概括和梳理的书。

为什么多年来写不出这样的书?原因太多太多了(尤其包括政治原因),但根本原因却是智能尚不足备。虽然我们中国人的聪明度很高,甚而高于世界上许多国家,但我们的高智能带有太强太强的“中国式智能”印记,而“太中国”却又不容易弄懂弄通中国。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庐山中。

即使不少国家写出了该国的《×国学》,加在一起就算是有了极大学问、极高智能了么?似也未必。这是因为,还缺一部真正高品位的《人类学》。有的中外学者确实写过《人类学》或近似的书,但重点表述的往往是人类进化史(包括生理进化史和心理进化史),而避开了对人类的“类”属性进行入深探讨。

当然,无论什么人写出的《人类学》,只要上升不到对人类的“类属性”的认识高度,书的价值毕竟有限。

什么是人类最基本的“类属性”?

要回答这个问题,不要相信那些以舞文弄墨为基本才干的学者、作家、名流,而要相信真理本身。恕我直言,人类(包括每一个人)从出生时起,就形成了一种本能:围绕着“我”来演示一切行为。这样说,会得罪一切以“忘我”为种种美德的仁人、志士、英雄。但是我必须说,一切以“忘我”为基础而成就大业的仁人、志士、英雄,只不过是把个人的“我”放大了,膨胀为“我的民族”、“我的国家”、“我的群体”、“我的集团”、“我的团伙”等等。尽管如此,他们必须受到世人的尊敬和仰慕,因为他们毕竟是摆脱了低级趣味的人。而且,他们也为此创造了种种奇迹和伟绩。有的,还为此捐躯殉身。但是又必须正视,他们毕竟没有彻底摆脱了基本的“我本位”意识。

这就是人类的天性,这就是人的本能!

在这一点上,人类与人类之外的其它物种相比,有的高明,有的不如。人类之外的某些物种,“类意识”(包括群体意识、互保意识、共生意识、团结对敌意识等等)都比人类强!即使苍蝇,也很少去做伤害它蝇、吞吃它蝇的事。而人类就不同了,杀害同类(小者动用棍棒刀枪、大者动用大炮、核武器)的事,几乎习以为常!至于同类中以权力争夺、财富争夺、名位争夺为基本行为模式的事,更是几千年未息!

当然,尽管“人性恶”,但基于“恶”而造成的物质辉煌和文化精品也是举世无双的,也是奇迹频出的。但是反过来说,人类为此支付的成本在数量上也太大太大了!人杀兽,人杀禽,固然数量不少,但一朝一代、一批一批的人杀人之事,绝对更加可观!

到此,我们还不该想想人类是什么物种了么?

想一想这样的事极有好处,至少可以使我们明白:人类虽然有值得赞美的地方,但人类又必须接受批评和指控!

幸好在人类文明史上,专搞批评人类以及呼唤人类进行自我批评的卓人也不少。他们的话虽然未必中听,但他们却是对人类最负责任、最有“类爱”意识的人!是他们,促成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假如人类社会中只有赞美而无批评,任其恶性自由释放,人类社会连很短暂的时间也不能延续!

人类需要接受批评!人类需要有以批评为专业的机件和人士!对人类进行批评的硬性机件是政权,是法律,是条令,是规章,当然上述的硬性机件必须是有实效的。软性的机件是文化,是教育,是科学,是艺术等等。而这些软性机件又必须有助于人的善化而又同步遏制着人的恶化。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公开说:“与其说人性善,不如说人性恶更加接近于唯物主义”。这才是对人类的负责态度,也是对人类的真正关爱,因为他忠于对人类进行严肃批评的使命。

有关“人性”的话题,我们谈论得太久太久也太多太多了,为什么至今尚未取得真正的共识,而且也无收到真正的实效?通俗的回答就是:至今,人类的智能、本领仍不大。什么是真正的至高智能、最大本领?就是确实有效地发挥出德育功能,实现社会和人生的彻底善化!

最后,我还是把上述的许多话返回到人类需要批评这一话题上来。无论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时代,还是一群人、一个人,批评做为一种行为若是缺席了,或疲软了、苍白了、虚假了,都是无前途的。尤其是自我批评的缺席,就尤为可忧!

对人类也如此,无论是颂歌满天还是骂声遍地,都是对人类的不负责任,那些行为也称不上真正意义的批评。批评的真谛是对理性认识的尊重,是对功过的判定既公正又科学。当前世界,急需高品位《人类学》尤其是《人类批评学》的诞生!

(作者系著名作家、首师大教授)

上一篇:中国管理可以在贤文中创新 下一篇:回家过年 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