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相关检验中的应用价值

时间:2022-06-12 07:06:25

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相关检验中的应用价值

【摘要】 目的:比较静脉血采集、末梢血采集在血常规相关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笔者所在中心血站2013年5-12月收治的150例行血常规检查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别进行静脉血采集和末梢血采集,比较两种采血方法标本的检测结果。结果:全部患者末梢血和静脉血血常规检查除MCH外,静脉血PLT、MCHC、MCV、Hct、Hb、RBC均高于末梢血,WBC水平低于末梢血,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静脉血; 末梢血; 血常规

中图分类号 R446.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6-0158-02

doi:10.14033/ki.cfmr.2015.26.082

机体的各组织器官通过血液循环可获得正常的生理功能,血液参与了机体的调节液体渗透压、防御、运输、呼吸和酸碱平衡等活动,在病理情况下,造血系统的各种疾病可通过血液影响到全身组织,因此对血液的检测成为临床常用的、最基本的检测方法,在多种疾病的诊疗中具有重要意义[1]。本文进一步探讨了不同采血方式对血常规检验数据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3年5-12月笔者所在血站中心采集的150例行血常规检查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105例,女45例;年龄17~75岁,平均(36.89±3.56)岁;疾病种类包括消化道疾病45例、呼吸系统疾病29例、妇产科67例、泌尿系统疾病9例,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肿瘤患者、血液系统疾病者。

1.2 方法

由同一名护理人员对观察对象进行采血,每位患者采血2次。先采集静脉血,护理人员选择肘部静脉作为采血部位,在肘部静脉采血失败或静脉不明显时,可采用内踝静脉或手背静脉采血,患者静脉血采集完毕后可采集末梢血。采血前常规清洁和消毒患者皮肤,待消毒液完全挥发后可进行采血,采血完成后将血标本置于不同标签的抗凝管中,将血液样本放入血液生化仪(希森美康XT-2000i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检测。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次采集血液标本的PLT、MCHC、MCH、MCV、Hct、Hb、RBC、WBC常规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不同采血方法采集标本血常规结果比较

全部患者末梢血和静脉血血常规检查除MCH外,静脉血PLT、MCHC、MCV、Hct、Hb、RBC均高于末梢血,WBC水平低于末梢血,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不同采血方法重复性试验结果

重复性试验中,静脉血CV水平明显低于末梢血,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末梢血作为使用面最广、操作最简便、使用最长、患者耐受性最好的一种采血方式,在临床中应用广泛,而且对于不宜或不能进行静脉血采集的患者如儿童、出血倾向、极度肥胖、严重烧伤和癌症晚期患者,则必须采用足部、手指毛细血管采血进行血气分析和血生化分析[2]。对血液一般检查和部分床旁检测项目,末梢血采集可解决这些需血量、少儿静脉采血苦难的难题,成年人末梢血的采集部位一般是耳垂或手指,该方法操作方面,耳垂会有微痛感,但容易受到血细胞计数结果不稳定、外界气温等的影响,导致检验结果受到影响[3],手指采血结果较为稳定但与静脉血采集相比,其实验结果仍存在一定差异。另外,随着近年来血液分析仪技术的进步,末梢血已经逐渐成为传统的采血方式,越来越不适应临床常规检验,在进行血液分析时,一般不用末梢皮肤穿刺采血,而尽量采用抗凝的静脉血,这是由于不同部位皮肤穿刺血的血浆、细胞核细胞成分等比例不同,同时从技术角度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血标本的需求量较大,而末梢血采集血量较少,因此不容易采集足够的血量,从而阻碍了末梢血在现代临床中的普及和应用[4]。

临床研究认为,注射剂采血的方式也会影响检验结果,本组研究中采用硅化试管和真空采血法,从而避免了血小板凝集,同时减少了血液标本长时间放置对血小板造成的影响[5],同时真空采集有效的避免了与外界空气和血液标本的接触,保障了血小板数测定结果的准确性,通过真空采血法,血小板测定结果与外界实际值不符的现象,其PCO2和pH值变化较小,降低了误差[6]。一般情况下血液标本长时间放置会导致溶血情况的发生,导致凝血因子失活、血钾升高、GLU降低,有资料认为末梢血温度较肘前静脉和桡动脉温度低,相同情况下溶血反应出现的时间较短,在诊断过程中,末梢血检测结果的变异系数大于静脉血,无法准确反映全身血液循环真实情况,诊断中末梢血采集受进针深度、患者情绪和环境等影响,需要二次采集,而静脉血采集则减少了患者的生理性痛苦,避免和最大程度上减少了误差的存在,且无需反复穿刺[7]。

本组研究资料显示,全部患者末梢血和静脉血血常规检查除MCH外,静脉血PLT、MCHC、MCV、Hct、Hb、RBC均高于末梢血,经分析可能与末梢血采集过程中造成血管外力挤压,从而造成血小板损耗或聚集,与此同时血小板的凝集速度受挤压过程,导致血小板凝集加快,组织液从中大量渗出,导致血液被稀释,从而降低了血中HCT和RBC的水平,另外血管管腔狭窄阻碍血液循环,静脉采血变异系数低于末梢血采集,其稳定性更高[8]。表1显示,WBC水平低于末梢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末梢血采集和静脉血采集对血液分析仪测定的结果不同,在血常规检测时两种方法联合使用可能存在错误结果,因此建议行静脉血采集,这样安全性更高,且发生交叉感染和医源性感染的几率较低,同时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使用寿命较末梢血采集的使用寿命更长,静脉血采集时WBC计数和血小板计数水平较为准确,且重复性较好,误差小、受外界影响较小,是血常规检查的首选采血方案。

参考文献

[1]胡玉秀,李聚林,李文初,等.机采血小板采集前后血常规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0,23(12):1041-1042.

[2]葛瑛,刘晓清.严格执行标准采血方法降低血培养污染率[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7):3089-3090.

[3]李亚平,刘惠云,孙丽荣.7845例儿童末梢全血微量元素测定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34):5041-5042.

[4]王纪华,王峰.EDTA抗凝末梢血放置时间对血小板测定影响的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1,21(6):1472.

[5]唐启清.2种采血方法对标本溶血影响的对比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9):42-43.

[6]李芬.股静脉穿刺采血并发右下肢循环障碍1例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1):164.

[7]李福娥,杨赛.静脉采血后两种不同按压方法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3):65-66.

[8]刘小敏,李海燕,杨美玲,等.血常规分析前测量不确定因素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1):55.

[9]马劲,蔺志强.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与末梢血血常规的结果对比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2):60-61.

(收稿日期:2015-05-24) (编辑:程旭然)

上一篇:多维传播语境下播音主持功能与拓展研究 下一篇:以文艺作品引领时代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