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的简单与复杂

时间:2022-06-12 05:55:55

文章的简单与复杂

关于文章的简单与复杂,中学语文教学中曾有这样的说法:初中学生要掌握简单的记叙文。高中学生呢?要掌握的无疑就是复杂的记叙文了。由此类推,初中学生必须掌握简单的议论文,高中学生必须掌握复杂的议论文;初中学生必须掌握简单的说明文,高中学生必须掌握复杂的说明文。

这样看来,对什么是简单的文章,什么是复杂的文章,似乎是有一定的标准的。但这个标准又在哪里呢?一般人能不能分得清楚呢?有些事物是可以分得清楚的,如丰子恺所说,一年里头分12个月,每个月里分成30天,每天又分成24个小时,每小时又分成60分钟,每分钟再分成60秒,这是人为了等待希望非把它一点一点地分清楚不可。而文章的简单与复杂又怎么能像时间那样来精确地划分呢?只是有些教授者硬要这样划分,于是,初中的学生便以为自己学的都是简单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高中的同学又以为自己学的一定是复杂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

事实上,语文教材中哪些作品属于简单的,哪些作品属于复杂的,是不太可能说清楚的,因为这个分类的前提根本就不存在。你说李白的千古绝唱“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简单,还是复杂?你总不能没有前提,不加分析地说它是简单的诗歌吧!你只能说它的文字不晦涩,通俗易懂,但它绝不等同于简单,它所提供的想象空间很大、很开阔。

《藤野先生》和《记念刘和珍君》都作为记叙文分别被选入语文初中教材和高中教材。按照一些人的逻辑,《藤野先生》是作为简单的记叙文入选的,《记念刘和珍君》是作为复杂的记叙文入选的。这样的划分让人难以接受。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回忆在日本仙台医专学习的情景,虽然没有复杂的情节,但却有相当丰富的情感内涵,特别是作者善于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主人公藤野先生精湛的专业技艺、认真的教学态度和永恒的人格魅力。其间穿插的内容,如日本学生看不起中国学生,中国留学生所代表的国家形象等,无论是时间跨度,还是思想含量,都不是那么简单。鲁迅先生赞扬没有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恰恰因为日本人的民族偏见十分严重。鲁迅的文字无论是赞扬还是批判,都给人一种无可逆转的搏击力量。我们实在看不出鲁迅的《藤野先生》简单在何处,《记念刘和珍君》又复杂在何处。同样,我们也看不出鲁迅其他的记叙文究竟哪一篇属简单之列,又哪一篇在复杂之列。

其实,文章本身实在难有复杂和简单之分。读起来感到复杂的文字不见得是好文章,文字上通俗易懂,结构上简单明了,其思想及内容也不见得简单。虽然记叙文、议论文复杂与简单的划分者可能有自己所认定的逻辑范围,但从总体上看,这样的划分是经不起推敲的。老师常常批评一些同学的作文累赘,讲得很多,但并没有讲清楚;也有老师批评一些同学堆砌形容词,描写不自然等等。其原因恐怕也是这些同学故意为了让自己的文章复杂一点而为之,结果却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累赘、描写不自然,这是中学生作文时常常犯的毛病。有一个中学生朋友写了一篇《海边漫步》的记叙散文,他的开头这样写道:

“怀着低沉的心情,我独自来到海边。回想以前的假期,我都是和班上的同学们成群结队而来,尽情而归。如今,大家已分东西,想要找个朋友难,只有自己形单影只,茕茕孑立,遨游海滨,放飞情绪,这多少也增添了一丝忧愁的感触。

早晨的海边是宁静的、安详的,这倒令我想起了‘宁静以致远’的古训。我迎着微熏的风,一个人漫步在海滩上。我走得很慢很慢。我轻轻地哼着自己喜爱的曲子,抬头看看蓝天,白云朵朵。海水似温柔娴静的少女,她是那么的美,我随手拾起一块石头,向她的胸膛扔去,我的情感好像是溅起的海的浪花……”

不知同学们看了这段文字有什么样的看法。我阅读的感觉是啰唆,累赘。作者写得很卖力,很想表现得充分一些,浓烈一些,但无论是形容词、动词的选择,还是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多有不恰当之处。我们且不说开头部分的绕道兜圈子的累赘,单看那些形容词,包括成语,更多地给读者以堆砌之感。此外,逻辑也不严密,句与句之间文气不连贯,这样的文字自然也就不流畅了。同学们知道,如果语言疙疙瘩瘩,不恰当,不清晰,不管你的文章在其他方面有多少高明之处,也是不可能成为一篇好文章的。

翻开中学语文教材,那些所谓复杂记叙文,很多是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叙事体散文,如果要求同学们把这些文章作为学习复杂记叙文的范本,那么,我以为这与进入21世纪的现代中学生的实际距离太远了。现在看来,那些文章多有雕琢之嫌,高歌猛进有余,平和说理不足;人为拔高较多,真实自然不够,这样的范本模仿起来必然机械刻板,很难与现代中学生的心灵世界契合相融。以我看,未来几年中学语文教材可能会更多地选用反映时代特征、情趣理趣兼备、内容文采俱佳的随感式散文、通讯式散文、哲理性散文,同学们可在轻松的状态中兴趣盎然地阅读。这样一方面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另一方面增加自身的文化素养。从此,学语文就不必再纠缠于分三段还是分四段,是一条线索还是两条线索,是简单记叙文还是复杂记叙文的繁琐之中了。课堂教学中传统的肢解式分析将被整体领悟所取代,对优秀之作的理解主要靠中学生自己通过反复吟诵去自然领悟。同学们有望从机械、刻板、教条、僵化的语文认识和语文学习的误区中走出,有望彻底解放自己的思想,驱遣自己的想象,放飞自己的心灵。

其实,就哲学概念看,简单与复杂也没有一个绝对的不可逾越的标准,简单中包含着复杂的因素,复杂的事物一经点化就会变得简单。华罗庚研究数学所遵循的就是最简单原则。钱学森认为,最复杂的科学现象都可以用最浅显简单的语言把它们描述出来。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美国自然科学杂志《科学》,它对撰稿者的要求就是将复杂的科学原理用生活化的语言阐述并能使大众接受。

综上所述,我要告诉同学们的有四点:

一、一些人关于初、高中语文教材里文章的简单与复杂的说法比较模糊,界定起来有困难,逻辑上难以成立。

二、文字表达的浅显与深奥并不对应于思想内容的简单与复杂,许多包含深刻思想和深广内容的经典文章,在文字表达上恰恰十分通俗简洁;而有些文字上艰深、结构上复杂、内容上繁琐的文章恰恰表现出思想的肤浅、格调的作秀。

三、21世纪的中学语文入选作品更多地要注意文学性和审美情趣的要求,以后学语文恐怕不能仅仅靠课堂上的肢解式分析,而更多地要靠课后的阅读和情趣、理趣的领悟。

四、培养起了自己对文学的爱好,培养起了自己对审美情趣的追求,与此相一致,增强了自己阅读领悟散文、小品、随笔等文学作品的能力,到那时,你的作文问题就会自然而然地解决,作文过程中诸如语言能力差、找不到话说、思想不深刻、主题不鲜明等等问题,都会不攻自破、自然消解,到那时,你便可真正成为作文的主人而在写作领域里自由自在地尽情挥洒。

上一篇:有味 第2期 下一篇:你沧桑的皱纹我却未摸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