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可持续发展态势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6-12 05:29:26

黑龙江省可持续发展态势及对策研究

[摘 要]本文从黑龙江省可持续发展情况出发,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根据所得指标数据分析黑龙江省可持续发展的态势。通过对黑龙江省可持续发展态势的分析,得出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产业结构调整

黑龙江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和老工业基地,曾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过重要的贡献。黑龙江省长期以来一直都是以机械制造、资源开发型产业为主的重工业占主导地位的工业结构,黑龙江省虽然有着较丰富的矿产、旅游等资源,但是由于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使资源日趋枯竭、经济相对落后。因此,怎样促进黑龙江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黑龙江省经济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黑龙江省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

在构建黑龙江省可持续发展体系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兼顾完备性与简明性。完善的指标体系的建立要求使评价目标和评价指标有机地、系统地紧密联系起来,并且所选取指标能够涵盖系统的各个部分,对其有所侧重的加以反映;为了避免发生指标与指标的重叠,相关性太高,甚至相互对立的现象,要求各指标要尽量简明,减少难以获得或者水分过大的数据,最终保证可持续发展评价的顺利开展,以及确保评价结果的有效性。

2.高灵敏度与可靠性有机结合。高灵敏度要求指标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具备较高的关联度,指标变动能直接或即时反映区域可持续发展变化;可靠性则要求指标数据简捷实用,并具有确切的数据来源,可信度高,在时间上连续,内容上可比。

3.整体性与区域性协调统一。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作为任何一个层次区域的总体目标必须是一致的,指标体系的建立就是要使评价目标和评价指标有机地联系起来,组成一个层次分明的整体;同时,还要根据区域不同的条件和特点,照顾地方的特殊性,考虑区域的具体情况。

4.注重动态性与系统协调性相一致。动态性要求指标体系不仅能够客观地描述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现状,而且要求指标体系本身必须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识别不同发展阶段并适应不同时期区域发展的特点,在动态过程中较为灵活地反映区域发展是否可持续及可持续的程度;人口、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与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所以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也要注重不同子系统指标之间的系统协调性。

根据黑龙江省的具体情况,可以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由社会发展指数、经济发展指数、资源指数和环境指数构成。在社会发展指数中,包含人口自然增长率、恩格尔系数、失业率、通货膨胀率、万人刑事案件发案率、平均预期寿命、和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比率等方面,可以较全面的反映社会的发展程度。经济发展指数则由人均GDP、GDP年增长率、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三次产业结构、全员社会劳动生产率和财政收入构成。资源指数通过人均国土面积、人均耕地面积、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人均能源及主要矿种储量和人均林地面积反映。环境指数在指标体系中有五个指标,分别是森林覆盖率、水土流失率、“三废”排放量、“三废”综合处理率和自然灾害损失情况。由此评价体系可以评价出黑龙江省的可持续发展走势,并可以体现出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

二、黑龙江省可持续发展态势研究分析

1.黑龙江省可持续发展的现状。由中科院编纂、科学出版社日前出版的《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公布了2005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最新排行榜,其中黑龙江可持续发展能力列前十位。黑龙江是资源大省,有大油田、大森林、大煤矿和黑土地,但是黑龙江省的可持续发展仍存在许多问题:大气污染是黑龙江省环境面临的环境问题;森林资源减少和覆盖率降低,黑龙江省由于对森林资源掠夺式的砍伐使得其对环境的调节功能非常微弱,有些地方甚至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气候异常;水资源危机在加剧,黑龙江各河流仍普遍存在较严重的有机污染,主要原因是高锰酸盐指数、 生化需氧量和氨氮普遍超标。

2.黑龙江省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黑龙江省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还有很多的制约因素,而且在历史上,黑龙江省是一个重工业城市,所以存在很多的高能耗、不利于环境保护的产业。总结来说,主要有以下三点制约因素:

第一,可持续发展意识不强。中国最常见的区域发展模式是由不考虑环境的盲目经济发展到关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但在这个模式中,很重要的转折点是经济的发展水平,在经济达到一定水平后才会由单一的经济发展转向可持续的发展。而黑龙江省现在的经济发展并不是很好,有的地方甚至仍然采取以环境换经济的“传统”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意识不强。而且大多数企业仅仅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并没有整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第二,产业结构不协调。资源型产业在黑龙江省经济中始终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依托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煤炭、石油、农业,林业等产业一直是黑龙江省经济的主体。但是资源型产业是由资源主导的,黑龙江省的资源是有限的,在资源枯竭之前,黑龙江省需要对产业结构进行大型的调整,建立新的非资源型的主导产业,形成新的产业模式。

第三,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不足。技术的发展可以将原有的破坏生态环境的物质变为新的原料或者能源,但是在黑龙江省,对于这方面的创新却远远不足。在缺乏这种创新的情况下,很多可以节约的能源被浪费了,有大量的工业废气、废水、废渣排放到环境中,影响了黑龙江省的整体环境,从而制约了黑龙江省的可持续发展。

三、促进黑龙江省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的制约黑龙江省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本文提出了以下五点对策建议来促进黑龙江省的可持续发展:

1.提高政府部门以及各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政府部门要及时召开相关的可持续发展会议,传达中央以及省级政府的鼓励与限制政策,让企业明确了解政府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态度。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在招商引资以及制定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时候,要考虑全省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不能因为一时的政绩而导致地区的生态环境等的破坏。企业在可持续发展中是主体,不仅要在企业的废物处理等方面有环保等意识,还要在企业的整个战略计划中,体现出与全省可持续发展相协调的措施。

2.稳定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黑龙江省是全国闻名的农业大省,保护农业发展和开展农业产业升级是黑龙江省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工作,只有稳定了农业的基础地位,将农业产业化并且与相关的下游产业结合,才能真正使农业的发展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所以在农业方面,政府要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以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为重点,以组织化推进规模化,以标准化推进产业化,以品牌化推进市场化,加快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构建集“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于一体的循环型现代农业。

3.加强第二产业的升级改造。黑龙江省政府要围绕几个重点城市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将零散的工业企业聚集在一起,产生集群效应,努力实现“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发展目标,以装备制造业为先导产业,大力推动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形成 “一业先导、多业发展”的新型工业产业体系。在升级改造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对于环境影响要进行严格的评价,对待对环境不利的企业和产业要尽量限制其不利影响,引导其升级改造。只有从第二产业中建立一定的支柱产业,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才能有比较强大的后劲。

4.全方位开放和发展第三产业。黑龙江省要重点发展以商贸商务、休闲旅游和生态居住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着力推进生态商务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新城商贸圈、休闲旅游区等现代服务业项目的建设。第三产业与其他两大产业存在一个很大的不同之处,那就是第三产业对于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较小,并且利用资源时通常不会减少资源的数量。以旅游业为例,黑龙江省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冰雪节的开展也促进了一、二产业的发展,所以全方位开展和发展第三产业是可持续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步。

5.技术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政府部门从政策上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提供鼓励和支持:调整技术改造政策,在中小企业技术改造申报与审批中强化环境保护的内容;调整产业政策,诱导中小企业的技术发展方向,并严格限制高污染小企业的建设;有针对性地加强对重点污染产业改造和重点绿色技术推广的政府直接干预。政府可以采取税收补贴、融通资金、风险资金提供及公共采购等政策来鼓励并刺激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财政补贴是政府常用的鼓励绿色技术创新的政策之一,比如采用成本补贴方式,或采用减免对绿色技术活动支出税收的方式。

参考文献:

[1]唐中. 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可持续发

展的途径[J].求实,2008,(2):72-73.

[2]李德学,曹群. 实现黑龙江省可持续发展

的对策[J].商业研究,2004,(13):26-28.

[3]陈至立. 加强自主创新促进可持续发

展[J].中国软科学,2005,(9):1-6.

上一篇:企业效益与风险管理 下一篇:唐朝两税法改革后的徭役征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