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投资环境评价与分析

时间:2022-07-31 02:16:52

黑龙江省投资环境评价与分析

[摘 要] 振兴东北发展战略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改善投资环境。正确评价黑龙江省投资环境,制定正确的区域政策,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资金参与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建立分析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黑龙江省12市的投资环境进行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黑龙江省投资环境的总体特点,相应提出改善投资环境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黑龙江 投资环境 因子分析

世界银行报告认为,东北发展战略要取得成功,关键在于为私营、国有和外资等各种企业有效地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投资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投资者的信心度,投资的安全度、有效性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对黑龙江省12市之间的投资环境进行比较实证分析,目的就是着重研究探讨黑龙江省在投资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归纳黑龙江省投资环境的总体特点,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一、投资环境的概念及研究方法

投资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经济地域为投资这种经济活动所提供的一系列要素和生产条件及其相互作用的统一体,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狭义的投资环境,是指与投资项目和投资者相关的硬环境(设施条件)和软环境(服务条件);广义的投资环境,指发展环境,即投资大环境。所谓投资环境评价是指以某种特定标准,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对投资环境的质量进行评判的过程。对投资环境进行评价有利于政府改善投资环境,更好地吸引外资。目前国内外许多机构和学者都纷纷对中国各省市的投资环境做了一系列评价研究。许多学者也利用各种定性定量的方法对各省市的投资环境进行了研究,常见的方法包括多因素评估法、等级尺度法、关键因素法、参数法、冷热国法、道氏公司评估法、风险评估法等,这些方法各有利弊,目前在国内并没有统一规范的评估方法,也没有经实践验证的成功方法,对投资环境的研究都处在探索阶段。本文主要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黑龙江省12市的投资环境进行比较分析,且主要对硬环境作比较。

二、投资环境评价指标的选择

本文在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遵循综合性、典型性、可量化原则,经过反复筛选,选取了5个大类指标和26个具体指标,即人口与劳动力、基础设施环境、经济环境、市场发展环境、社会生活环境五大类指标,其中人口与劳动力包括人力资源(年末总人口X1、年末单位从业人员X2)、城市人口素质(各类专业技术人员X3、中级技术职称以上X4);基础设施环境包括交通水平(平均每万人拥有公交车X5、人均拥有铺装道路面积X6)、城市通讯(邮政业务总量X7、电信业务总量X8 、互联网用户数X9)、城区面积(建成区面积X10)、市政设施配套(城市用水普及率X11、燃气普及率X12、全年工业用电量X13);经济环境包括综合经济实力(人均地方GDPX14、工业总产值X15)、产业分布(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X16、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X17)、金融环境(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X18);市场发展环境包括居民消费水平(城乡居民储蓄X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20、居民可支配收入X21)、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额X22)、引资能力(当年实际利用外资额X23);社会生活环境包括医疗卫生(医院卫生院数X24)、社会治安(刑事案件立案数X25、犯罪人数X26)。26个指标主要侧重从硬指标方面来反映投资环境的优劣。至于政策、法规、体制、政府服务、政治环境、居民观念、社会氛围等指标,虽然也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产生重要影响,但由于这些指标难以进行量化,数据的获取性上难度较大,因而未列入指标体系中。(注:数据来源:《黑龙江省统计年鉴:2006》)

三、对黑龙江省12市投资环境的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法,其核心是用较少的相互独立的因子反映原有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即通过因子分析把多个原始指标化为少数的几个综合性指标,根据各因子得分计算出综合得分,进行综合得分排序,最后根据得分情况进行投资环境的分析。 根据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选入了4个公共因子,其累积的方差贡献率达94.735%,即反映了原有信息的94.735%(表1所示),可以看出这4个因子解释了变量中的绝大部分信息,效果较好。我们将这4个公共因子作为评价黑龙江省12市的投资环境的综合变量。

经过正交旋转,这4个公共因子分别反映了黑龙江省12个市投资环境的主要特征。公因子1在X20、X8、X9、X2、X4、X23、X1、X18、X19、X3、X24、X21、X7、X25、X10、X26、X12、X5上有较大的载荷,该因子主要反映的是城市的公共设施水平以及城市可利用的人力资源状况,其贡献率最大,达到了59.859%,公因子2在X13、X14、X15、X22、X10、X17拥有较大载荷,其贡献率达到24.323%,主要反映了经济和市场发展状况,公因子3在人均拥有铺装道路面积上载荷较大,反映了城市交通设施,方差贡献率为5.851%,公因子4在城市用水普及率上载荷较大,反映了城市的配套公共设施,方差贡献率为4.702%。自动生成各因子得分,以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4个因子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进行加权汇总,得出黑龙江省的综合得分F,根据综合得分情况,我们把黑龙江省的投资环境排序,分别是: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鸡西、七台河、鹤岗、伊春、双鸭山、绥化、黑河。

根据上述结果对黑龙江省的投资环境进行分析,我们根据具体得分情况把其分为四类进行分析评价,第一类是省会城市哈尔滨,第二类是大庆、齐齐哈尔、牡丹江,第三类是伊春、佳木斯、鸡西、七台河,第四类是鹤岗、双鸭山、绥化、黑河。

哈尔滨作为省会城市,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投资环境与投资水平都有很大提高,哈尔滨作为全省的政治文化中心,区位优势显著,交通也很便利,与俄贸易的发展态势也非常好,在上述分析中哈市在F1、F3、F4上得分都很高,说明其在基础设施上的完善程度、资源的可利用性以及对人力资源的利用状况上与其他11市相比都有很强的优势,但哈尔滨在对外基础设施方面还很欠缺,城市的居住舒适度也有待提高,环境竞争力差。哈尔滨在F2上得分较低,说明哈尔滨的市场发展水平并不好,经济结构水平、市场发育程度与发达地区城市有较大差距,其经济结构转化速度、产业聚集程度都比较差,个体经济决策自由度和市场发育程度都比较低,这些都是经济活力发挥的制约因素。

得分居于哈尔滨之后的这三个城市都是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水平靠前,规模较大的城市。其中大庆在F2上得分最高,拥有绝对优势,说明其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发育度都处于全省高水平,齐齐哈尔综合得分排在第三位,各项因子得分也较高,这两个城市之所以排名靠前,除了自身的自然资源优势和历史发展外,政府对于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所提供的一系列优惠政策这一软件设施建设也有起了很大作用。牡丹江综合得分排第四,作为黑龙江省东南部的政治、经济中心城市,交通较便利,对俄贸易也有着明显的区位优势,其所属的绥芬河、东宁两个口岸是规模最大的对俄贸易口岸之一,这些都在投资环境上有着绝对的优势,但牡丹江在F1这一因子上得分较低,说明其基础设施并不完善。

得分居于第5到8位的分别是佳木斯、鸡西、七台河、鹤岗。佳木斯是黑龙江省东部的中心城市,也是黑龙江省第四大城市,但是其在吸引外资方面做得并不突出,这与投资环境必然有很大的关系,从上述的数据中我们看出佳木斯在F2上得分很低,说明其经济发展和市场发展状况很差。排在第6位到第8位的城市均是黑龙江省的煤城,其中七台河、鹤岗在F1上得分较低,鸡西F3上得分最低。这说明三个城市在基础设施方面都不完备。

伊春除在F3这一公因子上得分较高外,其他三项因子得分均不高。双鸭山在F4上得分较高,在其他三项得分都很低,在F1得分低,说明其城市基础设施的不完善。绥化和黑河均是农业城市,但黑河市同时也是黑龙江省的对俄口岸城市和旅游城市,其中绥化市在F1和F2上的得分低,说明其基础设施和经济与市场环境都亟待改善。黑河市得分也都不高,但目前它的基础设施正处在不断的改善建设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出,黑龙江省12市投资环境呈现以下特点:

1.黑龙江省投资环境两极分化严重,综合得分为正的仅为哈尔滨和大庆两市,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牡丹江这些中心城市的投资环境明显优于其他城市。从我省利用外资的实际情况来看,各地市利用外资的规模差异很大,主要集中在这些中心城市,这与投资环境有很大关系。

2.经济实力雄厚,工业基础好的城市排名靠前。如哈尔滨、大庆、牡丹江、齐齐哈尔这些得分较高的城市均是原有工业基础较好,经济实力排在全省前几名的城市。

3.排名靠后的城市多是以矿业、农业为主的城市。这些城市由于原有的基础设施薄弱,经济欠发达,产业结构层次低,引资能力弱,虽然这几年不断完善,但仍与发达地区有很大差距。

4.整体而言,全省12市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经济结构水平与市场发育程度低,开放度不够,城市环境与城市居住舒适度差的劣势。

四、改善投资环境的建议

黑龙江省是农业资源与矿藏资源非常丰富的大省,对俄贸易有着优越的地理优势,这些都是引资的比较优势。但它在投资环境上仍存在许多不足。针对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立以中心城市为依托,各区域分工协作的规划。针对黑龙江省各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这一特点,应该树立区域间平衡发展的思想,统筹规划,利用各区域的比较优势,充分利用地方优势资源,对于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尽量向中心城市聚集,对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向边远地区聚集,打造产业聚集带。

2.在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方面多下功夫。黑龙江省12市的基础设施整体水平较全国相比都处在中下水平,这在引资上无疑处于劣势。对于口岸城市更要多完善对外基础设施。要更多的从外来投资者的角度考虑,为其建立满意的投资环境。

3.促进资源枯竭性城市的转型。大庆、伊春等城市均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危机。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认为,振兴东北的核心是转型,从传统工业化模式转向新型工业化模式,从资源、资本驱动的工业化转向技术、知识驱动的工业化,也包括利用丰富的劳动力驱动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和服务业。

4.转变政府职能,明确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应发挥的作用,尽快退出由政府主导市场的模式,转变政府职能,将精力放到公共服务领域,为投资者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氛围。目前在招商引资中牵头引导的是政府,推介组织的是政府,上阵谈判的还是政府。而招商引资以企业为主体,企业自求发展、自主引资、自负其责,真正成为利用外部资金主体的这一角色转变却体现的并不明显。

参考文献:

[1]专家为东北改善投资环境诊脉开方[N]:黑龙江日报,2006~2~27

[2]施连成:全面改善投资环境是西部大开发成功的关键[J].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www.省略.cn/chinese/zhuanti/05xbjj/1019090.htm,2005

[3]佚 名:湖北省投资环境满意度评价实证分析[EB/OL]www.hbzyw.省略/,商业时代,2006~4~3

[4]王婉珍:福建省设区市投资环境比较研究[J].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报,2006(2):90~95

[5]于秀林 任雪松: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61~149

[6]黑龙江省统计局.黑龙江省统计年鉴:2005[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188~198

[7]佚 名:解读“2005年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EB/OL] www.省略,2005~04~21

[8]张莹娣:黑龙江省利用外资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J].统计与咨询,2005(3)12~13

[9]孙晓谦:浅谈优化黑龙江省投资环境之对策[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5(3):53~55

上一篇: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探讨 下一篇:四川省民营经济对GDP影响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