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时间:2022-06-11 07:39:08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发挥小学生群体的积极功能,来提高个人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交流与合作,大家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形式。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就可以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对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我国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小组合作学习被大量引入小学语文的课堂,使得小学语文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使得小组合作学习徒有形式,收效甚微。

一、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改革所积极倡导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因其自身的优势使得越来越多的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中采用这一方法。但是,我们在实践教学中却发现,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小组合作学习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一)流于形式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当前小学语文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多是只侧重表面形式,片面追求课堂气氛热闹,尤其是在公开课上这一现象更明显。许多小学语文教师不管要讲的内容合不合适,都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展开。教师错误地认为,只要让学生相对而坐或将课桌摆成一定的形状就是合作教学。如此生搬硬套,只重形式而忽略教学内容的合作形式,不仅不能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反而会适得其反。

(二)各自为政,教学秩序混乱

在小组合作学习课堂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一宣布小组讨论,满教室都是嗡嗡声,小组里每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别人在说什么,还有的小组可能会争执起来。几分钟后教师一声停,学生立刻就安静了下来,教师要学生汇报学习小组讨论成果,即使同一个小组的回答也五花八门,造成课堂秩序混乱,教师无法有效控制。

(三)学生参与度不均衡

小学合作学习的确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机会,但是小组间并不是全员参与,成绩好的学生参与的机会较多,往往是小组讨论中的主角,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往往成为了听众,过分依赖、盲从好学生,得不到独立思考和发言的机会。甚至一些学生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机会开小差,不认真讨论教师布置下的任务,而是利用此机会和其他同学说闲话,而教师无法及时、全面地对各个小组活动进行指导,无法达到合作学习的最佳效果。

二、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些内容需要学生掌握、巩固与熟练。如生字生词、古诗积累、重点篇目的重点段落等,要通过反复练习巩固掌握,提高正确率。对于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在语文教学中出现以上的问题实属正常,我们要研究的是怎样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研究去解决这些问题,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小组合作学习既要重形式又要重内容

任何教学组织形式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小组合作学习也不能只重形式,而忽视了教学内容方面的学习。教师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要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小组合作学习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与人合作的技能,还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过程中要引导小组成员建立一种平等、互助的合作关系,使每个小组成员对小组的学习任务建立一种责任感,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但它并不是万能的,教师在运用的时候要恰当选择学习的内容。对于一些学生通过个人独立思考和阅读课文就能解决的问题。可以采取个人独立自学或开展传统的全班教学即可。而开展合作学习必须选择那些具有一定挑战性、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学生个体解决有一定困难,这样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比个体学习更有效率,更有质量。如在讲授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小鹿的玫瑰花》一文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就“小鹿的玫瑰花有没有白栽”这一问题展开小组讨论,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使学生在认知上产生矛盾和冲突,最后全班进行交流,形成统一意见。这样,既突破重点,又解决了难点,而且提高了合作质量。

(二)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指导、组织和激励

没有教师的组织、引导、参与和促进,就很难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初始阶段要让学生做好小组学习的准备,并指导他们进行分组,指导学生应该如何开展交流,指导学生如何汇报小组研究成果等;在小组讨论中教师要深入每一个小组,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适时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在学生遇到讨论的难点无法进行解时,教师要适时加以引导以促进学生开阔思路,深入思考;在学生进行小组学习结果汇报后,教师要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和结果适时、适当地给予评价和奖赏,不但要评价小组整体,还要注意对小组个体成员进行评价。教师的鼓励和表扬,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总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加有效、有序地进行下去。

(三)明确的角色分工,形成积极的角色相互依赖

语文合作学习中,若无明确的角色分工会使合作效率低下,无法达到合作学习的目标。所以为了更好地完成小组任务,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各小组应明确角色分工。首先要合理组建讨论小组,成员的构成要考虑学生学习成绩好、中、差的搭配,又要考虑他们原有的性格、感情等非智力因素,创造有效学习的组织基础。其次,小组成员要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由谁负责记录,由谁任组长,由谁担任报告员等都要有明确的分工,而且要实行轮换制,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小组讨论中。这样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实践,人人都有一定的合作能力,在组织形式上保证了全体学生参与合作的可能性,提高了合作的参与度与合作效率。

总之,有效的合作学习不是轻易就能达成,这需要教师对合作团体的组成精心安排;对合作团体的活动精心组织;对小组成员的合作习惯精心培养;对合作活动的时机精心把握;对合作中的多种因素精心处理。笔者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实践、去反思、去提升,就一定能让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越来越有实效!

上一篇:初三学生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 下一篇:浅议中职学校机房管理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