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网络资源上好高中政治课

时间:2022-05-05 12:45:28

巧用网络资源上好高中政治课

当前,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网络对人类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所产生的影响。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它对于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灌输模式、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提供条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协作精神等都具有独特的优势。但网络教学也存在不足,如何找到思想政治教学与网络教学最佳结合点,扬长避短,以优化教学效果?如何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来坚持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我在思想政治课网络教学的设计与教学实践中,认识到一堂成功的思想政治网络教学课必须做到如下三个结合:

一、网络资源与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相结合。

时代性是政治课的性质和任务的要求。与时政紧密结合,与当前的社会实际紧密结合,是思想政治课的显著特点。由于网络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包括社会热点在内的信息,运用网络资源就能轻松地解决教学中资料不足困难,实现知识的扩展。这样,教学内容由课本内容一统天下的局面,变为课本内容与网上内容有机结合的新局面。这既体现了教学内容的时代性,也加大了课堂容量。而且网上大量的生动鲜活事例材料所带给学生的教育和感染作用是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所难以比较和抗衡的。因此,教师可在网上选择大量相关资料下载,并将一些相关网站提供给学生,以便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索性的学习,开阔学生的视野,既坚持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又增强了教育教学效果。但是,选择哪些网上内容来为教学服务,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切忌为了取悦学生而将网上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东西、甚至有悖于社会道德的内容、宣扬唯心主义世界观的文字和图画选进网页,对学生进行误导。

我认为,对网络资源至少应做到三个“精选”:

第一,精选与教学内容特别是与教学重点难点紧密相关的资料,且每一则资料都要能给学生以启发和教育,做到使资料为教学目标服务。

第二,精选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资料。对于学生难以判断和理解的材料,教师应在材料后面给出一定的说明引导,使材料的启发教育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

第三,精选反映当前社会实际的材料,引导学生对时政热点问题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三个“精选”是在网络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否充分发挥的重要体现,也是对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以及教育教学能力的检测。

二、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学生难以自发形成和自主接受,仍需要教师的系统传授;学生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的提高难以自发实现,仍依赖教师的循循善诱。同时,网络教学中当学生坐在计算机前进,注意力被网页中丰富的内容所吸引,不容易听见教师的要求。而只有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机结合,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政治课网络教学更应强调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将传统的教师讲授灌输转变为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巧妙的引导和内化,实现政治课的教学目标。

我认为政治课网络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如下几点:

第一,体现在对网页内容的精心选取和设计上。将教师的语言内容转化为生动而合适的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媒体内容,使学生通过浏览和思考网页内容,获得知识并提高认识。网页的结构可包括这样几个区域:“基础知识区”。包括课本的基本理论、重要概念、知识结构、知识目标、疑难问题解答等,为学生的学习和思考提供系统、准确的理论支持;“扩展知识区”。第二,体现在对网络教学的课堂组织上。在网络课堂上一开始就要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对学生的网络学习方向进行控制和引导。学生对网上提供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课堂讨论与交流时,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特别是对学生从网上获得的各种信息要及时点拨,引导学生运用基本理论来分析社会问题。可以提问和辩论,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把学生中不正确的思想认识引导到健康、正确的轨道上来,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先进性。并自觉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思想和行动的指南,实现知识、能力和觉悟的有机统一。同时,要注意对学生的学习及问题的回答进行及时的评价。

三、先进的教育思想与先进的教育技术相结合。

网络教学具有自主性、交互性和个性化的特点,对于改变当前政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诸如“填鸭式”、学生为考而学等现象无疑具有积极意义,但目前网络教学中存在一些误区,如信息技术与教学“两张皮”现象。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先进教育技术的整合是我们教师应当长期探索的课题。

首先,一堂成功的思想政治网络教学课必须反映先进的教育思想,要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要符合教育规律,并且能较好地完成教育教学目标。特别要注意的是,切不可一味地追求先进的网络技术和界面效果,而忽视了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学目标,把网络教学课变成了技术操作演示课。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不能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忽略,教材的规范性、示范性不能随意改变。否则只是一名好的电教操作人员而不是一名好的教师,这就失落了课堂教学改革的真正目的,甚至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无法探寻知识、培养能力和觉悟的统一,使教学效果比常规课还差。所以,现代的教育技术的运用也要坚持“适度原则”,要符合教学实际的需要,不可为赶时髦而滥用。应将现代的教育技术与先进的教育思想结合起来,为教育教学改革服务。

其次,面对丰富的网络资源,一定要引导学生有选择性的学习和理解,教师也要有选择性的详略得当地予以分析说明,教师提供丰富的材料并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和选择材料,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自主选择,积极思考,大胆提问和讨论,教师重在启发和引导,而不是将每一个材料都由教师逐一进行分析,切忌变成新技术条件下的满堂灌,更不能演化成无控制的放任自流。

上一篇:高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初探 下一篇:初三学生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