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集中管理的思考

时间:2022-06-11 07:34:16

财务集中管理的思考

【摘 要】 财务集中统一管理是现代财务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把会计核算和监督有机结合,打好财务管理基础,对传统会计事后记录、反映进行大改观,能更大程度上发挥财务管理的前赡性,对实现财务管理的精准核算,最终实现财务管理目标,完成生产任务指标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财务集中管理; 事前财务会计; 管理筹划

财务集中统一管理,在企业内部可充分展现其一体化管理的优势,努力降低资金成本和风险损失,使决策的统一化、制度化得到有力保障,有利于企业内部优化配置资源,有利于内部采取避税措施及防范风险等等。

一、财务分散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子公司财务人实行属地管理。财务人员一方面要坚持原则;另一方面受上级主管业务指导,核算方法及核算重点各有侧重,上级在保证一些数据的准确性,口径的一致,局部服从全局的宏观协调上设置了重重障碍,财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二)不利于财务人员业务素质的提升

子公司的业务种类受到局限,信息接纳速度比较慢,总体较为封闭,一些业务的核算只是浅表性的,预算控制等先进的财务控制运用程度低,不注重财务管理及事前会计、财务预测及事先筹划,财务管理核算程度浅、需求小,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升慢。

(三)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遗漏在检查之外不易察觉,核算质量差

上下级会计基础工作要求不统一,未实行统一的信息化核算体系,造成集团对子公司财务控制和监督弱。

(四)不注重财务预测及财务计划,财务筹划存在问题

1.决策没有可靠的依据,存在着重大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不根据企业财务活动的历史资料,考虑现实的要求和条件,对企业未来的财务活动没有具体的预计和测算,对各项经营方案经济效益预期的偏差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运营风险。

2.潜在造成财物、人力的浪费,不利于成本的控制。在生产备料中有可能造成积压和浪费或停工待料,形成不必要的人力浪费。

3.无财务计划,各部门之间不协调,不能收集一手数据,或者分头行动,采纳数据混乱。在一项工程或者其他生产任务过程中,各部门存在没有统一的数据录用项目和统一口径,向财务提供的数据不准确,或者提供不了第一手资料,造成同一事项不同部门提供数据不一致,无从核对,形成财务无法核算,核算不精确,无从横向和纵向评比,不能填制报表等等多种弊端和隐患。

二、全方位实行财务集中统一管理

(一)高度重视财务预测环节,做好事前会计,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实现全过程管控

全面预算管理是根据企业整体战略目标和规划以及各种预测信息,结合财务预测的结果,对财务活动进行规划,并以指标形式落实到每一计划期间。全面预算是合理分配企业人、财、物,依据财务管理环境,对所有资源进行全面管理,协助企业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全面预算管理从20世纪至今,已成为企业组织内部控制系统的核心,结合ERP,实行企业内外资源优化配置,消除生产经营过程中一切无效的劳力和资源,实现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价值流和业务流的有机集成。同时,监控实施进度,控制费用开支,预测资金需求、利润及财务成果,使企业价值最大化,获得最合理有效的资源配置。

1.建立全面预算的组织体系,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和考核层各负其责。根据预算的内容不同,指标覆盖的时间长短,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进行预算编制。

2.建立全方位的预算执行体系。企业财管部应当利用财务报表监控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向各部门提供财务预算的执行进度、差异及影响的财务信息,促进企业完成预算目标。

3.预算的调整。由于预算的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原编制基础有偏差,可以调整预算,使其更切合实际,有利于指导生产行动。

4.预算的分析和考核。进行预算分析,纠正预算的执行偏差。企业预算执行考核是企业效绩评价的主要内容,应作为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的参考指标。

(二)实行资金集中统一管理,包括筹资、投资、营运资金的统一管理

应合理配置全公司资金资源,满足公司战略发展需要,保证资金正常运营,提高运营效率,降低筹资成本,实行收支两条线,采用资金集中统一管理的模式。

1.统一银行账户管理。集团公司对全公司银行结算账户实行统一管理。包括账户的开立、账户的撤销、账户的监管等。集团公司有权查询各单位账户资金变动及结存情况,实行收支两条线。

2.统一资金筹集管理。综合全公司所有资金预算,综合考虑各金融机构信贷规模,以及各单位的授信占用情况,确定集团公司及子公司近期筹资方案,协调全公司资金的统一筹集,在保证生产顺利运转情况下,最大程度节约资金成本,获取不同筹款方案的综合收益。

3.统一授信计划管理和担保管理。根据发展需要,在充分评估各金融机构融资政策、信贷规模及服务水平的基础上,制定各公司与金融机构业务合作计划,集团公司对外实行统一担保管理,下属公司对其所属子公司及集团其他成员单位提供担保,由集团计财部组织编写担保分析报告,详细分析被担保人资金需求、融资原因及资信等级情况。

4.统一日常融资管理。集团公司对企业债务、各项票据,统一进行业务分析,风险评估,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公司实施主体、实施额度及合作金融机构。

(三)实行资产集中管理,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通过加强资产管理,提高国有资本的控制能力,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集团公司负责管理和监控资本运行过程及资本运营活动,包括资产管理、投资管理、资本运营管理及产权统一管理。

(四)税费集中统一管理

税费的统一缴纳和集中管理,有利于集团整体的税负最小化,提高集团统一调度和运作资金的效率。

(五)实行集中统一的会计和核算管理

财务会计部门具体负责财务会计管理体系的运行,主要是从事财务与会计的业务管理,以保证集团财务与会计工作的规范和高效。

1.建立统一规范的会计核算制度,建立健全集团内部资本与财务管理办法;制定集团子公司统一的会计制度;研究并制定集团公司的财务与会计政策。

2.建立严格的会计检查和监督体系,检查监督集团内部各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包括会计基础管理,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财务负责人重大及异常事项报告情况,督促各下属单位及时提交各种会计资料,据此进行汇总,编制合并会计报表。

3.建立统一的信息化核算体系,统一对应由母公司核算处进行会计处理;加强集团会计电算化网络系统的建设;实施对下属单位会计信息的随时调用和跟踪监控,建立全集团财务分析系统,及时分析和掌握各单位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建立统一的培训管理制度。

(六)实行财务人员的集中统一管理

财务队伍的组织建设是实现财务管理的关键。因此,建立自上而下的人员垂直管理体系及完整的财务队伍建设是财务集中统一管理的保障。

三、财务集中管理的成效

(一)强化了财务控制与监督

实行财务集中管控后,公司财务室严格按照国家财税法规和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执行,遏制了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加强了内部财务控制和财务监督,有效防范了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二)规范了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了会计处理的质量

实行财务集中管理后,对公司财务室全部实行信息化,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核算,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的质量,保证了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完整、及时性和统一性。

(三)合理配置人员,提高了整体管理水平

实行财务集中管理后,为会计人员的岗位流动和合理配置创造了条件,从而提高了整体管理水平,加强了财务人员的沟通与协作,对分公司的新业务,更好地给予了政策解读和业务指导。

【参考文献】

[1] 王鑫.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理的几点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09(5).

[2] 智宏.浅析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J].经济师,2010(7).

[3] 张严严.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理的思考[J].现代商业,2010(20).

上一篇:信息化“逆袭”小贷公司 下一篇:无形资产准则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