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母亲身边

时间:2022-06-11 07:26:47

在母亲身边

白天在学校上课时,她坐在教室里就能看到母亲。

母亲在学校食堂里帮忙。教室挨着学校大门口,她看得清晰:母亲背着一篮青菜进校门了,有时提着被柴火烧黑了的水壶到后面的老师宿舍去。坐在教室里的她便频频扭头张望,可没有引起回应。母亲似乎没有望这边,只有她怯生生的目光在游走。而这时,她也有些害怕了,连忙低头看书去。

放学后,母亲开始忙活。她等着母亲,并且眼巴巴地羡慕住校的孩子。他们都是老师的小孩,可以在一起玩耍,说起一些她没见过的事物。她在旁边默默地看着,不敢靠近。有一次,孩子们都离开了,一根崭新的橡皮筋遗留在地上。她站在旁边,看了一会,然后拾起来看了又看,犹豫着该不该带回家去。带回家,她可以把它绑在树枝上,一个人在树丛中跳皮筋,可以跳得老高——自由的快乐会让人飞起来。无法抵抗的诱惑驱使着她。她把橡皮筋放进自己书包,然后在空空的过道里张望。过道旁错落的树枝似乎正窥探着一颗不安的心。在一个清晨,她把洗过如新的橡皮筋放到教室窗沿上。

学校厨房,昏黄的灯下,她匍匐在桌上写作业。母亲的身影便在旁边晃来晃去。厨房后面有个里屋,是一间灰暗的屋子,母亲经常要进去拿些东西。每次屋子打开,一股浓郁的腌菜味扑鼻而来,她就担心着,会不会有只老鼠从里面蹿出来。她走神了。母亲在里面鼓捣,不让她到里屋去。那间布满灰尘的屋子里,似乎藏着不少宝贝。

有一次,母亲不在厨房。她钻进了那间屋子。狭小的空间里似乎轰轰在响,她知道那是紧张了。屋子里竟然什么新奇的东西也没有,堆着一些杂物;一个大米缸,缸身蒙了一层灰;油缸;几个小南瓜;几坛子腌菜。她真感失望——就这些,母亲还当宝一样。

晚饭后,阴暗的厨房里,母亲用水冲洗着地面。地面上湿漉漉的,泛着黑色的油光。满满的一缸水,一下就用光了。厨房被拾掇得干干净净。当时,便利的是能用电泵抽水。弄完地面、灶台,母亲又看看灶火熄了没。之后,母亲便带着她一起离开学校。母女俩走在山路上回家。母亲也是一个不爱多说话的人,一天的劳累,也让她不想多说话了。只有阵阵山风在她们耳边缭绕。

第二天早晨,天刚蒙蒙亮,她就听到窸窣穿衣的声音。母亲一早要赶到学校打早火。那些寒冷的早晨,她是最不愿意起早床的。在母亲走后,她还可以继续睡觉。但她老是想起:母亲一个人匆匆走在路上,寒风拂面,是多么难熬的事。

有一回,她和母亲一道去学校。站在学校的木门外,看着母亲弯腰用钥匙去拨门后的栓子。“吱呀”的声音传出来,门打开了。她们走了进去。这时候,母亲走向厨房,她去教室看书。教室里只有她一个人。在这所安静而昏暗的小学校里,有两处光亮在闪烁。她抬头就可以看到母亲的厨房上空升起了袅袅炊烟。炊烟里似乎捎带着一对母女清晨的问候,越飘越远。

在那条山路和那所山村的小学,在那同一生活的圆心,母女两个的身影依偎在一起。

(摘自“为先在线”博客。“为先在线”博客主页:http://.cn/forum/web/blog/)

写法探讨:

在这篇文章里,作者以第三人称的方式来叙述自己童年时期的一些生活片段。童年是什么样子的呢?欢快、灿烂、明朗、喧闹……也许大部分同学都会选择这些“有声有色”的词语。但是我们来看作者在本文里所描述的童年,可以不断看到这样一些词语:怯生生、害怕、紧张、默默、昏黄、灰暗、寒冷……它们多少反映出作者童年时性格的胆小甚至自闭。而当结尾出现如此温馨的句子:“在这所安静而昏暗的小学校里,有两处光亮在闪烁。她抬头就可以看到母亲的厨房上空升起了袅袅炊烟。炊烟里似乎捎带着一对母女清晨的问候,越飘越远”、“在那同一生活的圆心,母女两个的身影依偎在一起”,我们便能深刻感受到一个孩子“在母亲身边”是多么重要——似乎只有母亲,才能为她的生活带来那唯一的“光亮”以及“问候”外面世界的勇气。文章在结尾处的这种变化,使得文中的叙述更富有层次,也使得文中的情感更为饱满,值得我们好好借鉴。

上一篇:差错,让儿童的思维落地 下一篇:一堂有趣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