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作业问题解决策略初探

时间:2022-06-11 07:10:48

高中化学作业问题解决策略初探

摘要: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积累经验、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但目前的化学教学中,学生在完成作业时仍存在种种问题。为此,本文笔者结合作业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几点解决的策略,以期优化课堂教学并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作业问题;分析;策略

作业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自然延续,它既是教学反馈的基本手段,又是学生最基本的独立学习活动。做作业的目的是巩固课堂知识,积累学习经验,培养思考能力。而目前高中化学作业中却普遍存在作业态度随意、读审题不严谨、错误率高、不准时上交甚至抄袭等现象。原因之一是教师对于教材课标的研究不足、作业选题不精、作业数量不控、作业反馈不细。而作为作业完成的主体,学生的目标意识淡、畏难心结重、意志毅力差、抵触心理强也是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因此,分析原因,正视作业问题,探究适当方法并给予学生积极的引导,对于优化课堂教学和实现教学目标意义重大。作为年轻教师的我们可以多动脑筋,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多做尝试,努力完善作业的命制过程与评价机制,将作业问题慢慢分解并逐一击破。

一、科学设计作业,关注学生感受

作业的功能定位绝不仅是巩固知识和强化技能,也绝不是获取成绩这个功利性目标的铺路石。有效的作业设计应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展开,设计的着眼点应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储备,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素养。作业设计的过程中要切实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认真分析教材、仔细研究课标的基础之上,进行适量适度的把控。因此,在设计作业时,我们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广度。知识的覆盖面要围绕课标和考纲的具体要求,力争做到题目不偏也不出圈。二是难度。预习性的作业要引导有致、有解有疑,巩固性的作业要推进有序、对点对基,复习性的作业要举一反三、精析精理。三是密度。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篇幅,让学科能力强者觉得量足而能力稍弱者不感疲惫,在学生的个体差异间寻求协调。四是梯度。同一教学点在不同的教学阶段要求有差异,作业的设计也必须体现循序渐进的理念,紧跟课标要求,遏制教学中一插到底的误区,而同一作业中的问题设计应层层推进,做到巩固基础、突破难点、提升能力、拓展思维。

二、合理布置作业,体现学生差异

化学的教学注重因材施教,而作业的布置则需要按需分配。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布置作业的大忌,学科弱势者会有揠苗助长的苦感,而学科强势者会有守株待兔的悲哀。同样的作业时间,对题“不饱”者继续“题粮”的供给是一种支持,数量难度双管齐下,以防思维发展的受限与自满情绪的滋长;对题“过饱”者题源的果断切除是一种保护,以防厌学状态的产生和畏难心理的形成。鉴于同纲同卷的考查,作业布置时,教师可要求学生的作业有一个完成的共同底线,当然这是充分中和了各个层次的接受能力,除了难度略大的题目供学生选做外,还可以设置开放型的题目,没有标准答案的束缚,甚至微偏离知识对点的巩固,只要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可以让学习能力薄弱者感受到参与的成功,我们何乐而不为。可见,化学教学中作业的有效布置能够将一部分学生从题海中释放出来,又能将另一部分学生送入题海汲取所需。这就像氯化钠溶液一样,想要实现浓度的提高,可以除去溶剂水,也可以添加溶质氯化钠,化学其实很奇妙,不同的途径即可达到一样的效果。

三、灵活阅评作业,激励学生参与

作业的布置与评价是师生交流的重要形式,科学的评价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有效的评价既可以真实地反馈教学信息,又可以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因此,针对教学中同一班级内学生学习程度参差不齐的现状,建议采用学生作业分层评价的模式。“分层评价学生作业”是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评价执行不同的标准,张弛有度抓两头,把捏适度促中间。平时作业情况优秀的学生,评价的侧重点不在基础知识的应用,而在于题目审读的细致、内容表达的完整和专业用语的严谨;平时作业情况困难的学生,评价中除了关注基础知识的反馈,还要努力去捕捉题内题外、字里行间的进步与提升。当然,作业评价的方式也不再拘泥于教师埋头苦评的单一模式,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师生共评等方式已多点开花。教师独评虽然有利于及时寻找疑点并全方位掌控班级的学习情况,但学生参与的评价会让学生感受问题的发现,体会其中的真谛,这正是新课标“以人为本”的有效体现。

四、大胆创新作业,发展学生能力

新课程的全面推进,要求我们削弱在作业中知识的记忆和重现,改变在化学作业中对于双基的过度训练,努力实现三维目标的全面发展。在作业设计时,我们要从创新的视角,用开放的理念,整合多样化的课程资源,丰富和拓展作业的形式和功能。苏教版教材的设计从一开始就在传达化学服务于生活、应用于工业、造福于环境的理念。因此,我们可以尝试从生活中寻找作业问题设置的题点,如苏丹红、过氧乙酸、核辐射、三聚氰胺、新型材料、新药开发等。同时,我们还可以改变作业的完成模式,脱离枯燥的题干,如山核桃烧灰溶水、成分分析、定性定量;苕溪水就地取材、去尘除臭、净化初探。另外,我们也可以适当地布置家庭中的探究型任务。如在探究各种条件对于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时,我们可选择各种时令的蔬菜作为催化剂。最后,我们还要充分发挥信息时代网络的强大功能,提供核心点让学生捕捉网络资料,并以知识小百科、辩论、趣味竞赛等形式进行交流。可见,生活中的作业素材非常丰富,只要我们善于利用、大胆创新,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五、结语

作为教师,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目前化学作业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认真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结合教材内容、课标要求、学生实际,更好地设计适量、适度的作业,在稳定中力求内容、形式的创新,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提升,从而真正地体会到化学作业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林月环.高中化学作业心态异常的成因及对策[J].考试周刊,2008(130).

2.李文福.化学解题思维受阻时的心态及对策[J].化学教学,2008(16).

3.郑冬英.学生作业心态异常的成因及疏导对策[J].知识窗,2012(53).

4.胡建清.新形势下学生心态变化及教师思维走向对教师素质的要求[J].教育革新,2011(9).

5.刘建芳.高中化学学生作业的设计与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2(86).

6.刘长胜.新课程背景下化学作业的布置与评价[J].教学研究,2011(22).

上一篇:高中英语设问教学探讨 下一篇: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