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成都新型工业化进程 推进城乡一体化

时间:2022-06-11 05:53:50

加快成都新型工业化进程 推进城乡一体化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工业新跨越对于推进成都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关键作用。如何发挥工业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呢?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成都工业应力争实现以下几方面的较大突破,才能为推动城乡一体化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

一、加快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和东郊工业区结构调整,推进城乡工业布局一体化

(一)加快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推动城乡工业布局规划的贯彻实施

认真抓好《成都市工业发展布局规划纲要》的贯彻实施,制定和完善促进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的配套政策。指导区(市)县抓紧制定完善工业布局规划,确保建设用地中不低于30%的比例用于工业集中发展区和区域中心镇的工业发展。积极采取国有土地使用权出租、标准厂房出租方式供应土地(厂房);利用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专项资金和工业用地地价成本调节资金,支持区(市)县工业集中发展区建立工业用地滚动储备制度和降低工业用地成本。大力探索中心城区近远郊区(市)县联合共建开发区的新机制,根据实际将乡镇工业点尽量归并集中到区域中心镇。引导各区(市)县和各区域中心镇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无污染、投资小的劳动密集型和特色工业,形成错位聚集发展,切实增强区(市)县工业集中发展区和区域中心镇的辐射和带动能力,实现县域经济和乡镇经济发展壮大。

(二)加快推进东郊工业区结构调整,实现城乡产业递进和分工

按照《成都市工业发展布局规划纲要》,鼓励有关区(市)县抓住中心城区产业转移机遇,主动承接东郊和中心城区的 搬迁企业,搞好企业搬迁的协调服务,帮助企业尽快发展壮大。通过东郊工业区结构调整,使中心城区的一般加工业扩散到区(市)县工业集中发展区,中心城区则集中资源用于新型产业的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都市型工业的发展,实现中心城区、区(市)县工业集中发展区和区域中心镇的产业递进和分工,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增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能力和提高城镇就业水平。

二、围绕重大产业化项目,加强产业链招商和产业集群培育,促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

(一)加快推进重大产业化项目,发展壮大城乡产业集群

坚持培育和引进并重,集中政府可调控资源,加快推进重大产业化项目。利用重大产业化项目和重点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各区(市)县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全市工业布局规划、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重大产业化项目给予资金补贴,支持重大产业化项目向县乡延伸产业链,带动县域中小企业发展,实现城乡产业紧密结合和共同发展。充分发挥成都农业资源(含中草药)优势,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快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化进程,拉长农业生产产业链,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以及农民向市民转变。

(二)强化工业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招商引资,推动块状经济形成

将工业招商引资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区(市)县,形成全市上下抓招商的合力。探索建立全市统一的工业招商引资项目统筹协调机制,按工业布局规划要求,对各乡镇归并到工业集中发展区和区域中心镇的招商引资项目进行统筹协调、集中落户、利益分成,推动乡镇经济共同发展。指导和帮助各工业集中发展区和区域中心镇按照各自产业定位和现有优势,加强产业链招商,形成按产业链纵向分工和相关产业横向聚集的块状经济。

(三)加快企业技术进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协调发展

落实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贷款项目贴息政策,加大对区(市)县工业集中发展区和区域中心镇的企业技术进步的支持力度,促进县域工业生产工艺、装备的更新换代。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建设电子信息、机械、医药、食品、中药材深加工、服装、鞋类等产业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将成熟技术向区(市)县和乡镇的企业进行快速扩散的有效通道,提升县(市)区工业技术水平。充分发挥现有产业集群优势,抓好鞋业、服装、家具、农产品深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切实提高劳动力就业水平和收入水平。

三、加快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名牌产品、企业人才发展战略,推进城乡企业发展一体化

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推动大企业大集团实施规模扩张,鼓励大企业大集团将自身技术和生产能力向区(市)县和乡镇的企业扩散,延伸产业链。支持有条件的城区建设总部经济区,大力吸引国内外大企业设立总部、地区总部、采购中心和研发中心,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实施名牌产品战略,支持企业争创名牌产品和加强名优产品研发,充分利用成都农产品、中药材资源优势,推动一批农产品和中医药名优产品的形成和发展;实施企业人才战略,加强乡镇企业家和民营企业家培训,支持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到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工作,强化城市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推动城乡就业问题的根本解决。

四、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支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实现城乡企业改革调整一体化

(一)深化企业改革,调整优化城乡企业组织结构

加强对地处区(市)县和乡镇的中央、省、市国有企业改革工作的指导,支持企业通过深化改革盘活存量,做大做强,带动县域经济和区域中心镇的发展。加强对区(市)县国企改革的指导,确保国企改革调整任务年内完成。落实相关鼓励和扶持政策,进一步做好企业办社会职能分离、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加快企业生活区实施社区化管理步伐。配合做好在蓉军工企业和省属企业改革,推动军工企业与城乡经济有机融合。

(二)加快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增强县域经济活力

引导区(市)县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技术创新咨询、贷款担保、专业协会等各类中介机构和民间组织。利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具有较好增长潜力的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引导和支持各区(市)县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和壮大为大企业、大产业协作配套服务,按“专、精、特、新”发展的中小企业群体。建立健全促进区(市)县民营经济发展的服务体系,支持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根据自身优势和市场需求,开发有市场潜力的小商品进入城乡大市场。

五、营造工业比较优势,促进城乡工业发展环境一体化

(一)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推动城乡物流体系形成

加快成都物流基地、西南物流中心、航空物流中心等物流园区建设,支持各区(市)县结合自身产业特点,建设功能定位各具特色的区域性物流配送中心。构建连接国际、国内经济发达地区的物流通道,扩大本地产品销售途径,增强产品市场渗透能力。通过加快物流业发展,进一步缩短城乡时空距离,实现城乡生产要素与产品的快速流动,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二)加快工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县域工业发展承载力

加快成都电网改造力度,对有条件的区(市)县自筹资金垫资加快电网输变电工程建设给予贴息支持。科学合理地研究和调整电价结构,支持较边远的乡镇合理利用水利资源开发水电。协调配合有关部门加快制定和实施与成都工业布局规划相适应的公路、电力、天然气、铁路、航空等配套规划,推动区(市)县工业集中发展区和区域中心镇的供电、燃气、供水、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县域工业发展承载力。

(三)搞好工业环保和节约用地工作,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围绕工业集中发展区,配套建立一批集中处置和综合利用的环保工程和项目。全面推行清洁化生产,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向乡镇转移。全市力争每万元工业产值能耗2007年降到0.85吨标煤,2010年降到0.8吨标煤,废物资源利用率2007年达到94%,2010年达到95%。严格执行《成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项目用地投资定额标准》和《成都市城市工业用地分类及工业项目建筑规划管理暂行技术规定》,规范工业项目用地投资强度,提高工业土地利用率,做到有序和节约用地。

(四)搞好软环境建设,推动城乡经济秩序进一步好转

强化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抓好区(市)县、乡(镇)、街道、村、居委会整规工作网络体系建设,落实整规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做好农副产品加工、农副产品市场、城乡结合部的联合执法和专项整治。搞好基层和非公有制企业治乱减负,认真治理企业反映强烈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引导和督促各区(市)县深入推进地方产品配套,帮助企业广泛开拓城乡市场。

上一篇:运筹资本 决胜竞争 下一篇:加快焦作融入中原城市群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