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笔下的“声音”更动情

时间:2022-06-11 03:25:46

作文考题

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觉得是耳边轻柔的呼唤,低声的诉说:有这样一种声音,没有多余的技巧,却能唤起你灵魂深处的良知和责任: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卸去疲惫,会带你走到过往的回忆中:有这样一种声音,会带给你心灵的震颤,会让你心中盛满感动。你的耳边,常会响起什么样的声音,你的心灵,谁的声音刻骨铭心。

请你以“有这样一种声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写作指导

声音源于生命,它来自于爱的呼唤。“有这样一种声音”如此悦耳动听,它一定是从内心深处释放,是情感撞击的铮铮强音。要让“这种声音”在笔下铿锵,你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细审题目,把握文脉的律动。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的中心词即题眼是“声音”,因此行文要紧扣它来泼墨,要交代清楚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声音”,对自己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对个人的成长有什么教益。通过速“声音”来组织材料,来让文章的意旨显豁,来让故事的情节感人至深。文题中的“一种”是对“声音”的修饰,起限制作用,告诉你的写作“范围”,只是“一种”而已。它可以是“一句话”之“细小声音”在全文中的贯穿,也可以是“一个主题”的“高亢声音”在全篇中的闪烁。在考场作文中。不少考生就没有做好这一点,它所写的“声音”很繁杂:家长的教诲声,老师的教导声,学生的读书声等同在一篇文章里泛泛而谈,形成声音的“大杂烩”,给人的感觉是一种聒噪,这样的作文就得不了高分。因此,我们在写作前要认真审题,只有把握住文脉的律动,写作才会得心应手。

二、精选素材,寻觅“声音”的源头。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们要写的声音很多,要写的事也不少。作为初中生写记叙文,能把一件事叙述完整就可以了,关键是你写一件什么事最能感人肺腑,这就看我们如何去精心选取材料了。在这“声音”的世界里,有英雄之声的豪放。有父母关爱之声的温馨,有师者教诲之声的和悦,有同学友好之声的坦荡,这些都是你选人文章的绝好材料。我们要搜索自己的记忆库,去寻找最能感动你,至今记忆犹新的事例来写。不要为了立意的高远,违心地贪求“大材料”来打造,其结果只会是高谈阔论一番,没有什么真情实感,这就违背了文题中的“贴近生活,言之有物”这一要求。因此,你要捕捉一种最能撼人心魄的“声音”,来让文章以情感人。

三、巧用手法,修饰“声音”的色泽。

音色圆润而富有光泽,才具有一种悦耳的磁性美,才能撩拨他人的情愫。如何使你的文章“五音俱全”呢?你可以妙用一些手法来打造:1,让描绘的“声音”优美飘扬。如某考生的开篇这样写道:“每当起风时,一串清脆、细碎的音符,便沿着窗口跳到房间里,飘扬到屋子里的每一个角落。”其语言就清丽隽永,能让人怡神悦态。2,让美妙的“声音”不绝于耳。考场作文要在行文中不断闪烁文题的“中心词”(声音),才会让阅卷老师认为你的作文没有离题之嫌。我们可以在开篇道出是一种什么样的“声音”,让其闪亮登场;在结尾点出这“声音”对自己有什么教益,使其浓妆谢幕,做到首尾圆合。行文中间也要让它频频表演,否则就有“冷场”之虞。3,让“声音”主角浓妆艳抹。这一环节是写作的要点,它涉及人物的描画和事件的叙述。对人物刻画时特别要注重语言的描写,和与之说话时的神态及心理描写,只有这样,才能让你的文章声情并茂。当然,你还可以运用多种技法来打造文章,想方设法地让你的“声音”充盈穿透力。

有这样一种声音

荆州市某考生

自从父母外出打工,每个周末的一二十分钟电话,便成了我与父母交流的唯一方式。

窗外,皎洁的月光显得格外明亮,透过窗户,轻轻地抚摩着我的脸庞,不禁撩拨起心底那绵绵的思绪。

“丁零零,丁零零……”电话声音扰乱了我沉甸的心绪,一看来电显示,是母亲打来的。

“喂,妈妈,还没睡呀?”

“刚下班,对了,现在学习情况怎么样,很吃力吧,初三嘛,就是这样辛苦,不管怎样,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决不后退……”

“好了,知道了,就这样吧,太晚了,您去休息吧!”

“好!”

又是一个星期五,我在淡黄的灯光下做着作业,突然,电话响了,同样的声音再次传到我的耳朵里:“现在学习情况怎么样,很吃力吧,初三嘛,就是这样辛苦……”还是重复着那套老话,没有什么新鲜话语。

日复一日地这样演绎着,我们之间再也没有太多的话题可聊,于是交流就显得单薄、苍白起来。

但是,有一个星期五,至今还让我感动。那天晚上北风歇斯底里地吼着,落叶被无情地抛向天空,电线被刮得“呼呼”作响。父母来电话了,“喂,妈妈,你们那儿起风没,很大的风呀。”我关切地询问他们那里的情况,可电话那端依旧传来:“现在学习情况怎么样,很吃力吧,初三嘛,就是这样辛苦……”正当我不耐烦的时候,母亲接着说,“哦!还有一件事,今天是你……你的生日,祝你快乐!”“啊,对不起,我自己都忘了。”我有点感动,“我……我和你爸爸知道就行了……”妈妈并不介意地说下去。

我的心猛地一震,他们这几句亘古不变的叮嘱,都是给我的最真诚,最无私的爱!我每年生日,父母都会来电祝福。可我,他们的生日,我就怎么没有去个电话问候一下呢?这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啊!

我惭愧起来,风在继续怒吼,我的思绪随着飘扬……

“丁零零,丁零零……”

“喂,爸,告诉你今天老师表扬我了……”

“继续努力,不要骄傲,学习情况怎么样,很……”

“爸,谢谢你们,就这样啊。”

“好,好!”

“嘟嘟……”

有这样一种声音,那是在外打工的父母唯一的牵挂与祝福。

教师点评

文章中运用反复的手法,多处写“妈妈”和“爸爸”那句永不变更的问候,这表面看来似乎显得“苍白”与乏味,其实就在这种技巧中,有力地凸现了“这样一种声音”的特别,从而使主题更加显豁起来。农村父母对孩子的问语一般是简单、朴实的,它往往就是这样的直白与“唠叨”,如是写来就更加体现了故事的真实性,使文章更具真情实感。

有这样一种声音

荆州市某考生

湿漉漉的风酝酿芬芳,深呼吸,抑制大脑的运转,恍惚听见来自遥远的喁喁细语,那声音,若隐若现,亲切而又熟悉。它是我永远的记忆。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下……”竹椅停止摇晃,奶奶在读爷爷教她的诗句,爷爷生前是位乡村教师。“奶奶!”我清脆地叫喊。“小孙女回来啦。”奶奶一边取下只有一个镜片的老花镶,一边放下那本泛黄的书,然后站起肥胖的身子。在完成这套动作的时候,她显得格外艰难。“奶奶,您念的是……”我好奇地问。奶奶摸摸我的头说:“诗,马致远的,这首诗……”奶奶的声音戛然而止,继而转换话题说,“奶奶给你做好吃的!”“好!”我答得十分的响亮。

晚饭后,奶奶总会用布擦拭爷爷的遗像,十分的仔细与认真。

“奶奶,爸爸明天接我回去。”我告诉奶奶。“回去啊……”奶奶嘶哑的声音被玻璃窗振动的声音淹没。“听话啊……”

第二天,回去的时候。透过车窗看到奶奶取眼镜的动作,显得那样吃力。我知道,奶奶已经老了。

那是见奶奶的最后一面。

“听话啊……”脑袋在寒风中有点昏沉了,温馨一瞬间消失。朦胧中好像又看到了奶奶摇着竹椅念诗的慈祥表情,心游弋在空中又猛地摔落,巨大的悲寂席卷全身。那满头白发的胖胖的老人正轻轻地抚着我的脑袋。恍惚响起这样一种声音:“听话啊……冷了。要穿衣服,不要着凉……多念书,有出息。”

脑袋彻底昏沉,回家的时候一头倒在了床上,“不要贪凉,吃药,照顾好自己……”奶奶的声音一直萦绕在耳旁……

“奶奶!”惊醒的时候,爸爸站在旁边,正看着我。“奶奶走的时候一直看着你的照片……”后面的话我什么也听不见了。

当困难、挫折如洪水般涌来的时候,总有这样的一种嘶哑的声音环绕在耳畔,我知道,那是奶奶的声声叮咛。

一粒透明的心落入湿润的土地归了根,枯藤缠绕着老树,一圈一圈,春去秋来,这一句诗竞灼伤了落叶,灼伤了天涯故人,触景伤情,怎不会响起遥远思念的回声,这回声也穿越了时空。

奶奶的声音被我系上铜铃绑在脖颈上响起,它将陪伴我一生,陪伴我走到天涯海角。

教师点评

作者的语言很有“嚼头”,能彰显出文章深厚的意蕴。“奶奶”的“颂诗”之声是一种思念。对我的“叮嘱”是一种不舍与牵挂。其实,这两种声音归根结底都是同一主题――“亲情之爱”。

上一篇:瞧我们这一家人 下一篇:刹那间,我发现了自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