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货币本质角度看比特币的属性

时间:2022-06-11 03:20:25

从货币本质角度看比特币的属性

内容摘要:本文首先简单介绍比特币这种新型数字货币的由来,然后介绍了其在世界范围以及在中国的发展过程,最后从货币的本质角度分析其并不具备货币本质,而且近期正演变成一种投机工具,各国对其进行限制非常必要。

关键词:货币本质 比特币 属性

比特币的概念

与传统货币不同,比特币不需要任何发行机构,而是根据计算机在公开的、复杂的算法下大量计算产生,这种生产过程被形象地称作为“挖矿”。理论上讲,任何计算机都可以制造比特币,但是由于比特币的特殊算法,随着参与运算的人越多,对计算机计算能力的要求也就越高,比特币就越难以制造。它的总量将按照设计预定的速率逐步增加,但是增加速度逐步放缓,并最终在2140年达到2100万个的极限。它也不同于腾讯Q币、人人豆、淘金币等电子货币,电子货币仅由制造它的网站控制并仅能在该网站内流通,而比特币没有统一的发行管理机构,任何参与使用它的企业和个人都是平等的。另外,从币值来看,电子货币一般是与国家法定货币定值挂钩的,更多的是一种虚拟货币,而比特币的价格则会受需求影响进行无限制波动。从这个角度来看,比特币可以算作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数字货币。比特币的发明、生产以及支付原理,如图1所示。

比特币的发展现状

虽然诞生不久,比特币却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追捧,最初“源自于像Word Press(免费的网络信息平台)和Reddit(专注于用户生成新闻链接的社交新闻网站)这样的大型网站开始支持比特币支付”。2013年,世界上第一台比特币自动取款机(ATM)率先部署到塞浦路斯。有了这种机器,塞浦路斯民众可以将储蓄兑换成比特币。目前,塞浦路斯最大的私立大学尼科西亚大学成为世界上第一所允许用比特币交学费的大学,该学校的财务总监克里斯托斯认为“数字货币将创造更为有效的服务,它可给缺乏金融服务的地区提供金融服务”。该校同时宣布,设立数字货币专业硕士学位。

从官方合法性的进程来看,德国成为全球首个认可比特币的国家,在其财政部的声明中,比特币没有被归类为电子货币或者外汇,而是将其视为一种在德国银行业条例下的金融工具,它与“私人货币”更接近,可以用来多边结算。在美国,2013年8月,美国德克萨斯州法官在审判关于特兰顿・谢沃斯(Trendon Shavers)比特币的虚拟对冲基金(Bitcoin Savings and Trust,BTCST)的案件中裁定比特币为“一种须遵守相关美国法律的货币形式”。同月底,比特币基金会(Bitcoin Foundation)的成员与美国联邦调查局、美国国税局、美联储、美国货币监理署、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等数十家机构在华盛顿特区举行了闭门会议,会上,比特币基金会的代表向上述联邦政府机构汇报了比特币的本质。从种种迹象表明,比特币在美国正走在合法化的道路上。

正是由于比特币在民间受到的追捧以及各国政府不断推进其合法性的进程,比特币的成交价格从2013年起一路下来不断攀升,对比于其之前的价格水平,现在的价格甚至可以用不可思议来形容(见图2、图3)。2011 年6月19 日,全球最大的比特币交易中心 Mt.Gox 遭遇黑客攻击,并把窃取到的比特币进行抛售,导致此后的一段时间比特币的价格一度跌至1美分。在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比特币的价格始终没有超过15美元。然而从2013年11月份开始,比特币的成交价格更是疯狂上涨,截止到2013年11月28日,比特币兑换美元的最高价一度曾高达1224.6美元。

比特币在中国的发展进程

比特币在中国受到关注是从壹基金接受比特币捐款开始的,在2013年4月份的雅安地震捐赠中,壹基金先后接受了235枚比特币,时价折合3.5万美元,分别来自于比特币中国和比特币个人持有者。10月,第一本比特币季刊《壹比特》发行。目前在北京市中关村一个创业者基地“车库咖啡”中接受比特币支付,百度旗下百度加速乐服务支持比特币,淘宝上的一些网店也支持比特币交易。随着媒体对比特币的大量报道,比特币交易的日益频繁,比特币在中国的价格也于2013年也出现了开始飞涨。2013年11月,比特币的价格更是一路攀升,到2013年11月29日8点,比特币的开盘价为6797.99元,收盘价为7382.00元,成交量为33370.8个,比特币中国甚至超越日本Mt.Gox公司成为世界第一大比特币交易平台。

针对越炒越烈的比特币,央行副行长易纲表示,从人民银行角度,短期内不会承认比特币的合法性,但他同时也认为,比特币作为一种网络货币,普通民众拥有参与网络交易行为的自由。有人将此解读为官方默许的态度,但是笔者将此视为官方对涌现的新生事物一种谨慎的态度。如果比特币仅仅是在小范围的圈子里流行,并不对货币供给产生重大影响,官方自然不会过多的干涉民众参与交易的自由。但是,如果比特币不受监管的大量交易演变成纯粹的投机行为,并吸引越来越多的民众加入,它的涨跌沉浮对越来越多的人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的时候,官方也会在适当的时间来出台应对策略。而在2013年12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委联合了《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指出比特币是一种特定的虚拟商品,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并且禁止国内金融机构经手比特币交易。此后比特币在中国市场的价格迅速下跌。

从货币本质的角度看比特币

(一)比特币不具备货币的本质

对于货币的本质,理论上的争论很多。马克思认为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有观点认为比特币完全行使五大货币职能,是十足的流通货币。比特币的价值体现在它是通过大量的计算能力、计算器材、劳动力和电力的基础上“挖掘”出来的,它的一切消耗都转化为比特币的价值(李帅杰,2013)。这种观点错误理解价值尺度的概念,比特币的计算能力消耗是通过计算机的计算完成的,并不是通过人的劳动形成,在比特币的“挖掘”过程中,人的作用非常有限,主要是由计算机来完成,因此并不能形成价值。在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下,更多的强调货币的本质是一种交易媒介,即使从这个角度,比特币目前能够用于支付的范围也是非常有限,只局限于有限的网络支付,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种类不多,并不能用于广泛的一般支付。想象一下,如果比特币大范围的用于支付,那么比特币的数量限制必然不能满足现实大量商品和服务流通的需求,因此比特币也不具有交易媒介的性质。因此,比特币并不具有货币的本质。

在纸币条件下,货币正摆脱价值尺度的职能,因为纸币的价值很小甚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当代的货币更多的是执行流通手段(交易媒介)的作用,对于国家发行的法币,是以国家信用作为保证;银行发行信用货币,是以银行的信用作为保证。那么,比特币作为一种数字货币,它的“价值”也是来自于被一部分人所信任,只是这种信任不是来自于某种有形的组织,而是来自于民间自发,即所谓“去中心化”,这种脱离监管的形式也是一部分人选择它的重要原因。并且相信它的人越多,它的信用程度会越来越高,它的流通范围也会越来越广,它的“价值”也会越大。

(二)比特币正演变为投机工具

随着媒体对比特币这种新型货币的大量报道,它已经被越来越广泛的群体所认识,也有越来越多的机构和个人不断持有比特币。目前,以“挖矿”形式获得比特币的难度越来越高,生产比特币的数量非常有限,于是更多的人参与到买卖比特币的交易中。更多的资本投入到比特币的交易中导致比特币与美元、人民币等法币的汇率不断攀升,正如前文分析中所看到的,交易价格疯涨、交易次数频繁,目前的比特币已经不仅仅是一种交易工具,正逐渐演变为一种投机工具,而它的不受监管正是投机者所需要的。股票、证券、期货等投资方式还有实体经济作为支持,而比特币完全基于计算机的算法,没有任何实物作为支撑,买的人越多,它的价格越高,所以有人担心它是一场庞氏骗局也并不为过。

(三)比特币正被限制和纳入监管

比特币作为一种数字货币,出现在信息化时代,并不是一种偶然,哈耶克在他的《货币非国家化》中曾阐述过一种去国家化的非货币的构想,废除中央银行制度,允许私人发行货币,并自由竞争,这个竞争过程将会发现最好的货币。弗里德曼也曾经提倡废除美联储,设想用一个自动化系统取代中央银行,以稳定的速度增加货币供应量,从而消除通货膨胀。在自由主义者的视角下,比特币应该是理想货币的一种尝试,这种尝试把学者的设想在计算机和网络的作用下变成现实。虽然说,现在的比特币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在可预见的未来它的全面展开也并不确定,但是这种货币形式的尝试并不会停止。事实上,现在也正不断涌现类似于比特币的货币,如Litecoins和PPCoin,所以比特币仅仅是昙花一现的可能性也非常小。但是,这种完全自由的货币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美国Mt.Gox被黑客攻击、香港GBL平台携款潜逃等事件不断涌现,比特币平台面临的技术风险、道德风险决定着比特币未来发展的走势。从目前来看,比特币作为一种投机工具在世界范围内吹起来的泡沫越来越大,谁都不想成为最后一个持有比特币的人,但是,没有任何内在价值的比特币未来靠什么来维持不断上涨的高价,一旦泡沫破灭,又会有多少人倾家荡产,这也无从预知。因此,本文建议类似于比特币的数字货币慢慢地集中在固定的圈子里流通,比如网络领域,并将其控制在监管之下。

综上所述,从货币的本质角度来看,比特币并不是货币,不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也没有国家信用作为支撑。在媒体的广泛关注下,比特币受到投机资本的追逐,其价格不断攀升,正逐渐演化成一场金融骗局,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因此本文建议类似于比特币的数字货币慢慢地集中在固定的圈子里流通,并将其控制在监管之下。

参考文献:

1.崔屹东,郑晓彤.对新型货币比特币的经济学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2(16)

2.吴洪,方引青,张莹.疯狂的数字化货币―比特币的性质与启示[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3)

3.于江.新型货币“比特币”:产生、原理与发展[J].吉林金融研究,2013(5)

4.杨汛.比特币:别从玩具沦为投机工具[N].北京日报,2013-5-6

5.林彦龙.比特币泡沫爆裂突现崩盘[N].深圳特区报,2013-4-15

6.郑子榆.比特币是玩家游戏还是未来货币?[N].科技日报,2013-5-28

7.李帅杰.去中心化的尝试―比特币的崛起[J].东方企业文化,2013(18)

上一篇:杨苈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下一篇:电子商务价值链结构组成要素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