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的民族化浅谈

时间:2022-06-11 01:30:40

小提琴的民族化浅谈

小提琴艺术的民族化艺术是一项全方位综合艺术 ,首先是题材的民族化,题材是作品的内容要素之一,题材本身,就含有一定的民族化因素。虽然“题材决定论”不一定完全正确,但是题材对作品的重要作用,是谁都无法不承认的。正如德国大文学家歌德所说:“还有什么比题材更重要呢?离开题材还有什么艺术学呢?如果题材不适合,一切才能都会浪费掉。”中国小提琴的民族化,首先体现在其作品题材的民族化上,小提琴曲《音诗》、《跳龙灯》等,都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题材。另外,主题是作品的灵魂与统帅,也是作品的辐射中心。不同的题材,不仅可以有不同角度、不同深度、不同广度的主题,而且可以有不同的观点、不同性质、不同类别的主题。中国小提琴的民族化特征,在主题上也充分体现出来,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小提琴曲《山歌》,就表现了我国少数民族的真挚、朴素的民族情感。

艺术风格是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所有现出来的总体的独特性、个性、艺术特色。艺术风格是艺术家主休与艺术作品客体紧密结合的产物,它一方面与创作主体的思想、感表情、性格、气质、禀赋、才能、心理等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作品的题材、体裁等因素有关。但归根结底,艺术风格的民族化,是由本民族的地理环境、社会状况、文化传统、历史传承、习俗等多种因素所决定的中国小提琴的民族化,同样以风格的民族化为重要标志之一。例如《音诗》,就充满了雪域高原上藏族的民族风格与民族风情。作为小提琴的艺术语言,中国小提琴的音乐语汇也是民族化的。比如民族化的旋律、节奏、调性、调式等,都与西洋小提琴有明显的区别。

中国小提琴已走出一条十分成功的民族化之路,其中名曲无数,精品纷呈。限于篇幅,这里只以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作为经典范例进行概要分析,以收“奇曲共欣赏”之效。这首小提琴曲创作于1959年,当时,作曲家何占鳌在上海音乐学院进修小提琴,年仅26岁,他曾在浙江省越剧团乐队工作。另一位作曲家陈钢年仅24岁,为该院作曲系五年级学生,曾在队之工团工作过。而首演独奏者俞丽拿,也是该院小提琴专业的学生。三位年轻人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老师的热心指导下,齐心协力,团结奋战,终于创作出《梁祝》这一艺术精品。《梁祝》取材于同名民间爱情传说,在题材的民族化上占尽了先机。全曲的音乐语汇,大量借鉴吸收了我国民族戏曲――越剧的唱腔音乐素材。在乐曲结构上,以民族音乐的严谨连贯为特点。全曲采用戏剧性的结构方式,共分三个大段,与三个情节合二而一,“《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并以此借鉴西方奏鸣曲的曲式结构,分别构成奏鸣曲的三个主要部分”。

第一段《草桥结拜》,为呈示部。表现的是爱情的主题,乐曲风格清新优美,充分表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这对男女主人公相互倾慕、相见恨晚的激情,同时表现了女扮男装的祝英台深爱梁兄却又难以表白的丰富复杂的内心情感。本段音乐以长亭送别作结。

第二段“英台抗婚”,为展开部。在爱情主题的背景音乐中,表现了“英台抗婚”与“楼台相会”的主题。音乐风格在慷慨悲壮中透出凄苦与无奈。最后以“哭灵投坟”作为第二乐段的高潮,也是全曲的最高潮。歌颂了生死之恋的爱情主题。

第三段“坟前化蝶”,以再现部。再现了第一段呈示部的爱情主题,全段音乐风格浪漫、朦胧、虚幻,表现出梁山伯与祝英台双双化蝶、翩翩起舞的美好意境,也寄托着人民的理想与原望。这一“大团圆”的结局,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审美理想。中国传统戏曲,多以“大团圆”的结局作结,这与中国人的审美心理结构、审美趣味、审美标准完全一致。中正平和、中庸之道,正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神髓,“光明的尾巴”,象征着中国人的积极、乐观、自信的民族精神也表现出中国人的善良、纯朴、友爱的民族性格。

小提琴的代表作《梁祝》被赞为“洋为中用”的代表,研究小提琴艺术的民族化,《梁祝》是首当其冲,具有极高的学习意义和借鉴艺术价值。对小提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梁祝》鲜明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民族化方面,所谓民族化即是艺术工作者运用其本民族特有的艺术思维方式、形式和手段来创做艺术作品,来反映本民族的民族气派、民族风格、民族情操,高度的反应了本民族的艺术成熟高度。

人们熟知,小提琴是西洋乐器,他同其它的外来艺术一样成功的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民族化道路,例如民族芭蕾舞剧《白毛女》、《红色娘子军》、《大红灯笼高高挂》,钢琴民族化作品《黄河钢琴协奏曲》、《青年钢琴协奏曲》、《战台风》,民族歌剧《白毛女》、《刘胡兰》、《江姐》、《伤逝》……小提琴也同样走出一条民族化的成功之路,如著名小提琴家马思聪先生创作的小提琴曲《第一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弦乐四重奏》等等,民族化特色均十分突出。

而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小提琴艺术民族化的又一代表作,以其独特的民族艺术魅力吸引全世界人的眼光,其题材取自于民间爱情故事,极富艺术内涵,同时深受老百姓喜爱。在音乐素材上取自越剧唱腔为曲调素材,经过艺术家的重新整合,提炼是越剧唱腔与戏曲唱腔的精美融合,民族韵味十足,可谓精美绝伦,韵味深长。

在作曲法上,《梁祝》在作曲技法上采用了主要以体现民族化为基调,用于善于表现矛盾的凑名曲为基础框架,在音乐演奏中将音乐所要陈述的内容符合所要陈述的逻辑和规律,同我国民族艺术情节胡相吻合,做到二者的完美结合,是演奏技法得以充分发挥。

在形式上《梁祝》做到了中西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独奏与协奏的完美结合,达到了洋为中用、古为今用艺术的高峰,可谓典范。

在艺术色彩上,主要表现为:其一是艺术色彩十分鲜明,艺术形象十分突出。全曲以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人物音乐形象贯穿始终,人物性别、性格的不同音乐色彩,均表现的十分鲜明,凸显其音乐形象。

其二是主题深刻,情感浓郁。全曲以人世间永恒的主题――爱情为主题,既纯真可贵,又凝重悲壮,既朴实无华,又天真浪漫。内蕴深厚,情绪复杂,主题深刻,情感浓郁。

其三是结构十分严谨,形式优美。全曲将“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三大故事情节,分别安排奏鸣曲式的三大结构――里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之中。层层递进,相辅相成,完美和谐,浑然一体,水融,天衣无缝。演奏形式上,采取协奏方式,既有独奏,又有重奏,形式秀美,音乐动人。如呈示部的“草桥结拜”中,以小提琴与大提琴各自的独奏,象征祝英台与梁山伯的声音形象;随后又由小提琴独奏出华彩乐段,表现出祝英台对梁山伯的爱恋之情,并运用了中国民间的“加花”、“变奏”等音乐手法与技巧性变化,使音乐更加秀美。在展开部的“英台抗婚”中,先以铜管奏出代表封建势力的“逼婚”主题,又以小提琴独奏展示“抗婚”主题。在“楼台相会,互诉衷情”时,再一次以大提琴与小提琴复奏,并运用了戏曲唱腔的[闪板]、[快板]、[紧拉慢唱]等手法,逐渐将音乐推向高潮――“哭灵投坟”。在再现部的“坟前化蝶”中,采用了笛子、竖琴等乐器,营造出朦胧浪漫的情调,使形式美得到进一步升华。

《梁祝》是我国音乐艺术民族化的代表作,令全世界人民所熟知,在小提琴音乐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屹立于世界小提琴艺术之林,为我国赢得了最高的荣誉。令全体中国人骄傲!

上一篇:定州市西丁村东路娃娃调 下一篇:《图兰朵》中柳儿咏叹调的演唱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