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数学教学新思路

时间:2022-06-11 11:42:11

探索数学教学新思路

新的课程改革是对传统教材的挑战,给人崭新的面孔,它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征,富有趣味性,更有明显的挑战性。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呢?下面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一、落实课改理念,用好教材,活用教材

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应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努力体现“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推广的模式。要创设按这种模式教学的情景,在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

2.营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氛围。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应改变传统的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而尽可能地让学生做一做,从中探索发现规律,并与同伴交流,从中解除困惑,达到经验共享,并培养合作意识,培养交流的能力,在交流中锻炼把自己的思想表达清楚,理解同伴的表达,提高表达能力。

3.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解释者,而是学生的合作者和好朋友。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以及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在教学实践中,一方面利用好教材,理解编写意图和教学经验,另一方面应结合学生实际,对教材进行重组、加工,创造性利用教材。

二、转变并创新数学学习方式

新课标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数学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也获得大量的数学活动的经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数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三、面向全体学生,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科学评价每一位学生

1.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求教师承认并及时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要重视每位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在问题情景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中,都应尽可能让所有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引导学生在与他人交流中反思与完善自我认知的方式,选择合适的策略,通过赋予学生最多的思考、动手、交流的机会来丰富教学活动的经验,提高不同层次的思维水平。

2.用发展的眼光评价每一位学生。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应关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既要注意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发展:评价的内容倾向于有价值的数学任务和数学活动,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又要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注重肯定、赞赏学生的进步,要善于发现学生哪怕是极其细微的进步,并加以赞美;打破传统的单一分数制,采用多元的、多样化的评价机制,从而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欢乐,在他们心中唤起自尊心和自信心。

四、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活动,实现新课程目标

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鼓励学生利用计算器和其他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探索规律等活动。教师应对教材进行加工,设计出适应改革需要的活动过程、方法措施和教学手段。初中阶段是学生在智力、身体、情感与社会行为等各个方面取得发展的重要时期,学生需要学会如何学习,教师还应当帮助他们发展独立生活能力。因此,我们数学教师的责任不只是单纯的数学知识教学,还应当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和数学教学的方式应随不同年级的学生而定,学习活动程度一定要合适。按照基础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分级总目标的要求,新课标在确定数学课程的目标上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内容标准,我们的数学教学活动应当结合这几个方面展开。

1.新教材要求师生互动,教师是引导者,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之下关注学习,有兴趣、有激情地参与探究活动。

2.新教材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一方面教材上出现的内容不一定都讲,另一方面,教材上较为概括或没有的内容有时需要展开或补充。

3.新教材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多使用不同的教学媒体,包括模型、挂图、投影片、课件、录(音)像带、软件等,从而丰富学生感知认识对象的途径,促进他们更加乐意接近数学,更好地理解数学,在数学学习上取得更多的成功。

4.新教材要求教师必须放手让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各个环节,以实现教学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放手让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一节成功的数学课,表现为教师引导得法,放得适度,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增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达到真正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

5.新教材要求教师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情境,努力寻找适合W生发展的教育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首先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教材的编排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一题多解,不是不同解法的简单罗列,而是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结果。创造情境、创新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实施新教材,让学生在奇思妙想中学会了知识,学会了学习,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创新,学会了交流,学会了合作……

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是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让他们获得数学学习成功的关键。数学教师的任务就是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自己学习上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总之,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是新课程改革教学的关键。

(作者单位:河南省新县高中)

上一篇:探寻英语阅读文本中培养思辨能力的点 下一篇:只言片语,尽得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