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钱文花钱欣赏

时间:2022-06-11 11:25:53

“别有厌胜供嬉戏,辟恶除邪迎利市。

万年百岁祝康强,五男二女矜祥瑞。

就中刻画何玲珑,绘事争同斧凿工。

神仙佛怪一轮转,飞走虫鳞万态工。”

这是董大勇先生编著的《中国花钱集藏指南》上刊载的清代赵子枚的《咏花钱歌》中的四句,现摘录下来供喜爱花钱的泉友欣赏。

马定祥先生在《中国花钱》的序言中说:“厌胜钱亦称压胜钱、押胜钱,因大多有图案花纹,故民间俗称‘花钱’。厌胜钱之出现,当不迟于西汉,历代官方与民间均有铸造。厌胜钱之本义,当指以厌禳为目的而特制之迷信物,但后来人们所指范围愈来愈广,凡不作流通钱币之‘非正用品’,诸如辟邪、避兵、开炉、镇库、吉语、祝寿……冥钱、瘗钱等等均泛称之为厌胜钱”。

该钱谱在凡例中把花钱分为七类:无字花钱、吉语花钱、钱文花钱、生肖钱、神灵仙佛花钱、棋钱马钱、异形花钱。笔者在这里介绍的是清代小平钱中的钱文花钱,年号从顺治到嘉庆。钱文花钱,指含有历代纪重、纪值、纪年号等钱文,另有吉语或图案花纹或早年之刻花者。

图1 宝泉局“顺治通宝”。钱径27.5毫米,黄铜质,传世品,铜质熟旧,包浆层次丰富。根据钱文等风格判断该币为宝泉局钱。钱面外缘为方格网纹,钱背刻山水树木亭榭,图文并茂,赏心悦目。在清朝的钱文花钱中,顺治花钱是非常稀少的。在一些花钱谱中均未见刊载。

图2 宝泉局“康熙通宝”。钱径27.3毫米,黄铜质,传世品,包浆生根入骨,局部绿锈。钱的面、背外缘各刻四只展翅飞翔的蝙蝠。蝙蝠纹在古代很多器物上都有反映。蝙蝠是古代中国人常用来借喻“福”字的吉祥物。此类花钱比较多见。

图3 宝源局“康熙通宝”。钱径26.1毫米,黄铜质,传世品,包浆老到,旧气特征十足,严重的磨损,是沧桑岁月留给它的纪念。此币属于阔缘版,在钱面的外缘上,刻有四个似“蝠”似“花”的图案。

图4 宝源局“雍正通宝”。钱径25.8毫米,黄铜质,传世品,包浆润泽,铸造规范。钱面外缘上下左右各刻大花一朵,以叶相衬托,并在钱文之间的四个空档各刻梅花一朵。背面在满文外的第一圈刻网纹,第二圈为珠圈。

图5 宝源局“雍正通宝”。钱径25.5毫米。黄铜质,传世品,包浆坚实自然。经人们长期把玩摩挲,或参与流通,已不是当年有棱有角的佳美模样,但神韵犹存。此币亦是阔缘版,在钱面外缘紧挨着钱文各刻蝙蝠一只。

图6 宝泉局“乾隆通宝”。钱径27.2毫米,黄铜质,传世品,包浆老旧古朴,钱体十分规整。钱文笔划粗壮。“乾”字写法有点画蛇添足,左半部中间的“曰”字写成“目”字,不知是笔误,还是戏作,令人猜想。

图7 宝直局“嘉庆通宝”。钱径26.1毫米,黄铜质,传世品,锈斑牢结,沧桑熟旧。钱面外缘刻游鱼四条,摇头摆尾,栩栩如生。背面外缘水波荡漾。鱼形纹在古代器物上也经常出现,被古人视为吉祥物。寓意生活富裕,年年有余,吉庆有余。宝直局的花钱与宝泉局、宝源局相比,要少得多。

上面介绍七枚钱的花纹图案各不相同,每枚都有独到之处,观赏和研究价值很高,想说不爱它都难。

(责编:丁丑)

上一篇:从电影明星到书画艺术家 下一篇:粗器不俗:这一组民窑青花器(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