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刘濞“半两”钱

时间:2022-08-09 01:25:14

西汉文景时期,行用四铢“半两”,国家解除盗铸令,允许民间自由铸钱,更有王侯肆意铸造,致使钱法大乱,四铢“半两”充斥市肆,品种版别更为复杂。笔者在当地收集的五枚吴王“半两”,更是研究“半两”版式的有力实物证据。

据《汉书・食货志》载:“孝文五年,伪钱益多而轻,乃更铸四铢钱,其文为‘半两’,令民得自铸钱。……是时,吴以诸侯即山铸钱,富埒天子,后卒以叛逆”。说明不但民间可任意铸钱,而且王侯可以铸钱。2007年,笔者在张家川县收集到五枚四铢“半两”,初视较其他“半两”工整精致,经过清除泥污锈蚀后,发现钱面钱背有椭圆形铜块,像粘贴上去似的,与邓通“半两”有所不同,而比其更为精致。

其一:红铜。直径2.4厘米,穿径1厘米,厚0.02厘米,重2.5克,背穿左右有椭圆形(橄榄状)纹饰(图1);

其二:红铜。直径2.4厘米,穿径0.9厘米,厚0.02厘米,重2.5克,背上下有椭圆形纹饰,各长0.9厘米,宽0.5厘米,两端较钝,黑绿薄锈,为初见品(图2);

其三:红铜。直径2.35厘米,穿径0.9厘米,厚0.02厘米,重2.5克,背左右椭圆形纹饰,较小,各长0.6厘米,宽0.3厘米,两端较钝(图3);

其四:红铜。直径2.4厘米,穿径0.8厘米,厚0.02厘米,重2.5克,面穿上面椭圆形纹饰,穿上长1厘米,穿下长0.9厘米,宽0.5厘米,光背(图4);

其五:红铜。直径2.3厘米,穿径1厘米,厚0.02厘米,重2.5克,光背(图5)。

这五枚“半两”,除径度略有不同外,重量却都是2.5克,并且第五枚无纹饰,其他四枚均有纹饰。它们的共同特征是:红铜质地,钱径大小相似,厚薄匀称,钱体圆润光洁,穿孔方正宽大,面无内廓,有浅细外廓,面背有椭圆形纹饰;文字清晰规正,笔画纤细方折。刘歆《西京杂记》载:“吴王有铜山铸钱,故有吴钱,微重,文字肉好,与汉钱不异”。《通典》:“所假字,与四铢同,微重耳”。吴王“半两”与文景“半两”相比毫不逊色,邓通“半两”与其相比难追其背。笔者收集的这些实物更进一步说明了这些情况,孙仲汇先生谈到四铢“半两”时说:“据说北魏时人犹能辨认出西汉吴王、邓通的铸钱来。说明它们都有独特的标记,亦即后人所说的版别”。笔者窃以为吴王“半两”的独特标记就是面背出现的椭圆形纹饰,这种纹饰形状、位置固定,而且工整规范,与文景武帝星月纹“半两”有所区别,亦与邓通方块“半两”有所不同。其中第五种四铢“半两”,为红铜,虽无纹饰,但铸造风格、铜质、书体与吴王纹饰“半两”相同,应为吴王即山铸钱。因即山铸钱,采用的是含铜较高的原始铜矿,其他元素含量较少,故铸成的“半两”为红铜质地。在鉴别吴王“半两”时,这是它的一个重要特征,同时,更不能忽视它的钱文、标记、形制等特征,如果具备这些特征的话,我想吴王“半两”分辨也不会很难。(责编:丁丑)

上一篇:南宋大钱中的御书钱“绍兴通宝” 下一篇:风轻云淡见真趣,不问红尘是与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