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柯达 从先知到迟暮

时间:2022-06-11 04:27:51

是谁杀了柯达?

2012年2月26日,第84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在美国洛杉矶“柯达剧院”举行。随着柯达公司宣告破产,这届奥斯卡成了柯达剧院的绝唱。这正如柯达的百年发展:如一出辉煌而遗憾的巨制,在商业发展的舞台上最后的谢幕。

其实,柯达已经被人们遗忘了十年之久。这个曾经的黄色巨人,因无法适应市场的变化被对手远远地甩在身后,一直挣扎求生。

这是时代的选择,这是市场的残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而执着于自我陶醉的花瓶,即便技艺再精湛也毫无保留价值。当技术不能转换为生产力,生命的呼吸也就停止了。柯达今天的尴尬警示中国企业:市场不会等待,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就注定将被无情地淘汰。

“一个时代翻篇了,挥之不去的是胶片留在心里的味道”,著名导演冯小刚对此感叹道。不舍也好,警醒也罢,总之那个曾让寻常百姓玩得起摄影的柯达走了,我们很怀念它。

“只要你按下快门,剩下的交给我们”,这是柯达的经典广告词。如今按下快门的人越来越多,交给柯达的事情却越来越少。舍不得扔掉过去的成就而固守自我,就会被时代抛弃。

10年前,靠一盒盒红黄色纸壳包装的胶卷,柯达全球营业额达128亿美元,员工总数约7万人;10年后,这家百年老店提出破产保护申请,股票或许将在纽约证券交易所黯然退市,令摄影发烧友为之扼腕……

醒目的黄色做底色,铺满了整间店门;招牌左上角重重一抹红色,是经典的柯达商标。商标旁,则是黑色的“柯达”两个大字。北京广渠门附近,在一个居民小区鳞次栉比的底商之中,一家柯达影像加盟店静静伫立。

店老板王啸坐在店堂正中一台一人多高的相片打印机前,正帮客人打印证件照。王啸不知道的是,大洋彼岸的这家世界最大的影像产品及相关服务生产和供应商,正经历成立以来最大的危机。

日前,柯达在纽约依据美国《破产法》第十一章提出破产保护申请。

王者已成往事

听说有人要买胶卷,王啸低头略微琢磨了一下,走进了店堂一侧的库房。“好久没卖胶卷了,一下子忘了搁在哪儿。”胶卷装在红黄两色的纸盒里,纸盒上一个汉字都没有,原装进口货,最醒目的依然是那枚鲜红的“KODAK”商标。

正是这小小的胶卷,帮助柯达站上了影像产业的世界之巅。

1880年,乔治・伊斯曼在美国纽约州的罗切斯特成立了伊斯曼干版制造公司,利用自己研制的乳剂配方制作照相机用干版胶片;1888年,伊斯曼公司正式推出了柯达盒式相机。

在100多年的时间里,它先后研制出胶片和“傻瓜相机”。把普通大众从“谜一样”的摄影技术和暗房中解放出来,使没有拍照经验的人也能胜任这类相机的使用。

在胶卷诞生之后,柯达迅速占据了全球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是毫无疑问的绝对王者。美国前财长萨默斯赞誉柯达为其所在的纽约州罗契斯特市培育了“至少两代殷实的中产阶级”。

1930年,柯达占世界摄影器材市场75%的份额,利润占这一市场的90%;1966年,柯达公司的海外销售额达到21.5亿美元,在《财富》杂志中排名第34位,纯利居第10位。曾几何时,柯达是一个令人尊敬的品牌,当年的柯达宛如今日的谷歌。直至20世纪最后10年,柯达仍经常位居全球最有价值的五个品牌之列。

这股影像浪潮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同样走进了中国市场。1994年,柯达快速彩色冲印店正式进入中国,至2003年,遍布国内城市大街小巷的柯达冲印店已经接近8000家。

王啸同样是这股浪潮的受益者。“20世纪90年代那会儿流行傻瓜相机,大家都认柯达的牌子,每天光是卖胶卷就能卖100多卷,再加上底片冲洗,利润挺可观。”王啸说,以前影像加盟店的业务分为三块,胶卷销售、底片冲印和数码冲印,在20世纪90年代,前两块业务的营业额占到80%至90%。

接近半个世纪后的2011年12月,同样是《财富》杂志的评选,柯达位列 “美国500强10大烂股”之一,以85%的跌幅名列第三。

柯达作为数字照相机的发明者,缘何在数字相机时代赶不上趟?

行动迟缓的巨人

成也胶片,败也胶片。柯达是胶片时代毫无争议的霸主,胶片带给柯达无限的荣光、巨额的利润,导致他们迟迟不愿走出这个安乐窝,对数码影像反应迟钝以至于被市场所抛弃。

柯达是数码影像的发明者。技术革新的大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呼啸而来。全球胶卷消费市场以每年10%的速度急速萎缩。20世纪90年代末,这家百年老字号走到了十字路口:主营的胶卷业务占据了市场半壁江山份额,但影像数码化的市场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如何选择?

如果柯达不那么沉迷于胶片带来的巨大利润,而利用自己的领先技术,大力开发数码相机业务,或许如今的市场仍然是柯达独大的局面。但结果却正好相反,数码相机的发明者却最终被市场所抛弃。

当时的柯达高层对数码影像技术存在两方面的顾虑:一方面担心数码影像会蚕食胶片市场,冲击公司的巨额利润;另一方面认为打印照片是人们保存记忆的首选手段,对照片冲印市场恋恋不舍,对数字化时代准备不足。

战略上一再迟疑,导致柯达错失数码转型的恰当时机。

炸楼也没用

2000-2003年,柯达胶片利润下滑了70%。直到这个时候,柯达才意识到数码已经是大势所趋,当年柯达宣布停止投资胶片业务,开始寻找转型之路,更在2007年为表决心炸掉胶片大楼。但这个标志性举动并未给柯达带来市值改变。

数据显示,1997年以来,柯达仅有2007年一年实现全年盈利。2008年至2011年间,柯达靠出售专利许可权和打专利官司收入19亿美元。即便如此,公司运营依旧入不敷出。1988年,柯达的全球员工总数超过14.5万人,而最近的统计数据仅为当时的十分之一。而柯达的市值从1997年2月最高的310亿美元降至21亿美元,10余年间市值蒸发了9成以上。

当2003年柯达大规模推出自己的数码相机后,此时的消费者以购买索尼、佳能、富士在内的日系数码相机为荣,日系品牌整体崛起以及时尚的外观设计,使得柯达数码相机根本没有竞争力。柯达为时已晚。

除了数字影像方面毫无起色之外,早在2003年,柯达就开始在商业印刷和医疗影像方面进行了扩展和收购,但却收效甚微。2005年,曾在惠普领导打印机部门的彭安东(Antonio Perez)出任柯达CEO之后,其一直在大力发展打印机技术。但随着打印机从喷墨转向激光,缺乏技术优势的柯达始终未能占据市场。

此外,柯达顽固地相信,消费者拍摄完照片后会选择打印保存,因此一直看好照片打印和终端市场。但随着互联网进入社交时代,用户更习惯以数字形式保存照片,并通过网络进行分享。柯达错误预判了市场发展方向,再次错过转型机会。

“长期以来,柯达对业务转型的必要性心知肚明,也不缺乏转型所需的技术储备,但在执行层面却异常的迟缓。”长期关注柯达的行业观察家于清教分析说。

冲洗店的困境

就在柯达步履蹒跚挣扎在转型之路时,王啸也渐渐感到了经营的压力。

“2008年以后,数码相机越来越流行,就连手机的拍照功能也愈发强大,用胶卷拍照片的人不断减少。”王啸记得,胶卷销售和底片冲印,这两块原本最赚钱的业务迅速萎缩。到了现在,一个月胶卷的销量还不到10卷,底片冲印的营业额更是萎缩到原有的1%左右。

“原来都是拿着底片来,给开张小条,过两天再来取照片;现在都是带着U盘来数码冲印,现冲现取。你看看我这店里,哪还有底片。”王啸有些无奈。

传统业务在萎缩,王啸得想别的辙,柯达影像加盟店也尝试推出新的业务。现如今的店门外,张贴着“打字、复印”的招牌,店里的一台打印机算是影像业务的拓展;柜台里原本放胶卷的位置,被各式各样花花绿绿的水晶相框、马克杯取代,消费者可以将照片印上去,当做创意礼品。

不过,这些业务还是抵不上当年胶卷销售和底片冲印带来的丰厚利润。王啸说,现在主要的收入来源还是依靠数码冲印,但利润并不高。“打印照片的门槛越来越低,买台打印机,配上相纸,自己就能在家打印照片,客流量减少是不可避免。”说起影像加盟店未来的打算,王啸多少有点迷茫。

同样迷茫的还有柯达。

在无奈申请破产保护之前,柯达的平均收盘价已连续30个交易日位于1美元以下,不符合纽交所的上市要求。柯达因此在2012年1月初宣布,该公司已收到纽约证券交易所警告,如果未来6个月内股价无法上涨,则有可能退市。柯达表示,由于公司面临着流动性挑战,并不能保证在未来6个月的期限内能够达到纽交所的上市标准。

重组路难行

“董事会的成员和整个管理层一致相信,为了柯达的未来,这是不得不走出的一步,也是正确的一步。”柯达董事长和CEO佩雷兹在申请破产重组声明里的话,依然显露出这家昔日巨头转型谋求变化的决心。

谋变谈何容易。柯达提交的破产重组申请文件中显示,柯达的现有资产为51亿美元,但是债务已经达到了68亿美元,百年老号居然身处严重的资不抵债中。

柯达称,美国以外的子公司不包括在申请破产的范围内。柯达表示,此举将加强其美国及海外资产的流动性,将非战略知识产权商业化,妥善解决遗留负债问题,专注于最有价值的业务。

佩雷兹表示:“柯达正采取激进措施来完成企业的重组。同时,我们已建立了数字业务,并已成功退出一些传统领域。我们关闭了13家制造厂,130个加工实验室,从2003年以来裁员总计4.7万人。我们必须进一步改革我们的成本结构并出售非核心知识产权。我们期待着与我们的股东一道将柯达转变成一个高效、世界级的数字影像与原材料科技公司。”

申请破产保护并不意味着柯达的末日,通用汽车等美国知名公司都曾经申请破产保护,在重组之后又再次上市。

在提交破产之前,柯达向苹果、HTC、三星等公司提出专利诉讼,认为这些公司侵犯了柯达数码成像技术专利。虽然这些诉讼未能挽救柯达破产的命运,但却显示了柯达最有价值的资产。

外界认为,虽然柯达市值不到1.5亿美元,但作为数码影像先驱,柯达的专利至少价值30亿美元。破产之后柯达还可以摆脱沉重的员工福利负担,轻装上阵进行重组。

此外,柯达还从花旗集团获得破产保护企业9.5亿美元贷款额度,贷款期限为18个月,用于改善流动性以及运营资本。在摔了个大跟头之后,柯达缓缓启程。佩雷兹表示,柯达预计在2013年完成在美国业务的资产重组。显然,留给这家昔日霸主自救的时间,已不到两年。

技术的发展犹如一艘高速航行的巨轮,跟不上潮流的落伍者终究被一一抛弃。只是当我们抬起头凝视百年老号柯达黯然离去的背影时,就像凝望着一张发黄的老照片,难免有些怅然若失。(编辑/周南)

上一篇:课程资源库建设下高职数学教学模式研究 下一篇:定格后的静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