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文艺小报的文化效用

时间:2022-06-11 12:42:30

清末文艺小报的文化效用

摘 要:1840年鸦片战争后,国门打开,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以“开民智”、“育人才”和“新民德”的文学创作思想,以报纸为载体,发表大量抨击社会现实的谴责小说、时事小说等实录性文学作品。十九世纪末,文艺小报也被赋予与文学作品同等的历史使命繁荣起来。这些文艺小报促进了晚清文学的发展,体现了“消遣娱乐”和“新闻政治”等方面的文化效用。

关键词: 清末文艺小报 文学 文化效用

十九世纪七十到九十年代,随着鸦片战争、中法和中日战争的失败,部分刚刚从地主、官僚、买办改组中转化过来的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开展了要求改革现状、解除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地位的救亡运动。他们认识到报刊有“育人才”、“开民智”的作用。“吾济业报馆,请与诸君纵论报事。某以为报馆有两大天职:一曰,对于政府而为其监督者;二曰,对于国民而为其向导者是也”。[1]维新运动时期,形成了一个国人办报的高潮。另外,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还强调了小说的社会作用。梁启超提出了“政治小说”、“改良小说”的口号,要求小说以“启迪民智”、“改良社会”为宗旨,将社会变革的希望寄托于小说的宣传功能上,通过小说这种通俗易懂的方式来传播变革观点。晚清文艺小报在维新派积极创办学会、报纸的基础之上,以连载新闻文学为主体的一批小型的文艺报刊也就产生了。它的“能记大报所不记,能言大报所不言,以流利滑稽之笔,写可歌可喜之事”,[2]被广大读者所喜爱,体现出了它的“新闻政治性”和“消遣娱乐性”两方面的文化功效。

1.文艺小报的新闻政治色彩

文艺小报以刊载针砭时弊的谴责小说、时事小说等实录性文学作品为主要阵地。清末很多抨击社会现实的谴责小说在《游戏报》、《采风报》、《寓言报》、《消闲报》、《世界繁华报》、《演义白话报》等文艺小报上连载。每篇小说都是文笔浅显易懂,诙谐幽默,寓意深刻。《论游戏报之本意》指出:“《游戏报》之命名仿自泰西,岂真好为游戏哉?盖有不得已之深意存也。慨夫当今之世,国日贫矣,民日疲矣,士风日下,而商务日亟矣。有心世道者,方且汲汲顾景之不暇,尚何有恒舞酣歌,乐为故事,而不自觉乎?然使执途而告之曰:朝政如是,国事如是,是犹聚喑聋跛蹙之流,强之为经济文章之务,人必笑其迂而讥其背矣。故不得不假游戏之说,以隐寓劝惩,亦觉世之一道也。”[3]如《游戏报》刊载的《关上虎》:

虎来!虎来!关上人多安有虎,蠢役作威挟官府。小民负贩图营生,截路咆哮闻虎声。虎吃肉,不留骨。官纵虎丁侦绕越。官岂全无恺悌心,当关纵虎伤行人。无如比较急于火,宁我负民勿负我。堂皇飞`责虎丁,有船到关船须停。虎丁得钱实腰橐,诈言船过船无错。既将膏血浸爪牙,私货过关关不哗。有私易行无私滞,小民私纳成常例。丁饱其余始及官,官丁附丽如肺肝。民间罚税重于税,二分归官八归吏。罚款储为比较资,虎丁长饱官不癯。臣思皇帝忧民瘼,不知此辈穷形恶。不行比较弊更深,此行比较丁复虐。只有加税全免厘,厘金统向进口索,庶几虎患无由作。[4]

诗句以老虎的凶狠贪婪,揭露出了清朝官吏的腐败贪污、欺压百姓的嘴脸。另外还有《渴睡汉》、《小脚妇》等诗歌确有惊世的作用。如《寓言报》刊载嘲弄清廷的懦弱无能的《金鱼》:

金鱼游行之上,鲫鱼见之,急走还,告其同类曰:“前之游行以来者,其贵官也耶?其身上之文采,何其显耀也。其面上之威仪,何其尊严也。双目怒视,若有所怒者,吾侪其避者。”于是伏处一旁,寂不敢动。而金鱼游行水藻间,绝无去志。无何,蟛蜞来,伸螯以钳金鱼之尾。金鱼竭力摆脱,悠然而逝。鲫鱼论曰:“不期这等一个威仪赫赫的官,却怕这种横行不法的小么魔箝制。”[5]

光绪三十年十二月初四《笑林报》刊载揭露日俄战争、侵略中国领土的《满江红》:

日本真狠,畲蟮居然开仗。何况诙砺匏构,恶成钛。诘奶靶娜司∈叮要将细国全行抢。又怎知今日被人欺,真冤枉。攻旅顺,全力量,波罗的,赶晤上。试听诶锩妫隆隆炮响。兵卒几多都弹死,尸骸满地有人葬。[6]

《笑林报》、《采风报》、《消闲报》、《世界繁华报》等文艺小报同样载有抨击清廷官吏及帝国主义,揭露社会黑暗的新闻文学作品。

2.文艺小报中消遣娱乐色彩

晚清文艺小报在“开民智”、“通民意”的同时,以它的“诙谐”和“滑稽”满足了人们渴望通过文化消费来调节生活的愿望,从官吏名士到深闺才女,广受读者喜爱。《游戏报》称:“意取其浅,言取其俚,使农工商贾妇女竖子,皆得而观之……如‘死要脸’、‘活开心’;‘鬼摆双台’、‘网开三面’;‘二万钱败子完姻’、‘四百金赌徒开局’;‘难为小姨十三龄居然生子’、‘妄充大少一百元何必担肩’。[7]“或者高人韵士,酒阑灯驴嘬既熟,有约不来。走马王孙,倦游既返;深闺才女,袁刺绣余闲,既无抵掌之良友,复乏知心之青衣,得此一纸,借破岑寂,或可暂作良友青衣观乎。”[8]小报以笑话、趣闻轶事、民间传闻、市井故事、花界新闻等为新闻题材,以遣愁、排闷、除烦为消遗宗旨,向读者提供了诙谐狎亵的生活琐事、世态人情等来满足读者的窥视欲望。“以诙谐之笔,写游戏之文。遣词必新,命题必偶。上自列邦政治,下逮风土人情。文则论辩、传记、碑志、歌颂、诗赋、词曲、演义、小唱之属,以及楹对、诗钟、灯虎、酒令之制。人则士农工贾、强弱老幼、远人逋客、匪徒奸宄、娼优下贱之俦,旁及神仙鬼怪之事,莫不描摹尽致,寓意劝惩。无义不搜,有体皆备……”。[9]《游戏报》刊载名为《西人嫖妓》的一则趣闻:

……有甲乙两西人闯入某雉妓家,口操华语,声称“妈妈”,意欲寻欢,均拒而不纳。内有德人里某,雉妓家竟被走入,强欲住宿。该妓见系碧眼紫髯,畏惧不接。二西人搂其鸨妇及某大姐,坚欲求欢。该鸨骇极,竭力抵御,始得脱身。[10]《游戏报》作为中国一份文艺小报,赢得社会上的广泛接受,内容上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如有趣味性强的社会新闻:《元宝翻身 金刚现相》、《三盏灯挺演戏剧 一壶春看出棺材》;新鲜的趣闻怪事:《哑巴骂人》、《好洁奇闻》、《嗜奇笑柄》;反映社会生活的《论海上妇女衣服》、《论上海戏园太多》、《论脚踏车有盛行之机》、《论马车行生意日衰》。还有《从良辞》、《睡魔与梦神书》、《吃白烟先生传》、《瓦老爷说》、《烂污阿二传》等谐文。内容虽略显低俗,但也增添了休闲娱乐的文学色彩,迎合了一部分人寻求消遣的心理。

晚清小报内容以“诙谐”、“游戏”、“滑稽”、“嬉笑怒骂”吸引了众多读者。“有报焉,文同游戏,纸用赛连;精其板式,围以花边。采笑话则新闻猬集,供笑谈而妙语蝉联。……见者动容,真堪喷饭;听之有味,何异登仙。虽无司马之高才,也算鸦涂满纸;不是董狐之直笔,何妨鬼话连篇”。[11]文艺小报是晚清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活动的生动纪录,以它的诙谐滑稽、趣味世俗和娱乐消遣的文字,满足了大多数人消遣娱乐的需要。

3.余论

清末文艺小报从表面看是消遣、略显低俗的话语叙事,还有思想混杂、出版不按时等欠缺、内容上的相互转载和抄袭等不足。从深层意义看,反对清廷的黑暗腐朽、帝国主义的侵略、鼓励人民救亡图存等内容还是占主导地位,起到了“开启民智”“启迪民声”等积极的社会文化功效。《游戏报》的创办人李伯元提出他办报的宗旨:“几乎每一种都是谈风月,说勾栏,显然是后来黄色小报之类,有什么必要呢?话是不错的。但也必须理解,如果不谈这些‘风月’、‘勾栏’,这些小报在当时就不会存在了,就失却物质基础了……也正反映了当时半殖民地的买办阶级、洋场才子、都会市民和官僚地主一些没落的生活形态。这些报纸是起了推动作用的。不过,我之所以著录,却是为着另外一面,就是这些小报,同时也揭露了当时的社会黑暗,抨击了买办、官僚及帝国主义,奠定了晚清谴责小说发展的基础。”[12]晚清文艺小报是社会历史的一面镜子、生活的活记录,给后人提供了研究晚清社会的珍贵史料,为以后文学的兴盛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梁启超.敬告我同业诸君[A].光绪二十八年(1902).张静庐辑注:中国出版史料补编[Z].北京:中华书局,1957.参看简史:96-99、106-107.通史(一):650-659.

[2]祝均宙.上海小报的沿革.新闻研究资料(42辑)[Z].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社,1988:163.

[3]李伯元.论游戏报之本意[N].游戏报,1897.7.28.

[4]钱仲联.近代文学大系,诗词集(1)[M].上海:上海书店,1997:572.

[5]洪煜.从小报看近代上海的新闻舆论公共批评[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0,(7):92.

[6][12]阿英.晚清小报录[A].杨光辉等:中国近代报刊发展概况[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6:130.114.

[7]李伯元.游戏报[N].1897.8.25.

[8]释消闲报命名之意[N].消闲报,1897.11.15.

[9]本馆重印丁酉戊戌两年全份.游戏报.明日出第一册.游戏报,1899.5.2.

[10]李伯元.游戏报.1897.8.5.

[11]魏绍昌主编:中国近代文学大系.史料索引集第2卷[Z].笑报.发刊词[A].上海:上海书店,1996:184.

上一篇:知识经济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全面质量管理 下一篇:促进函授教育发展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