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数据应用模式与安全风险

时间:2022-06-10 11:48:26

试论大数据应用模式与安全风险

【摘要】 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人们需要处理的数据越来越多,应运而来的大数据应用模式也越来越普遍,而在大数据应用模式中,保障数据安全尤为重要,它既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当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在分析大数据应用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其相关的安全风险问题。

【关键词】 大数据 应用模式 安全风险

大量数据信息的云端存储和集中处理,在方便用户获取和计算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的考验,一旦数据被窃取、篡改和破坏,都可能给个人和社会带来巨大损失。因此,针对当前大数据应用模式特点,建立风控体系,实施防范措施,构建数据安全,已成为保障用户利益的首要任务。

一、大数据应用模式

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推动经济飞速发展的重要引擎,提高网络传输速度和数据存储规模成为现代化网络建设的主要内容。其中云计算正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网络结合发展的重要成果,它基于互联网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提供动态易扩展且是虚拟化的资源,也成为大数据处理的重要应用模式。云计算通过把原来的数据模型从个人计算机转移到大型的计算机数据中心,实现了计算机硬件、软件等资源的有效配置。云计算架构将计算节点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利用互联网实现了随时随地的资源共享。全球的云计算设施已经有过万的服务器来进行网络活动,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数据进行各种操作,云的规模可以动态伸缩,满足应用和用户规模增长的需求。另外,云计算把将计算资源连接起来,由软件自动管理,人们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登陆云[1]。用户通过虚拟的平台使用资源,而不用关心资源究竟在哪里,只需要将自己的需求提交给云,云返回用户所要的结果就可以了,用户只需用一个终端就可以随时获得想要的资源和服务,使用起来非常方便,而且对客户端计算机硬件要求不高,降低用户的成本。

二、大数据应用模式存在的安全风险分析

云计算的特点是存储空间大、运算成本低、应用广泛,然而在这个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里,云计算作为一种大数据处理模式,其同样面临着较大的安全风险。第一,云计算面临着计算机病毒的威胁。计算机病毒及病毒散发者在云计算系统中插入破坏系统的代码,从而达到病毒入侵的目的。计算机病毒有着传播性、感染性、破坏性以及隐蔽性,使得一般终端用户难以防范。人们在利用云计算系统处理数据的时候,很容易造成云计算系统中的数据被窃取或篡改,从而影响到用户的利益。另外,在当代社会发展形势下,人们使用计算机网络处理各种日常事务的行为也越来越多,计算机网络也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后在这个物质社会中,人们的贪图便宜的心理很容易被网络攻击者给利用。木马程序编辑者利用这种心理,在计算机网络中编辑各种木马程序,人们稍有不慎就会深陷其中,一旦木马程序深入到计算机网络中,木马就会肆意的扰乱用户的网络系统,篡改、窃取用户计算机网络系统中重要的信息,给网络用户造成难以计量的损失[2]。

三、大数据应用模式安全防范措施

1、数据备份。数据备份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数据被窃取、篡改、删除。在这个数据呈几何级数增长的时代,人们利用计算机存储数据大大的提高了数据的处理效率,在利用计算机存储数据的同时,将重要的数据进行多样备份,一旦数据被窃取、篡改或者删除后,用户可以根据备份的数据进行恢复,从而保障数据的完整性。2、数据加密。加密技术能够有效地保障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云计算数据安全保护的关键就是对数据的安全和隐私保护,利用动态加密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加密,可以保证云计算的数据安全。将要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然后存储到云端,这样能有效的提高数据的安全性,防止数据被窃取,如果数据被黑客窃取,没有相对应的动态密码,密码只有用户自己知道,被窃取的数据也不会被破解[3]。3、加强管理。云计算的空间大、虚拟化等特点就决定了对大数据要进行有效的管理,保障大数据的可靠性、安全性。在云计算中,采用的管理技术主要有GFS(可扩展的分布文件系统)和BigTable(基于结构化的分布式存储系统),GFS能够对云计算数据进行多出备份,并重复的执行;BigTable能对云计算数据进行压缩优化,而且数据的读取速度也非常快,有效的满足了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4]。

四、结语

在这个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里,大数据模式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了。在云计算领域中,云系统有着空间大、数据处理方便的特点,得到广泛应用。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云计算逐渐与网络结合,大数据面临着安全风险也在加大。为了保证数据安全,针对数据安全问题,就必须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提高数据的安全性能,防止数据被恶意篡改或窃取,进而保障用户的利益。

参 考 文 献

[1]冯登国,张敏,李昊. 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J]. 计算机学报,2014,01:246-258.

[2]闫智,詹静. 大数据应用模式及安全风险分析[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4,08:58-61.

[3]方巍,郑玉,徐江. 大数据:概念、技术及应用研究综述[J].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5:405-419.

[4]王巍栋. 互联网大数据改变了什么[J]. 现代商业,2014,34:20-27.

上一篇:泛媒体时代的新闻工作者更要严守职业底线 下一篇:现实感:关于技术的几种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