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网络语言及其使用现状分析

时间:2022-12-27 02:55:09

近十年网络语言及其使用现状分析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网络越来越多地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中,网络语言也越来越多地进入到我们的交际中。本文选取2004―2014年的网络流行语进行了调查,从其存在情况来讲,每年网络语言前十名的推选方式日益正式;语言形式更加多样;其来源也越来越广泛。从其使用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人在使用网络语言;涉及到不同的年龄、学历和职业;使用范围已经从网络走出来了,并且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能够传承下来继续沿用的网络语言也越来越多。

关键词:网络语言 存在情况 使用情况 现状分析

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与此同时网络语言也在一定程度上渗透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网络语言,顾名思义就是以网络为媒介而形成的语言,它发展速度极快,而且是随着网络的发展逐年增多的。我们对十年来(2004―2014)的网络用语进行了调查,对这些网络语言及其使用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到结论如下。

一、网络语言的存在情况

(一)热词推选日益正式

《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以下简称《语言报告》)基本每年都会推选出一些具有代表意义的网络语言进行评析,但是早年的《语言报告》中仅仅列举一两个,这显然不能全面代表当年网络热词的情况。

随着社会的发展,每年各种组织都会评选当年的十大网络热词,越来越多的官方加入到评选网络热词的行列中来。2004年的网络热词是由网站组织、由七万网友选举出来的,虽然其结果得到了广大网民的认可,但是参与评选的人数相对于当时九千多万的网民来讲比例还是过小。往后每年的年度网络热词基本上都有不同版本,各大网站以及一些网络名人都有自己的排名。比较有官方代表性的年度热词选举莫过于从2006年开始的“汉语盘点”活动,该活动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联合商务印书馆以及一些主流媒体主办。2012年开始设置评选“媒体十大网络用语”,2013年更是出炉了“十大网络用语”,这说明具有正式性质的语言推选活动也越来越多地重视网络语言。与此同时,作为中国境内汉语文化品质“捍卫者”的《咬文嚼字》也逐渐重视网络语言的影响,从2012年他们也开始在年度末推出该年的“十大流行语”了。在此基础上甚至出版了语言学界参与编写的《中国网络语言词典》,该词典由原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所长于根元教授主编,收录了1300多条网络词语,成为社会语言学和新词新语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

(二)语言形式多种多样

根据调查我们发现词汇、短语形式的网络流行语一直以来是网络语言的主体,这些语言结构能够表达一定的言语含义,例如 “正能量”等语言结构的使用。网络流行语中也有文字形式的,这种形式更是多样。有些流行语把一个文字拆成两个字甚至多个字,把它们的形体结合来表达新的意义。甚至还有符号类的网络语言,根据《语言报告》(2006)所列,当年网上流行的语言中有很多都是数字或者字母类的,这实际上是语言使用的变异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有深刻内涵的句式也开始在网上广为流传。例如2009年风靡一时的“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在此基础上,网友纷纷效仿,开始了“哥(姐)+动词+‘的’+不是+名词,是寂寞”的格式,这种看似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句式,主要有一种反讽功能。

总的来说,网络语言从其语言形式上来看呈现出了从音到字,从字到词汇、短句,最后再到句式的一种全面开花的现象。2014年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等联合主办的“汉语盘点2013”评选出的该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就囊括了汉语的不同语言结构,比方说词汇“土豪”、短语“中国大妈”、还有句式“待我长发及腰”,这都反映了网络语言逐步以多样化的形式走进人们的视野中。

(三)语言来源途径众多

网络热词的来源途径呈现出越来越多的趋势,例如2004年、2006年由网民们评选出来的网络语言大多都是来自于论坛中的一些常用词汇,或者说大多来自于网络事物本身,仅有一小部分有其他来源。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词语的来源越来越多。

1.很多词语来自于具有一定效应的新闻事件,例如2008年的“打酱油”,一直到后来的“我反正信了”等都是这样在民众中间得到自己的生命力的。这些词语都是根据当时的社会热点事件而创造出来的,它们与当时的社会新闻或网络事件有关,这是网民在接受到一些热点新闻以后的看法和观点,是人们在认知过程中对消息的重新解构,体现了网民的参与意识。

2.在一些本来应当使用书面语体的语境中,为了缓解事物本身的严肃程度,使受众更容易接受,一些网络上常用的网络句式结构也在人们的传播中应运而生。例如《语言报告》(2011年)中就将“淘宝体”作为一种新兴的句式详细地阐述出来。这种句式来源于淘宝网上买家和卖家之间的交流方式,但是经过南京理工大学录取短信的移植、上海徐汇警方通缉令的套用、外交部微博对外招聘的仿用,这种句式就传播开来了,为广大网友所接受。后来又产生了“咆哮体”句式结构。

3.网民们需要找新的途径来缓解内心压力,这时候求新求异的心理就使得他们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事物。2008年在网上兴起了一股古汉字新用的潮流,网友们对一些古汉字的重新解读让我们看到网络对语言的再解释。

二、网络语言的使用情况

(一)使用人群的情况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十五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截止到2004年我国内地的上网用户总数为9400万人,而十年以后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已经指出我国的网民规模已经达到了6亿多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45.8%,这个发展速度是惊人的。也正是因为网民规模的不断增长,使得使用网络语言的人数也越来越多,这是网络发展的必然结果。

其次,使用网络语言人群的年龄结构也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与十年前相比,越来越多的低龄和高龄人群加入到了网民中来,2013年年底,10岁以下的网民占所有网民的比例为1.9%,50岁以上的占有率已经达到了7%,这也就意味着使用网络语言人群的年龄上有了极大的弹性。2004年推选出来的网络热词,很多低龄、高龄的人并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但是2012年的“高富帅”和2013年的“高大上”等词已经是人尽皆知并且常常挂在嘴边的。

再次,使用网络语言人群的学历和职业所涵盖的范围也是越来越广泛。从学历上来说,从小学生到研究生都有大量的人群在使用网络语言;从职业上来讲,不管是政府公务员还是贩夫走卒在日常的口语交流以及书面表达中都或多或少地使用了网络语言。

(二)使用范围的情况

以前网络语言的使用范围是很狭窄的,基本上局限于网络这种媒介上,但是随着时间推移,现在网络语言已经从虚拟的网络世界走进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了。目前,网络语言已经涉及到社会各个行业和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等,只要有需要交流的地方就可能会出现网络流行语。所以,广泛性成为网络语言不可或缺的特性。

1.在很多人的口语交际中网络语言不绝于耳。一些本在网络中出现的流行语,在多次使用、多方面传播后,就广泛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了。

2.一些媒体报道为了吸引人的眼球或者让自己的文章更容易为人所接受,就会在自己的文章或者标题中使用一些流行的网络语言或句式,来增强语言的新鲜感。我们将“伤不起”这个词输入到百度网站进行新闻标题的搜索,得到的结果有68万余条,由此可见这些网络语言的生命力。

3.这些网络语言成为了大众传媒的宠儿,像“给力”这样的词语在电视综艺节目中大行其道。甚至于官方报纸对网络语言从一概拒绝也发展到逐渐接纳使用,2010年11月10的《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的新闻赫然以“《江苏‘给力’文化强省》”为标题,这让来自草根的网络语言以一种正式的面目与世人面对面,着实让群众意外。但是这也说明网络语言以其独特的魅力正在不同的场合中散发异彩。

(三)继续沿用的情况

网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现代汉语,但是我们发现网络语言有着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2006年人们用“做俯卧撑”表示那种与自己无关的事情,可是到了2008年具有相同意义的“打酱油”却又兴起,立刻代替了“做俯卧撑”成为了网民们更加热衷使用的词语。由此可见,网络语言继续沿用的情况也是我们应该研究的一个范围。根据《语言报告》(2014年)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2014年沿用上年度网络语言的百分比是40%,也就是说有60%的网络语言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就失去了生命力。在这些网络语言中,有些风行于世的词语经过沉淀得以保留,是极有可能融入我们的共同语言一直沿用下去的,但是更多的在一些社会事件、时效新闻影响下产生的词语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在我们的语言中。这种现象实际体现了网络语言的实效性特点。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网络语言经过多年的发展,无论从其推选热词、语言形式还是语言来源上来说都是日益多样化。而从其使用情况来看,网络语言也越来越多地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中。面对着这样的现象,我们有理由相信汉语一定会更加的丰富多彩。语

参考文献

[1]王建文.网络语言的现状、分类流行及发展趋势探析[J].怀化学院学报,2007(09).

[2]周静.网络时代青少年汉语新词汇的规范使用探究[J].语文建设,2015(20).

[3]陈丽.近五年(2006―2010)网络新词语研究[D].安徽大学,2011.

[4]韩志湘.汉语言介词语义与结构模式探析[J].语文建设,2015(11).

[5]史小建. 浅谈网络语言对传统汉语语言的影响与规制[J].语文建设,2015(2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4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网络语言的规范化研究”研究成果(项目批注号:HB14YY029)】

上一篇:中考微作文预测与示 下一篇:临街住最伤心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