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学生皮肤病患病情况

时间:2022-06-10 08:52:37

华中科技大学学生皮肤病患病情况

【文献标识码】 A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8.2 R 751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10-0955-02

【关键词】 皮肤疾病;患病率;学生

高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为了解高校学生皮肤病的发病情况,笔者对2006年1-12月 来华中科技大学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首诊病例进行了统计,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2006年1-12月因某一种皮肤病首次来皮肤科门诊就诊的在校大学生及研究生患者共2 004例 ,占总就诊人数的52.36%。其中男生1 284例,女生720例;年龄17~28岁。对首诊患者 逐一登记性别、年龄、病名。病种分类依据李伯埙主编的《现代实用皮肤病学》诊断标准[1]。

2 结果

高校学生皮肤病患者中,变应性皮肤病的患病人数占首位,共629例,占被调查人数的31.39 %。其中皮炎湿疹患者406例,占被调查人数的20.26%;荨麻疹201例,占10.03%。第2位是 皮肤真菌病,共426例,占被调查人数的21.26%,其中手足癣391例,占19.51%。第3位是皮 脂腺分泌障碍性皮肤病,共284例,占14.17%,其中痤疮184例,占9.18%;脂溢性皮炎75例 ,占3.74%。第4,5位分别是病毒性皮肤病、动物所致皮肤病。见表1。

皮炎湿疹患者中,接触性皮炎183例,占被调查人数的9.13%;湿疹122例,占被调 查人数的6.09%;颜面复发性皮炎59例,占被调查人数的2.94%。

比较男女生前5种常见皮肤病的患病人数发现,男生皮肤病第1位是手足癣,第2位是皮炎湿 疹;而女生皮炎湿疹患者比手足癣患者多。第3至第5位均依次为荨麻疹、痤疮、虫咬皮炎。 见表2。

3 讨论

变应性皮肤病的病因较多,包括感染、食物、药物、化学物品、化纤衣物、动植物、金属类 及环境因素[1-4]等。变应性皮肤病中,接触性皮炎与湿疹的患病率居前2位,且同 一患者往往对1种以上过敏原过敏。

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皮炎患者皮损好发于面部,且以春季好发,女性多见,且反复发作, 符合颜面复发性皮炎的诊断标准。其发病原因可能与花粉、化妆品、日光照射、尘埃等有关 [5]。

在校学生中手足癣亦常见,且男生患者中手足癣人数占第1位。这与患者足多汗、爱运动、 穿不透气鞋袜使足部潮湿有关;同时由于学生过集体生活,有时会共用拖鞋、毛巾等物品造 成足癣互相传染。因此,应提醒学生注意保持足部干燥、勤换鞋袜、不共用拖鞋、毛巾等, 以减少足癣的发病率[6]。

皮脂腺分泌障碍性疾病中,以痤疮及脂溢性皮炎最常见。痤疮的发病原因之一是雄激素水平 高[7]。雄激素分泌合成大量的皮脂(在16~20岁时达到高峰)。高雄激素导致过 量的皮脂合成和毛囊导管开口过度角化是痤疮形成的重要原因[8]。高校学生年龄 多在18~25岁之间,处于雄激素分泌旺盛期,因此痤疮发病人数多。另外,遗传因素、心理 因素、饮食、睡眠及女性月经紊乱等与痤疮的发病也有关系[8-10]。皮肤科医生在 治疗痤疮时除药物治疗外,应教育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注意劳逸结合、学 会放松情绪。

动物所致皮肤病中以虫咬皮炎居多,其中大部分因草螨叮咬所致,尤其是刚入夏时换上未经 消毒的草席,或暑假过后学生返校重新使用草席时发病人数较多。因此,应提醒学生在使用 草席前将草席彻底消毒。

4 参考文献

[1] 朱国兴,陆春,赖维,等.慢性湿疹和皮炎122例斑贴试验结果分析.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6,35(2):81-83.

[2] 王哲新,赵磊,于子红.1 338例荨麻疹致敏原检查及脱敏疗效分析.新医学,2003,34( 5):318-319.

[3] AKYOL AY,BOYVAT A,PEKSARI Y,et al.Contact sensitivity to standard series allergens in 1 038 patients with contact dermatitis in Turkey.Contact Derma,2005 ,52:333-337.

[4] THOMSON K,WILKINSON SM.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 to plant extracts in p atients with cosmetic dermatitis.Br J Dermatol,2000,142(1):84-88.

[5] 李伯埙,主编.现代实用皮肤病学.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07:3 69.

[6] 杨擎宇.大学生足癣患者180例诱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7,28(3):268.

[7] 胡晓莉,张韦梅,赵广碧,等.女性迟发性痤疮与性激素关系的研究.中华皮肤科杂志,2 000,33(6):419.

[8] 吴艳,毛月苹,郑捷,等.寻常痤疮严重程度和痤疮瘢痕相关因素分析.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4,33(7):395-397.

[9] RZANY B,KAHL C.Epidemiology of acne vulgaris.JDDG,2006,4(1):8-9.

[10]FRIED RG,WECHSLER A.Psychological problems in the acne patient.Der m Therap,2006,19:237-240.

(收稿日期:2007-02-08;修回日期:2007-05-27)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一起儿童误食紫藤种子引起的中毒事件调查 下一篇:惠州学院164名在校女生膳食营养状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