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杀菌剂及其复配剂对草莓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时间:2022-06-10 07:51:41

几种杀菌剂及其复配剂对草莓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摘要:在室内培养条件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腐霉利等6种商品杀菌剂及其复配剂对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Pers.)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菌均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0.01~10.00 mg/L的腐霉利、嘧霉胺、苯醚甲环唑、乙蒜・丁子香酚、嘧菌环胺和武夷菌素的抑菌率分别为6.81%~70.93%、5.59%~69.06%、6.09%~72.93%、10.37%~100.00%、9.00%~42.04%、17.62%~48.37%;EC50分别为3.704、4.837、2.266、0.075、22.771、55.277 mg/L。复配剂嘧菌环胺∶腐霉利1∶1有特别明显的增效作用;嘧菌环胺∶腐霉利1∶2、乙蒜素∶苯醚甲环唑1∶2和2∶1、嘧霉胺∶苯醚甲环唑1∶2有明显的增效作用;武夷菌素∶嘧霉胺1∶1和2∶1、乙蒜素∶苯醚甲环唑1∶1等复配剂略有增效作用。

关键词:杀菌剂;复配;草莓灰霉病菌(灰葡萄孢);毒力测定

中图分类号:S4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4-3299-03

草莓灰霉病病原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是保护地草莓生产中的主要病害。草莓灰霉病常造成花及果实腐烂,影响产量与品质,严重时减产可达60%以上,甚至绝收[1]。带菌果实在贮运、销售和消费期间继续发病,严重影响果品的商品性。草莓灰霉病菌除为害草莓外,还侵染茄子、辣椒、黄瓜、番茄、西葫芦、莴苣、葡萄等多种园艺作物,防治非常困难[2]。由于草莓种质资源中缺少高抗草莓灰霉病的品种,生产上草莓灰霉病的防治以化学防治为主,辅以农业技术防治、生物防治及生态防治。目前防治草莓灰霉病的常用化学药剂有苯胺基嘧啶类的嘧霉胺(施佳乐)、二甲酰亚胺类的腐霉利(速克灵)、苯并咪唑类的多菌灵、苯醚甲环唑类的捷菌等[3]。但灰葡萄孢具有繁殖快、遗传变异大和适应力强等特点,极易产生抗药性[4],使常用杀菌剂防治效果大大降低[5]。本试验旨在明确草莓灰霉病菌对几种商品杀菌剂的抗药性,筛选高效防治草莓灰霉病菌的复配剂。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试菌株 草莓灰霉病菌(灰葡萄孢)GYBc-1菌株。采集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草莓种植大棚中的病果,经单孢分离、纯化获得[6]。

1.1.2 供试药剂 35%腐霉利悬浮剂(简称腐霉利,宜宾川安农药有限公司),400 g/L嘧霉胺悬浮剂(简称嘧霉胺,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10%苯醚甲环唑(世高)水分散粒剂(简称苯醚甲环唑,山东曹达化工有限公司),50%嘧菌环胺(瑞镇)水分散粒剂(简称嘧菌环胺,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2%武夷菌素原药(简称武夷菌素,山东潍坊万胜生物农药有限公司),20%乙蒜・丁子香酚可湿性粉剂(简称乙蒜・丁子香酚,江苏省绿盾植保农药实验有限公司),80%乙蒜素乳油(简称乙蒜素,河南啄木鸟农化公司),均为市售商品杀菌剂。

1.2 方法

1.2.1 6种杀菌剂毒力测定 将6种商品杀菌剂同培养基充分混匀,配制成0.01、0.05、0.10、0.50、1.00、5.00、10.00 mg/L系列浓度的含药PDA培养基。用打孔器从在PDA培养基上培养3 d的草莓灰霉病菌菌落边缘取直径5 mm的菌饼,菌丝面向下接种在含药PDA培养基上,每皿一个菌饼,25 ℃倒置培养,每处理3个重复,以无药平板作为对照。接种后5 d检查菌丝生长情况并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计算(相对)抑菌率。借助SPSS软件,以药剂浓度的对数值为横坐标(x),抑菌率为纵坐标(y),求得6种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毒力回归方程、EC50和相关系数[7]。

1.2.2 复配杀菌剂的联合毒力测定及增效研究 结合商品杀菌剂的交互抗性,对商品杀菌剂进行复配组合,配制终浓度为1.00、5.00 mg/L的含药PDA培养基,以不加药剂的PDA培养基作为对照,每处理3个重复。以腐霉利、嘧霉胺、苯醚甲环唑为标准药剂,参照文献[6-8]的方法,计算复配剂实际毒力指数(ATI)、理论毒力指数(TTI)和共毒系数(CTC),评价增效作用、确定最佳配比。

2 结果与分析

2.1 6种商品杀菌剂抑菌作用

腐霉利、嘧霉胺、苯醚甲环唑、乙蒜・丁子香酚、嘧菌环胺、武夷菌素6种杀菌剂在浓度为0.01~10.00 mg/L时,对灰葡萄孢的抑菌率分别为6.81%~70.93%、5.59%~69.06%、6.09%~72.93%、10.37%~100.00%、9.00%~42.04%、17.62%~48.37%(表1)。

2.2 6种商品杀菌剂毒力

6种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毒力回归方程、EC50和相关系数见表2。乙蒜・丁子香酚、苯醚甲环唑对灰葡萄孢的抑制效果好,EC50分别为0.075、2.266 mg/L;其次是腐霉利、嘧霉胺,EC50分别为3.704、4.837 mg/L,武夷菌素的抑制效果最差,EC50高达55.277 mg/L。

2.3 复配杀菌剂的联合毒力

不同组合、不同配比的复配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和毒力不同,具体情况见图1、表3、表4。1.00 mg/L苯醚甲环唑∶腐霉利的抑菌效果比单剂好,抑菌率分别为67.48%、73.08%、74.21%;5.00 mg/L 2∶1时抑菌率为74.05%。5.00 mg/L乙蒜素∶苯醚甲环唑的抑菌效果比苯醚甲环唑单剂好,抑菌率分别为77.94%、74.16%、64.92%。嘧菌环胺∶腐霉利1∶1抑菌效果比单剂好,抑菌率分别为70.01%、73.14%;1.00 mg/L 2∶1复配抑菌率为71.67%。计算6种复配药剂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毒力回归方程及EC50,嘧菌环胺∶腐霉利1∶1抑菌效果最好,其EC50为0.062 mg/L;草莓灰霉病菌对乙蒜素∶苯醚甲环唑1∶1、1∶2、2∶1敏感,EC50分别为0.875、0.065、0.833 mg/L;嘧霉胺∶苯醚甲环唑1∶ 2也表现较高的抑菌活性,EC50为1.927 mg/L。

复配剂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见表5、表6、表7。嘧菌环胺∶腐霉利1∶1的增效作用最为显著;复配剂嘧菌环胺∶腐霉利1∶2、乙蒜素∶苯醚甲环唑1∶2和2∶1、嘧霉胺∶苯醚甲环唑1∶2有明显的增效作用;武夷菌素∶嘧霉胺1∶1和2∶1、嘧菌环胺∶腐霉利2∶1、乙蒜素∶苯醚甲环唑1∶1略有增效作用。嘧菌环胺与腐霉利按1∶1的比例复配抑制草莓灰霉病菌效果明显好于单剂,嘧菌环胺与腐霉利1∶2、乙蒜素与苯醚甲环唑1∶1、1∶2和2∶1、嘧霉胺与苯醚甲环唑1∶2复配等抑制草莓灰霉病菌效果也好于单剂。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测定了腐霉利、嘧霉胺、苯醚甲环唑、乙蒜・丁子香酚、嘧菌环胺和武夷菌素及部分复配剂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乙蒜・丁子香酚对草莓灰霉病菌抑制效果较好。使用复配杀菌剂可以达到比杀菌剂单用更好的防治效果,减少病原菌产生抗药性的风险[9]。草莓灰霉病菌是一种非常容易产生抗药性的病原菌,不同作用机理且无正交互抗性的药剂复配有增效作用,为防止或减缓抗药性的产生,不同杀菌机理的药剂复配或交替使用对草莓灰霉病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嘧霉胺是一种内吸性新型杀菌剂,属苯胺基嘧啶类,结构新颖,作用机理独特,通过抑制病原菌侵染酶的产生,从而阻止病菌的侵染并杀死病菌,该药与防治草莓灰霉病的主要杀菌剂无交互抗性。苯醚甲环唑是真菌甾醇合成抑制剂,广谱、高效而和其他药剂不易产生交互抗性,研究证明,苯醚甲环唑与嘧霉胺、腐霉利之间不存在交互抗性。二甲酸亚胺类杀菌剂腐霉利属于多作用位点杀菌剂,嘧菌环胺对多种作物病原真菌和部分细菌有很强的抑杀作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腐霉利和嘧菌环胺可以复配。

根据杀菌剂的作用机理及交互抗性,设计不同组合的药剂复配,结果表明,复配剂嘧菌环胺∶腐霉利1∶1、嘧菌环胺∶腐霉利1∶2、乙蒜素∶苯醚甲环唑1∶2、嘧霉胺∶苯醚甲环唑1∶2都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嘧菌环胺与腐霉利1∶2、乙蒜素与苯醚甲环唑1∶1和2∶1、嘧霉胺与苯醚甲环唑1∶2复配及武夷菌素与嘧霉胺1∶1复配抑制草莓灰霉病菌效果也好于单剂。这些试验效果很好的复配剂及其复配比的选定,为草莓灰霉病菌田间防治的杀菌剂选用、复配或混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张建人.南方草莓灰霉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J].植物保护,1991, 17(4):32-33.

[2] DONKOR I O, TIDWELL R R, JONES S K. Pentamidine congeners 2,2-butene-bridged aromatic diamidines and diimidazolines as potential anti-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 agents[J]. J Med Chem,1994,37(26):4554-4557.

[3] 李兴红,乔广行,黄金宝,等.北京地区番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药性检测[J].植物保护, 2012,38(4):141-143.

[4] 孟 飞,徐福寿,张莉丽.几种杀菌剂防治草莓灰霉病的效果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8):4658-4677.

[5] 袁章虎,张小风,韩秀英.灰霉菌抗药性研究进展[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6,19(3):107-109.

[6] 方中达.植病研究方法[M].第三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7] 赵建江,韩秀英,张小风,等.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及其对不同杀菌剂的交互抗药性[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2):282-286.

[8] 张从宇,高智谋,岳永德.常用杀菌剂及其复配剂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毒力测定[J].农药,2003,42(8):28-29.

[9] 毕秋艳,马志强.杀菌剂复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J].河北农业科学,2010,14(8):64-66.

上一篇:图书馆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 下一篇:上海成了欧美大牌秀场:摇滚乐回光返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