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好高中数学

时间:2022-06-10 05:24:52

如何教好高中数学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强调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也为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提供了更好的机遇。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过程我觉得:

一、培养思维品质,提高数学能力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若让学生得到的仅是一些公式或定理等结论或仅用于解数学题的解题术(死方法),则学生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更何况绝大部分学生离开学校走向社会后,所从事的工作都很少用上高中及以上的数学知识,久而久之,所学知识大部分都会忘记。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了思维能力,就会把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迁移到其相关专业领域中去,在工作中把这种数学能力转化成其相关的工作能力并用思维这把“钥匙”去打开其未知的知识宝库,适应科技更新与换代的需要。因而开发智能资源,必须培养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数学思维主要依靠理论抽象的逻辑思维,培养思维品质应在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中进行。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兴趣是学习的第一任老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从而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学习效果的提升。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注意各种教学要素的利用。首先,教师应该注意导题的新颖性和趣味性。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如果善于把例题和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巧妙结合,必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善于运用案例教学。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严密的学科,大量的概念、公式和推导会让学生感到乏味,如果教师能够善于从生活出发,利用生活中的案例给学生以最直观的感受,就能够使数学知识鲜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再次,在课堂小结时要善于巧设“悬念”,使得学生学习的兴趣持续数学探索没有止境,具有“悬念”的小结有利于学生在学好课堂知识的同时,利用所学知识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无论成功与否,都是一次重要的学习体验。

三、建立数学思想,指导学习方法

开发数学智能,还在于建立数学思想。没有思想,则近乎于木偶。“重技巧、轻思想”是中学生学习的又一共性。学生中出现的一些解题技巧,或来自于课外读物,或来自于少部分优生的发现与创造。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在对学生赞赏之后,应紧接着分析其使用的条件,对其中常规、常用的应加以推广,但对部分过余特殊化的,则应向学生指出,这种巧解或“灵感”是知识和方法熟练到一定程度后的一种思维的“火花”闪现,具有很强的偶然性。我们不应刻意追求巧解,而应把重点放在“通性通法”上,并将这种熟练程度再上升到一种近乎于“自动化”的程度,就形成了一种高于技巧的技能。

四、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高中衔接

1.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函数概念、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等,到高中,有些在初中成立的结论到高中可能不成立,例如复数与实数中的基本概念。特别是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学生的知识结构、学生学习的方式与能力、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搞好初高中的衔接教学,我们必须认真关注初中课标的要求,了解初中课堂教学的特点等等。

2.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高中数学较初中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上一篇:新课标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探... 下一篇:促进学生自主参与,构建有效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