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接力 第9期

时间:2022-06-10 01:27:06

据说,哈萨克人有一项风俗叫“还子”:青年夫妇有独立毡房后,把降生的第一个孩子“还”给自己的父母养育,祖辈会视其为自己最小的儿女,疼爱备至。

作为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独生子,闹闹的出生好像也有了这样的意味:他不是意外的产物,而是在长辈们的催促中计划的结晶;出生后,爸爸每周陪伴他一个休息日,转身就变回“空中飞人”;妈妈在尿片奶瓶里重复劳动了4个月,迫不及待乐乐呵呵地上班去;吃穿住行交际,他俨然就是外公外婆的孩子。

闹闹的到来有些晚,外公外婆只生了一个女儿,二十多年间,照顾婴儿的手艺已经有些生疏了;闹闹的到来又有些早,因为早产了一个半月,只伺候过无比好带的女儿的老人家们,对这个孱弱多病的“皱皮老鼠”无计可施。早产、黄疸、吐奶、尿布疹、奶癣,满月前的这些遭遇,小婴儿自己是不会记得了,年轻的父母上网寻求安慰,老人家们却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夜,数九寒天的恨不得在医院里过个大年求个踏实,小病也要挂个专家门诊瞧个仔细,害得专家也不好意思:“你这个家长稍安勿躁,不要一天来两次嘛。”化验时闹闹的手指抽不出足够的血,护士又在他脚底扎了一针,外公心如刀绞,跟人打架的心都有了。

养育一个婴儿所付出的心力,局外人是无法体会的。因为受到很多媒体对“老人带孩子究竟科学不科学”话题讨论的刺激,外公外婆居然重新拿起育儿书研读,号称要进行理论实践相结合,俨然一对“育儿研究生”。

添加辅食时,外婆始终坚持亲力亲为。虽然母婴商店里各种国产、进口的泥糊类婴儿食品应有尽有,但闹闹过敏,含有深海鱼类的混合菜泥并不适合他,外婆就披挂上阵,亲手制作。外婆还有个心思,认为吃得太过精细并不利于孩子消化功能的发育,餐餐都要给孩子添加粗粮,闹闹从42天开始便秘的老毛病就是在添加辅食阶段纠正的。因为强调“小毛头也是个人啊”,外婆每天的菜谱都要变化,当然全家人在外婆制定的纲领指导下,顺利迈入了少盐的“低钠”生活。“皱皮老鼠”经过一年的调养,在没有鸡蛋没有深海鱼类摄入的情况下,还是按时成长为一个茁壮、行动力强、爱动脑筋、喜欢自言自语的“破坏王”了。

外公是闹闹最爱的人。这位屡教不改的老烟民,在外孙降临的时候也让步了,绝不在室内吸烟,即使室外寒风瑟瑟。11个月时,闹闹就能准确地向外公招招手叫“大大”,谁让外公负责的是他的精神生活呢?和闹闹在一起,外公就变成了幼稚的老小孩。面对“破坏大王”,他并不急于求成教孩子搭积木或者套圈圈,而是费劲地将积木竖立起来组成图形,就为了闹闹推倒这“多米诺”时惊喜的大笑。喂鸽子,逗小狗,这是外公给闹闹的“心理代偿”――爸爸很少在身边,闹闹可不能就此缺乏男子气概啊。当然,用外婆的话来说,男人就是男人,让人不省心。7个月,闹闹的“嗯嗯”里被发现有完整的花生和黄豆,自然都是外公的错误示范导致的,难怪他表情惊慌还不敢言语。因为闹闹的诞生,原本内向的外公也愿意时不时走出家门去向邻居秀秀这个大宝贝,很快融入了新迁入的社区。

闹闹是幸福的,当爸爸疲惫不堪的时候,当妈妈遭遇挫折的时候,还有外公外婆给他正面积极的力量。妈妈怀闹闹时曾有过深深的疑虑:在这个不太沉静的时代,自己的价值观尚不稳定,我又拿什么来影响我的孩子呢?外公外婆宽厚地说,傻瓜,别想那么多,我们就跑个接力,拉拉扯扯他就长大啦。

上一篇:我儿子有一个男子汉爸爸 下一篇:为什么孩子总是爱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