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

时间:2022-06-10 01:09:39

如何把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基础,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最基础的阶段。搞好识字教学有助于学生自主读书,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识字能力,通过识字教学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现就《假如》一课为例来说明。

一、注重总结方法,让学生在语境中识字。

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发现、总结识字的方法、规律,并迁移到课外让学生自主找方法、用规律去主动识字。如在教学《假如》一文的识字时,教师以读课文为识字的切入点,以读生字、读词语、读句子为识字的着力点,引导学生识字,将自己认识的字、词、句与课文整合起来,让学生在语境中识字,这就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地识读新字,习得识字的方法,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

二、积极倡导随文识字,力求认写分流。

随文识字 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从儿童身边的人物、生活这些鲜活熟悉的内容入手,以儿童感兴趣的图画、儿歌、童话故事等形式呈现,或借助拼音,或借助画面,或借助丰富多彩的语言形式,给儿童爱与美的启迪,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假如》一文识字,老师就借助故事认识“良”,借助拼音卡片认读“寻食”,借助词条读准“缩着身子”,结合生活情境认读理解“缩着身子”“叹息”,借助想象说话理解“遥远”等,都给予儿童爱与美的启迪,成功地运用教育的可接受原则和愉悦情趣再认知过程中的巨大影响力,创设了一种温馨而富有情景的识字环境,使孩子们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去认读生字。

三、注重认写同步,互相促进。

识字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阅读,而低年级的阅读,还在于更好地巩固识字效果。识字要在语言的实践交流中延伸发展,在具体语言情景中才能有效地提高。如教师在教学《假如》这篇课文时,教师积极运用生字词条让学生个别读、同座认读,开火车读等形式,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巩固复习学过的生字。

四、注重学法指导与习惯养成。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应大力倡导见字识字、随文识字、以写促记、认读同步等识字方法,拓展学生的识字渠道,力求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相结合。更应注重读书、写字习惯的养成。如学生语境、语感训练时活而不乱,老师时时刻刻提醒他们读书要口到、眼到、心到;写字时做到身正、肩平、足安。

五、积极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关注知识的拓展。

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反复的美读,在读中识字、读中感悟文情、文意与文美。在此指导的过程中,既要有严格要求,又要有温馨提醒。这样,学生既能理解文情,又能感悟出课文的价值所在。此外,教师要适时声情并茂地大声朗读,入情入境地朗读,发挥其感染力,关注每个学生。

《假如》这首小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虽然描绘的是作者美好的愿望,事实上,学生在朗读这首诗时会产生心灵的共鸣,就像是自己再为小树画红太阳,为小鸟画谷粒,为西西画一双好腿,到最后还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从中领悟爱的真谛。虽然他们现在只能“假如”,但是这些“假如”都是他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独特认识,更是他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本单元的主题是“爱”,最后的说话训练,教师让学生联系生活,让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将孩子的真善美一一展现出来,让我感受到一颗颗无私而又纯真的爱心,最后,把自己刚才想到的愿望写在练习纸上,从而让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非常自然地接受听、说、读、写的训练,主题就更加突出。

六、巧补空白,升华情感。

儿童诗的语言虽然简洁精练,但也拥有很多值得人去想象的空白点。我们就可以抓住这些挖掘情感的伸展点让学生发挥想象,可以使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升华。

《假如》第一节中,拥有了阳光后的小树会是怎么样的?便是空白点,让学生尽情发挥想象,更好地体会小树在阳光下享受的温暖,感受小树内心的开心,同时也真切地感受到太阳对于寒风中的小树是多么重要。这份情自然地植入到学生们的内心深处,有感情地朗读好课文就水到渠成了。在教学第二小节时,应该重点抓住没有谷粒和拥有谷粒后小鸟一家的情感变化来感受女孩对小鸟一家的关爱。如:抓住“遥远”体会鸟妈妈的辛苦,抓住“等待、哭泣”感受小鸟的可怜。为了体验拥有谷粒后小鸟一家的快乐,仍旧抓住课文中的画面空白点,引导学生想象说说:有了谷粒,我们再也看不到 而是看到了 。让学生体会到快乐后再进行朗读指导。通过这样的想象说话,让学生们感受到小鸟一家的快乐的同时也感受到女孩的善良。而且,在对学生进行了语言表达训练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总之,当学生掌握识字方法,乐于识字、善于识字后,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在阅读中识字,让语文因生活而精彩,让识字因阅读而丰富,就能张扬学生的个性,开拓语文识字与阅读教学更为广阔的新天地。

上一篇:通过趣味识字来开发学生智力 下一篇:小学生的写作兴趣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