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科”与“副科”

时间:2022-06-10 09:22:41

表面上看,孩子是自己的,怎样教育是自己家里的事,但所有的孩子应当怎样教育又是整个社会的事。我的儿子露露在早期识字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之后,我们也听到来自周围亲友、同事的各种议论。

一位同事家里很有钱,她说:“何必大人孩子一起受那份折腾?给孩子攒笔钱就什么都有了,我就不信给他十万元他还会活得不快乐。将来老师教的时候或多或少学一点就行了。”对这种声音我只能默不作声。那个时候,十万元是个天文数字,我们家所有的资产加起来也到不了两万元,我特别渴望我们这种折腾能够比十万元更有价值。

有位专家在报上撰文说,历史上早期识字的孩子是极少的,父母们不要异想天开。早期发展得充分的孩子上学时会觉得课堂上讲的知识过于简单,而在上课时三心二意。部分报道证实有些进行了早期教育的孩子得了各种难以治愈的疾病,听起来毛骨悚然。反过来还有个别孩子10岁就学完了初中教材,14岁就考进了名牌大学。接着又有报道说,某位提前入学的大学生被劝退了……

我们就是在这种议论纷纷当中把露露一天天带大的,既没有因为专家的否定和反面的例证而放弃早期识字后的持续教育,也没有追求10岁上大学之类的离奇目标。我尽量在众说纷纭中保持独立的思考和分析,因为我所依据的只是基本的科学常识。幸好露露依旧还是个顽皮健康的孩子,没有变成厌学、神经质,或者有其他障碍的问题儿童。

假如有利无弊,我也愿意露露能在10岁或者更早的时候就走进大学的校门,但我相信,他要同时在音体美、组织能力、自理能力、自制能力、社交能力、社会认知能力方面也达到高中生的水平是不可能的。

以一个老百姓对教育的理解,我们的追求既包括在高考中轻松折桂,也包括在生活中快乐发展。我在露露早期识字之后并没有让露露死抠教科书,而是给他提供了童话、传说、科幻小说、人物传记、科普知识等课外读物。

事情并没有完全按照我的意愿发展。露露在5岁的时候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了不少高年级学生扔掉的新老版本的中小学教材,对他读那些课本,我采取了顺其自然的态度。一本语文课本上有一篇关于雨来的故事,露露读了以后失望地说:“《小英雄雨来》是一本书,怎么这上面只有这么一小段?”我说:“课本就是什么都有一点嘛,不过往往是最精彩的那一点。”一本《思想品德》教材上有的故事,他说:“英雄多了,课本上怎么只说了这么一点?”我说:“别的英雄在其他课本上还会有所介绍,但要知道得很详细,只有去图书馆,教材的容量是很有限的。”露露曾指着《自然》课本问我:“上学就是跟老师认识东南西北吗?”露露对教材的不满引起了他妈妈的忧虑:“他会好好听讲吗?”

到了1999年9月露露入学的时候,他面对的情况却比我们预计的还要糟糕许多:露露在普通幼儿园学的那点拼音和计算比那些在家里或“好”幼儿园学过的孩子们相差不少:露露连自己的名字在内只会写十几个字,也不会熟练地朗读拼音;在数学和语文这两门最“有用”的课程上,露露反而处于劣势。他的优势则表现在自然、思想品德、科技课上能准确地回答老师的提问。

谁也不想输在起跑线上。入学之后新生之间的竞争是激烈的,竞争的焦点则集中在数学和语文两门课上。我对露露说:“你没提前学过拼音、写字、组词、笔顺和计算,但你具备了很优秀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所以咱家里不帮助你练习课上讲过的东西,作业也不能带到家里来做。学好课本上的知识是你和老师的事,别问我该怎么办。你在‘副科’上的优势要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回答问题要争取比别人快一步。”结果露露后起直追保持了班里最优秀的成绩,“副科”上的提问很快就被露露承包了,许多时候,上课就是老师和露露两个人之间在对话。

正当我心满意足的时候,又有问题暴露了:体育课上孩子们的运动量不足,很多时候一节课下来连汗都不出;美术课上虽然每次都画点东西并且露露经常受表扬,但明显没有达到教材的要求;音乐课上只是在老师的领唱或钢琴伴奏下学唱几首歌,木鱼、三角铁、双响板之类的乐器没有按教材的要求练习,只是每个人摸了一下,至于韵律练习干脆就免了。

运动的事还好办,我们可以为他多提供机会;音乐美术怎么办?在应试教育模式里长大的我可是一窍不通啊!

我期待着,祈祷着,但愿他能不像我一样因为缺乏艺术细胞而遗憾终生……

上一篇:储存童年 第2期 下一篇:5岁女儿的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