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学生头脑”的调查与对策

时间:2022-06-10 09:01:05

互联网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学生头脑”的调查与对策

摘要:在对H市的一些高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走访的基础上,了解、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在互联网时代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现状,发现优点,找出不足,探寻对策,以期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调查;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0-0258-02

同志多次强调要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和研究,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建设生力军的摇篮,在传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方面更加义不容辞。为了更好地了解高职院校学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现实状况,本课题组对H市的一些高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到了第一手材料。在分析这些材料的基础上,发现优点,找出不足,探寻对策,以期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一、关于高职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现状

这次调查共发放问卷900份,收回有效问卷894份。调查对象是H市高职院校在校一年级大学生,他们的年龄大都在18~20岁之间,通过对问卷的梳理、分析,可以得到以下认识。

1.学习认可度较高,但主动学习比较缺乏。如在回答“您认为在高校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无必要”时,选择“非常有必要”和“有必要”的占95.6%,在“您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您今后的发展有无帮助”的回答中选择“非常有帮助”和“有帮助”的占93.2%,但在回答“您平时主动阅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关的读物吗”时,选择“经常阅读”的只占0.7%,而选择“偶尔阅读”的占80.7%,还有18.6%选择“没兴趣,不阅读”。

2.态度比较端正,但学习渠道比较单一。如在回答“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原因”时,选择“提高思想政治理论素质”的占89.1%,选择“受老师的精彩讲授所吸引”的占6.5%,选择“单纯应付考试拿学分”的只占4.4%。在回答“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途径”时,选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占97.8%,其他的选项如“党团活动”、“社团活动”、“官方媒体(新闻、报纸、宣传栏等)”、“网络”等选项只占2.2%。这虽然说明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了主阵地作用,但也反映了高职学生接受理论教育的途径不够多。

3.喜欢感性方式,但把握时事比较随意。在回答“您认为除教师素质外,提高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学实效亟待解决的问题”时,选择“加强社会实践环节”的占91.5%,选择“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的占4.7%,其他选项“理论联系实际,解答当前的热点、难点”、“改革考试、评定成绩的方式”只占3.8%。在回答“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您比较喜欢的方式”时,选择“观看相关视频”的占91.7%,选择“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的占92.8%,选择“课堂讨论”的占87.2%,选择“专家讲座”的占35.1%。在回答“您平时对时事政治是否关注”时,选择“有时关注”的占96.1%,选择“非常关注”的占2.3%,选择“不关注”的占1.6%。

4.答题比较认真,但发散思维能力比较差。本次调查是在高职院校老师的协助下完成的,问卷的回收率比较高,这说明接受调查的高职学生没有草率对待。但是在答卷的过程中,都不约而同地选择忽略了问卷中“其他(请列明: )”选项,这应该不能视为每道题的选项都已经穷列,而是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他们的发散思维、创新意识不够。

从此次调查中反映出来的情况来看,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总体状况比较乐观,一是学校和思想政治课教师发挥了积极的教育和引导作用,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被高职学生认同和接纳是当前高职学生思想的主流。

二、高职学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存在不足的原因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也可以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高职院校“进学生头脑”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造成这些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高职院校聚焦关注的力度不够。尽管大多数高职院校认识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学生头脑”的重要性,也开设了相关的课程,保证了课时。但是因为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比较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所以,在营造校园文化时,在培育方法上、在融入专业课教育教学等方面表现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聚焦不足,关注度较低,顶层设计不到位,指导不够系统,导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教学离开思想政治课堂就少有依托。

2.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没有创意。从调查所获数据来看,高职学生喜欢的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方式方法多为社会实践、视频、参观、讨论等,因为这些感性、直观的方式切合了“90后”学生自我张扬、突出个性、偏向感性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特点。而高职院校的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由于知识结构、尤其是信息化知识、技术的局限,或者由于思维习惯、教学风格的逐渐定型,或者由于使命感、紧迫感、责任感不够,不能及时根据不同年龄、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行为习惯、话语表达方式、交往方式来创新教育方式,来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削弱了教育效果。

3.高职学生本身的一些局限。这些局限主要有:一是从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现状来看,相比较于本科以上的大学生,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毅力等都存在一定的差距。二是进入高职院校以后,与紧张的高中生活相比,学习的压力不那么大,学习的时间不那么紧凑,而且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时会碰到一些似曾相识的“面孔”,就容易产生懈怠。三是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大变革大发展中产生的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给缺少理论根基与人生阅历的高职学生们带来目不暇接的冲击,让本来就喜欢用直观的感受分析和处理问题的他们更静不下心来用理性思维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探究。

三、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学生头脑”工作的对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学生头脑”,就是通过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导学生坚定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拥护党的领导,拥护改革开放,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根据调查所反映出来的情况,为了进一步加深高职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了解,我们必须采取以下主要对策来提高实效。

1.做好顶层设计。要统一领导,制订(修订)总体规划,对“进学生头脑”工作做出全面部署和统筹安排,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负责,各有关部门全力配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专兼职教师和团委、学工部、宣统处等部门工作人员以及院系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政治辅导员为主体、其他专业教师、管理人员等为辅助的教书育人大团队;形成课堂内外相结合、工与学相结合、校园内外相结合的大合力。

2.发挥互联网作用。在互联网时代,党和国家提出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同志多次强调网络阵地的重要性,他指出:“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高职院校对于使用互联网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性已达成共识,目前需要进一步加力的主要是要建设好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给师生的学习交流提供必要的硬件基础;要建设好集思想性、知识性、服务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校园网,设立相应的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还要通过APP、微信、QQ、微博等高职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有效地发挥网络舆论宣传阵地的作用。

3.注重社会实践环节。从调查中得知,社会实践是高职学生最喜欢的方式之一,因此,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学生头脑”工作必须“投其所好”,更何况社会实践也是高职院校教书育人的重要环节。要积极组织高职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实践、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让学生在实习实训中、在党团活动中、在志愿者服务中体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和感召力;要使高职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其自身利益和人生发展密切相关,能帮助解决与他们相关的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而从根本上扩大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基础,形成比较稳定的信念和信仰,并转化为自觉追求。

4.持续改进教学方法。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进学生头脑”,还得要提高其说服力和感染力。人们常说“亲其师,信其道”,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就要与学生建立起亦师亦友的良好关系,让学生在情感上愿意、乐意与自己进行无障碍沟通;还要根据教育规律和高职学生的特点,大胆创新,多出新招、实招。

四、结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理论创新成果,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根本指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学生头脑”这项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基于此,高职院校要进一步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学生头脑”的重大意义,把这项工作当成头等大事来抓,进一步增强教育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李建柱.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效传播的困境与路径选择[J].兰州学刊,2013,(10).

[2]张春梅.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的思考[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1).

[3]马进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路径分析[J].大学教育,2013,(14).

上一篇: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探索 下一篇:混合学习模式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