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德育过程,提高德育实效

时间:2022-06-10 08:10:06

[摘 要]关注个体道德成长的学校道德教育,必须着眼于个体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的正当性和必要性。对于学校道德教育实效性,社会普遍认为很不理想。究其问题的关键,主要在于老师和学生的沟通不到位,从而造成“老师忙死,学生烦死”的局面。本文就以优化德育课程设计出发,探讨一下德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以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

[关键词]素材 方式 实效

一、优化德育课程素材

教师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既是引导者也是服务者。从服务者的角度来讲,服务并不是单方面的付出或承接,它必须在需要者提出需求的前提下才能开展。通俗地说,就是我们教师要将学生当做客户,作为服务者,我们必须研究客户的需求,只有客户满意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才会提高。学生是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的一个群体,我们面对的是众多的且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个体,因此他们的服务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所以,教育学生,特别是德育,就需要在满足每一类“客户”需求的大前提下,又别具特色和针对性。因而,在德育课程中,素材的选取相当重要,素材的选取越丰富,服务就越广泛,“客户”的需求就越可能得到满足。那么具体到德育教学中,我们如何提高服务质量呢?

二、以寓言故事、格言警句、励志歌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尔基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在发挥过程中对社会就越有益。理想是人们前进的动力源泉,人们有了理想,就会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以坚强的毅力,顽强的斗志,勇于拼搏的精神去奋斗。如果我们每个学生都有自己远大的理想,我相信,他们会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走的更快更好。如何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我想寓言故事是值得选取的题材之一。寓言故事简单易懂,它将深刻的道理融汇到情景中,既简短又趣味盎然、新鲜活泼,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选取积极向上的寓言故事给学生阅读,不失为一个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的好方法。

格言警句虽然没有寓言故事的风趣幽默,但相对寓言故事而言,更简短真实,也更容易让学生记住。同时由于名言警句是语言浓缩的精华,方便书写与摆放,也更容易在教学中采用。

对“90后”的这批学生而言,个性化是得到很大的发展,但是学习方面似乎显得更“害羞”。特别是90后的中职生,价值取向有点超出人们的想象。热爱学习的人,往往得到的是嘲笑;调皮耍滑的人,却得到相当的吹捧。在这样的环境下,许多学生是想学而不敢大胆的学,因此课外学习就几乎“流行”不了。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在德育课的素材选取中就要注意素材使用的效率性。选取什么样的素材既可以吸引大家,又适用于课内和课外呢?励志歌曲也许会是最佳选项。歌曲课内可以唱,课外也可以唱。也许大多数学生认为某个一下课就读寓言故事或者是讲格言警句的学生有“神经病”,但是不会因为别人唱歌而笑话人家吧?即使不唱,也可以听一听,听的次数多了,自然也就记住了其中的精华。因此,我认为励志歌曲作为德育的素材,相对于寓言故事和格言警句,在时效性上,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三、以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敦促学生规范自己的言行

由于中职生掌握的知识还比较少,学习行为习惯相对较差,即使明白自己要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去做,因此在德育课程的设计中,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树立理想,确立目标,让学生明白要做什么,还要引导学生规范自己的言行,学会做一个讲道德、讲礼仪、讲法律的新世纪高素质公民。

文明礼仪虽有其规范性,但是,它只是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对于自我要求不高的学生而言,实效性较差。相对文明礼仪而言,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更具有规范性、督促性。因为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是以条文的形式明确的告知学生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对于不可以做的,如果你做了,就会承担相应的责任或受到相应的惩罚。还有,采用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来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在规范学生言行的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法律法规的了解,有利于学生将来更好的融入法制社会。

二、优化德育课程实施方式

优化课程实施方式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式之一。俗话讲,“人靠衣服马靠鞍”,好的素材固然很重要,但光有好的素材是远远不够的。有了好的素材,还需要好的授课方式。因为这样可以让学生融入学习的气氛中,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师与学生沟通好了,教师才能引导学生勇于去学习,愿意去学习,乐意去学习。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学生的综合素质才会不断得到提高。那么,如何优化德育课程的实施方式呢?

通过课堂活动,让学生深入其中,领悟其中的道理。在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从设计、准备到活动的实施,老师也要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允许学生出谋划策,改动计划或者计划。学生认为活动是他们自己设计的,参与活动时就会格外认真,他们的创造性才会得到充分发挥。同时老师要信任学生,要敢于放手,不包办代替。在活动中放手不是放任,自主不是自流,老师还是要起主导作用,把活动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和哲理寓意引导学生始终贯穿其中

树立典型,为学生确定学习的样榜。为了加强对学生的影响力,为他们的思想、观念、行为等产生积极的、正面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将真实的、公认的、熟知的榜样人物展示给学生,从而转变部分学生的价值观。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的媒介也得到了拓广。在中职生的德育中,我们也要充分运用发展的教育媒介,在枯燥的讲解中,融入音频、视频等。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愉悦,加深巩固学习的实效性。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点之一,对于中职学生,由于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不好,使德育的难度大大增加。“老师忙死,学生烦死”的现象时常出现,德育的时实效性也亟待解决。从学生的自身需求出发,选取学生更感兴趣的德育素材,采用易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中职德育课程实施的实效性大大增强。培养出新一代爱岗敬业、技能过硬、适应社会发展的中职生。

上一篇:职业学校要找准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契合点 下一篇:初探英语高效课堂构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