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时间:2022-06-10 04:18:05

浅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南和县三思学区东大小学 河北 南和 054400)

【摘 要】素质教育的实施是当今现代教育的主要渠道。实施素质教育,可以摒弃以往应试教育的不利因素,以提高人的综合能力为基础。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和渠道,把学生培养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型人才。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采取多种形式以提高同学们的各项素质。对于小学生而言,较早地实施素质教育更是为以后培育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素质教育;实施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重智育轻德育、重讲解轻学习、重课内轻课外、重“学会”轻“会学”的现象,束缚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下面我谈几点看法。

1. 从思想认识上认清小学数学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开发儿童的潜能,充分调动儿童大脑中的积极因素,把儿童本身所具有的自然素质、心理素质以及与之相联系紧密的社会文化素质激发出来。小学数学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具体而言:数学学科的严密性和趣味性,是开发儿童大脑的有利因素;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这对开发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具有特别重要意义;数学学科中的爱国主义内容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2. 加强双基能力培养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小学生数学素质的高低,可以从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数学技能的运用程度两个方面来综合评价。在基础知识的教学中,知识点是基础,必须扎实地掌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概念、法则、性质、定律和计算方法等基础知识,都要在学生自行探索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恰当的引导点拨,使其具有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要使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能深刻地理解,且能牢固掌握,灵活运用,并且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十分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既要加强外在的动作技能训练,如使学生正确地学会使用学具,熟练地掌握操作步骤;又要强化内在智力训练,如加强口算能力,培养心算技能,加强解题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具体的解题方法和步骤等,通过训练要达到技能熟练。

3. 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培养 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参与某项活动和渴望探求真理,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意识倾向。学习兴趣与学生的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学习入门的先导,是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特别是小学生,对学习数学是喜欢愉快,还是厌倦畏难,直接影响知识的掌握和智力、能力的发展。教学中,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①以教师愉快、喜悦的情感影响学生;②以教学方法的生动性、启发性吸引学生;③以鼓励、表扬的方式激励学生;④以学生思维的成果刺激学生的认知内驱力;⑤以学习目的教育启发学生的求知需要,以便形成长期的稳定的动力和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加强品质修养的起点。儿童的可塑性很大,小学阶段是各种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科学引导,巧妙地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根据数学课的特点,小学阶段主要培养以下习惯:①上课认真,注意力集中;②认真阅读课本;③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探索和思考;④敢于大胆发言,勇于质疑问难;⑤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善于从不同渠道获取知识;⑥与人合作,知识互补;⑦作业整洁、格式规范、计算细心、解答正确、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作业。

4. 重视教法,指导学法 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选择教法要讲求实效。在一节课中,究竟采用哪些教学方法,要从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有利于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的实际出发。着眼点要放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有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和提高等方面。改进教法,要重视使用教具、学具,使教学更符合儿童从感性到理性这一认识事物的规律。改进教法,要重视教学手段现代化,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现代化教学媒体,提高教学效率。改进教法,要重视学法的指导,要指导学生掌握好阅读课本的方法、观察的方法、操作的方法和思维的方法。

5.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是面向全体学生,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整体发展,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自由的、和谐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体现素质教育的全面性,通过传授数学知识和技能,利用数学所具有的价值和数学思维的特点来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对于优等生,教师要竭力创造条件,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和才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数学基础差的学生要多关照,课上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开拓思维,发展思维,尽量给他们更多的参与机会,并通过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增强学习信心,从而逐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

6. 给学生以空间,培养创新能力 创造需要时间,更需要空间。学生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才能感悟出数学的真谛。才能逐渐养成创新的习惯,才能培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离开了空间、离开了学生的活动,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现代教育观认为,创新是现代人的根本特征。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只有具备了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具有创造力,才能不会成为“书呆子”,才能有所成就、有所创造。由此可知,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者特殊使命。在基础教育阶段,小学数学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让学生从小就具有厚实的创新基础。因此,在教学中,要突出以下两点:一是注重对学生一般能力的培养,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表达力、操作力等,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打好基础。二是充分挖掘创新活动的内容,把握机遇,采用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创新”的实践活动。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主阵地。更新观念是关键,学生是中心。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又注重能力的培养,发展思维,培育创新;既重视学会,更重视会学,这是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体现。

上一篇:浅析如何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下一篇:让经典浸润孩子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