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相关分析

时间:2022-06-10 01:47:50

15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相关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血液生化指标检测指标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组与80例健康人对照,进行ALP、AST、GGT、ALP、TG、TC、HDL-C、LDL-C及血清铁、转铁蛋白及血清铁蛋白等指标检测。结果 轻度组检测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和重度组的观察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p0.05或p0.01)。结论 以上血液生化指标的检测在NAFLD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同时对该病的病情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生化指标; 相关分析

[中图分类号] R25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2-337-01

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s,NAFLD)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却以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症[1]。为进一步探索实验室血液生化指标在该病诊治的意义,我们对15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的临床血液生化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诊治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50例,其中男性67例,女性83例,年龄22-60岁,平均年龄37.9岁。选取8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其中男性37人,女性43人,平均年龄38.2岁。根据B超的结果将150例患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组,轻度组89人,中度组52人,重度组9人.150例患者均无嗜酒史和明显的肝损害因素。所有病例诊断符合2003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组制定的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标准[2]。

1.2 实验方法 血液生化检测相关指标采用西门子公司提供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均来源西门子公司。血清铁和血清铁蛋白分别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转铁蛋白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

1.3 标本收集 所有检测对象禁食12h,次日早晨空腹抽取静脉血6ml,放入促凝管30min后,离心15min,吸取血清备检。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资料应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

2 结果 结果见表1。表1结果显示:①轻度组的ALP、AST、GGT、ALP增高,但增高不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中度组和重度组的ALP、AST、GGT、ALP明显增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②轻度组的TG、TC、HDL-C、LDL-C与对照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中度组和重度组的TG、TC、HDL-C、LDL-C与对照组比较,p0.05或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HDL-C与对照组比较分别呈下降现象。③轻度组的血清铁、转铁蛋白及血清铁蛋白增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中度组与重度组的血清铁、转铁蛋白及血清铁蛋白增高,与对照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肥胖、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等的高发,其患病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据有关报道[3],全球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率为17%-33%。我国各类人群的发病率高低不一,王洪珍等报道从事个体户的2866人中,患病率为32.97%。陈敏等报道的患病率为8.79%。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全球性疾病,累及世界范围内大量的人群。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但目前普遍认为与脂肪因子的异常作用有关,代谢综合症是该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胰岛素抵抗在本病的发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4]。该病的预后可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严重威胁生命安全。有研究表明[5],造成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性的特征是甘油三酯的蓄积,甘油三酯是由甘油和3个脂肪酸(FA)分子脂化而成。供甘油三酯合成的FA的量取决于来自周围脂肪组织分解的,或食物等的游离脂肪酸(FAs)。当甘油三酯的形成超过其输出以及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形成减少时,便蓄积在肝内。有资料显示[6],铁的代谢异常与本病有着密切的关系。肝脏是储存多余铁的主要器官,铁的主要毒性是启动和催化氧自由基,从而破坏肝细胞的细胞器造成肝细胞死亡。而肝细胞死亡又进一步加重铁的存积。另外,铁的过载也可导致糖耐量的降低,血糖升高又能间接引起肝的脂肪化。

综上所述,以上各项实验室血液生化指标的检测在NAFLD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同时对该病的病情诊治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本文的各项检测数据显示轻度组检测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中度组和重度组的观察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有利于该病的早期预防,进而在有针对的制定科学的运动处方和合理的饮食结构等措施上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YakaryilmazF,Guliter S,Savas B,et al.Effects of vi-tamin E treatment on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alpha expression and insulin resistance in patients with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resullts of a pilot study[J].Intern Med J,2007,37(4):229-235.

[2] 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诊断标准[S].中华肝脏肝脏病杂志,2003,11:71.

[3] 瞿佐发.脂肪肝诊断、发病机理研究进展[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9,26(3):72-73.

[4] 乔汉臣.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研究进展[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6,23(6):630.

[5] Sanyal AJ.Mechanisms of disease:pathogenesis of non-alcoholicfatty liver disease[J].Gastroenterol Hepatol,2005,2(1):46-53.

[6] 弭希峰,黄子成等.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铁、转铁蛋白、血清铁蛋白水平测定[J].上海医学,2006,27(11):517-518.

上一篇:四种血源性传染病指标检测的分析 下一篇:高频超声对跟腱损伤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