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四抓”,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时间:2022-06-10 01:40:16

关注“四抓”,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传统到现代,从理想到现实,从观念到行动,从外在到内涵,要取得实质性进展,必然会碰到许多难点问题。这些难点往往是课改的关键点、社会的关注点、课改向纵深推进的突破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就是问题之一。针对这一现实情况,我校围绕“如何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管理水平,指导、引领教师扎扎实实上好每一堂课,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这一核心问题,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具体通过四抓(抓学习、明目标;抓听课、找问题;抓评课、促指导;抓教研、促反思),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 抓学习,明确课堂教学目标

在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的基础上,我们立足“观念先行,学习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学校领导带头学习的前提下,每学期要求并引导教师做好以下四个层面的学习:①从宏观角度让教师明确课程改革的目标及教育教学的目标。引导教师学习新课程理念、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知识和原理。②从专业教学角度让教师把握年段教学的内容和目标。每位教师必须学习学科《课程标准》,研读所授学科年段教材。③从微观角度让教师明确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督促教师深入研读每一单元,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授课计划,要做到“上明新课标,下联新学情”。④从教科研的角度让教师明确如何将教科研的目标有机渗透到每一学段、每一课时的课堂教学目标中。要求教师立足自己的研究课题、结合相关学科进行教法、学法的学习。在此基础上要求教师在制定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时,还应做到四个精心: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结构,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精心了解学情,根据学情设计内容;精心设计教法与学法,针对年段特点;精心设计练习与作业,体现内容精、分层设计、形式多样。

2 抓听课,把好课堂教学脉搏

2.1 听常态课,在真实的课堂情境中诊断评估。随堂听课总是在教学常态下进行的,教师很少提前刻意做好准备。这样的课能展示出真实的课堂情境,便于客观了解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情。

2.2 听评优观摩课,在激烈的角逐竞争中推陈出新。在听随堂课诊断的同时,学校还每学年有针对性地组织一次校内评优观摩课,让广大中青年教师立足课堂教学主渠道,大胆竞争与展示,从而引领、培养教师走出学校锻炼成长。通过评优观摩,一方面,一些教学中急需探寻解决的问题,通过课堂设计与展示得到了解决;另一方面,很多教师在竞争中不断发展成长。近三年来,在学校评优的基础上,各科教师多次参加省、市、区课堂教学比赛并获奖。

2.3 听调研课,在反复的探索研讨中努力前行。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目前我校有省、市及个人课题多项,涵盖了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为了研究、探讨教学中的问题,立足课堂,了解进展情况,学校把课题组成员与校领导深入课堂听调研课作为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又一有效途径。

3 抓评课,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3.1 引导教师自评。授课结束后,我们要求教师面对同行或专家评述自己对课堂教学的总结与反思,自评的内容包括对教材的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的设计与实施的情况,以及教学中的亮点与不足,自评时要求教师注重把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抓住教学中的得与失,有重点有层次地进行评述。通过进行自评,教师提高了自身的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

3.2 安排小组互评。授课结束后,我们总是以教研组为单位,由组长组织教师进行互评,最后集中反馈,这样有利于促进教师全员参与评课,这种多向信息交流为授课教师提供了更多改进教学、全面发展的方法与策略。互评的过程又是评课教师相互学习吸纳、借鉴反思、提升发展的过程,它打开了教者与评价者相长的通道,开启了教学智慧大门。

3.3 邀请专家点评。在实际听课后的评课活动中,我们还多次邀请校内外专家进行点评,专家从理论与实践的层面相结合,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全面客观的评价,及时解答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的迷茫与困惑,促使教师不断反思课堂教学,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4 抓教研,寻觅课堂教学策略

4.1 抓课题研究后的反思。我们要求课题组的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研究实验过程中要不断反思,探寻课题研究对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师生负担方面的可操作性的方法,提高研究的实效性。

4.2 抓教研活动中的反思。学校以教研组、备课组为依托,在开展专题教研和校内常规教研的活动中立足课堂教学,不断引导教师反思,寻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新途径。

4.3 抓阶段测评后的反思。针对每天学生作业评改后的问题,我们要求教师针对问题进行反思,调整教学目标,做好补困帮扶工作。在此基础上,每单元、每月教学结束后,要求教师根据教材学科特点进行阶段测评、分析某一阶段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整体掌握情况,找出优劣不足,反思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探索高效务实的教学策略。

上一篇:浅谈中学物理教学激趣方法 下一篇:《巩乃斯的马》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