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院校学生个性心理问题和择业心理问题研究

时间:2022-06-10 12:32:35

中职院校学生个性心理问题和择业心理问题研究

【摘要】 职校学习时期是职校生从心理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是他们的个性人格趋于定型的时期,也是进行心理教育的最佳时期、关键时期。心理教育在职业学校素质教育体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核心和中介。现在最为关键、最为迫切的是,职业学校要高度重视心理教育,科学实施,积极探索,整体推进,狠抓落实,提升水平,创建特色,努力开拓心理教育的新境界,把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 中职院校;个性心理;择业心理

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个性心理问题

1.缺乏应有的积极理想和追求。不少职校生在进入职业学校时就觉得自己是被淘汰的或者被遗弃的人,认为自己是将来没有出息、事业上难有作为、几乎没有什么希望的人,往往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政治思想上不求进步,学习上不思进取,生活上自由散漫。一些职校生抱着混世度日的心态打发人生,甘愿沉沦,听天由命。

2.社会适应能力较弱。现在的职较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受到来自长辈的过分关爱,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难以顺利适应职业学校的集体生活。由于缺乏集体生活的磨练,职校生社会生活经验比较少,社会认知方式不够合理,往往对社会现象缺乏理智的判断,分不清哪些是对的或错,哪些事情对自己人生发展来讲是最重要,哪些在目前又是次要。面对快速多变、纷繁复杂的社会,职校生比同龄优势群体的学生显得更加困惑和无所适从。

3.人格尊严受到严重损害。由于初中阶段学业成绩的不理想,不少职校生的人格尊严得不到认同。社会上很多人都忽视职校生,他们成了世人眼中“不上进的顽劣,是老师眼中不可教的孺子,是家长眼中“没希望”的一代,是亲友眼中“不学好”的典型,是现实社会中“多余人”的代表。可以说,与普高生相比,职校生的人格尊严问题比较突出。

4.不良性格特征普遍存在。从当前职校生个性塑造的实际情况看,狭隘、妒忌、暴躁、敌对、依赖、孤僻、抑郁、怯孺、神经质、偏执性、攻击性等不良的性格倾向已经成为相当一部分职校生的个性心理特征。一些职校生可以毫不犹豫或毫不内疚地说谎、欺骗、敲诈或偷盗,边缘性人格、双重人格、物化人格等并不少见,性、分裂性、戏剧性等人格障碍倾向在一些职校生言行举止中也有明显表现。

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择业心理问题

1.择业依赖退缩心理。虽然现在实行的是“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许多职校生还是寄希望于学校或家长帮助解决自己的就业门路或去向。对于职业学校承诺保证毕业推荐就业的那些专业,职校生往往是十分喜爱、情有独钟。这也说明不少职校生在内心深处还是惧怕或不愿意自主择业,更缺乏创业精神和能力。

2.择业紧张焦虑心理。能不能顺利就业,成为许多职校生的一大心病。一些职校生担心自己的学历低,专业技能水平低,害怕“毕业就是下岗”,有的职校生甚至为此寝食不安,有的职校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没兴趣,自己又没有办法改变现实,整天心绪不宁、唉声叹气、愁眉苦脸。

3.择业思维定势心理。一些职校生为所学的热门专业所困,希望找到有社会地位的、体面轻松的、收入高待遇好的理想的就业岗位。一旦要放弃所学的专业,一些职校生就显得无所适从,心理极度矛盾。

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职校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多种多样,其产生的原因也比较复杂,非只言片语所能透析。初中阶段学习生活的不良经历、教师以及家长的教育观念方式不当、普遍存在的社会认知偏见、特殊的时代和社会环境、特别的职业学校专业教育、特定的青春期年龄阶段和独特的身份,再加上一些职业学校所做的工作不尽如人意,都使得职校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多样,更加普遍。这也说明职业学校的相关工作必然具有长期性、系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需要说明的是,所要分析的是当代职校生存在的一般性的心理问题,没有去探究职校生中存在的比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所提及的这些心理问题基本上属于成长性、适应性的心理问题,是职校生心理发展过程中的问题,通过实施科学、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这些心理问题是完全可以而且能够得以妥善解决。主要是从存在问题的视野来认识职校生的心理现状,为职业教育寻求心理依据,从而有利于加快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更好地推进和深化职业学校素质教育。限于篇幅,关于职校生的一般心理特征、存在的心理优势和心理潜能开发的研究笔者将别文探讨。

参考文献

[1]贺文瑾.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J].晋城学院学报.2006(3)

[2]陆保良.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8(3)

上一篇: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状态及其对策研究 下一篇:大学生建站技术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