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疗法治疗紧张性头痛

时间:2022-06-10 12:18:14

综合疗法治疗紧张性头痛

[摘要]目的:观察小针刀综合疗法治疗紧张性头痛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55例紧张性头痛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对照组(25例),采用针灸、按摩方法治疗;Ⅱ组为针刀组(30例),用针刀综合疗法,两组治疗前后均采用VAS法评定疼痛程度。结果:针刀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程度评分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综合疗法治疗紧张性头痛是一种见效快,疗效好、安全性强,副作用少的治疗方法,临床上值得推广。

[关键词] 小针刀;综合疗法;紧张性头痛

[中图分类号] R7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2(a)-030-02

紧张性头痛(TTH)又称为肌收缩性头痛,是慢性头痛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也是一种难治性疾病。自1996年以来,采用小针刀综合疗法,对门诊和住院病人符合紧张性头痛诊断标准的30例进行治疗,同时与中医针刺加按摩疗法进行了对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55例,男26例,女29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66岁,平均41.6岁,病程最短的4个月,最长的12年。

1.2诊断标准

参照1988年国际头痛学会分类标准。临床特征主要有:①多数患者为两侧头痛,多为两颞侧、后枕部、头顶部或全头部疼痛。检查时发现颈后部、枕部、肩部肌肉有压痛点,有时可以摸到一个或多个硬结节。②头痛性质为钝痛、胀痛、压迫感、麻木感或束带样紧箍感。③头痛强度为轻中度,很少因头痛影响日常生活。④头痛连绵不断,长年累月,很多患者的症状可长达10~20年。⑤虽整日头痛,但1 d之内头痛可逐渐增强和(或)减轻。⑥常因劳累、激动、失眠、焦虑或忧郁、月经来潮等因素使头痛阵发性加剧。

1.3评分标准

疼痛程度以视觉模拟评分(VAS),5~8(平均5.8±1.5)分。

1.4排除标准

主要为:①感染性发热性疾病;②严重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③颈颅部肿瘤、结核等;④五官科及颅内疾病引起的头痛。

1.5治疗方法

1.5.1针刀组

1.5.1.1让患者反坐于椅子上,双手叠放在椅背,头呈前屈位,充分暴露后颈部枕部。

1.5.1.2定点在枕部上项线及下项线处寻找压痛点,尤其注重枕大神经、枕小神经、第三枕神经、耳大神经的神经出口处,以压痛明显处定点,检查颈椎棘突的附着点和横突,如有压痛、结节、条索做为定点,这些点即是劳损、粘连、结疤、挛缩的部位。一般选3~5个点,用甲紫做好标记。

1.5.1.3操作①常规备皮,消毒、戴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取2%利多卡因5 ml,曲安萘德 10 mg,川芎嗪40 mg,生理盐水加至10 ml,对上述治疗点进行局部浸润麻醉。②针刀操作,在枕大神经、枕小神经或第三枕神经及耳大神经压痛处做针刀,选用朱氏平口4号针刀,刀刃方向与神经走行方向一致,针刀与颅骨平面垂直刺入,直达骨面,稍提针刀先做纵向剥离,再做横向剥离,调转刀口90°,切开深筋膜2~3刀,刀下有松动感出针刀,注意针刀不要离开骨面,切入不可过深以免伤及脊髓。切刺后腱弓时不要太深,感到通过皮下在筋膜上有“擦”“擦”的切开感即可。在颈椎压痛点做针刀,刀口线与椎体平行,针体与皮肤垂直刺入,边探索边进针刀,遇到硬节切开,遇到条索松解,遇到瘢痕铲除,遇到挛缩切断一些纤维组织,直达棘突或椎板或横突,软组织松解后出针刀。术后创可贴覆盖。1周治疗1次,一般治疗2次。有的患者1次即可痊愈。

1.5.1.4手法治疗若枢椎棘突、横突有硬结、软组织钝厚,针刀松解后应配合手法矫正颈椎1~3后关节,常可提高疗效,防止复发。因为颈椎上段关节紊乱常是枕后软组织劳损的原因,同时椎置不正亦会压迫或刺激颈2~3神经前后支而表现头痛。采用安全可靠的两点一面复位法,操作方法如下:

令患者仰卧治疗床上,头顶靠近床头,术者立于床头。一手掌压于患者一侧面部,另一手掌置于患者枕后,食指勾拉枢椎棘突,拇指推顶枢椎同侧横突,与另一手配合令患者头颈向一侧转至最大限度,两手同时用力-压面部、推横突,此时可闻关节弹响或拇指有移动感。注意若棘突向右偏歪,则头向右转,手压左面部,推顶右侧横突。反之应向相反的方向操作。

1.5.2对照组

1.5.2.1针刺处方主穴取百会、太阳、合谷,配穴风池、风府、肺俞、大椎、足三里、太冲、内关、丰隆等。中等强度刺激,留针20~30 min,每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

1.5.2.2推拿按摩患者端坐位,先采用点穴通经预备手法,然后运用揉、滚、点、按、拿、指压点穴法,每次30 min。每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

1.6观察指标及评定方法

疼痛程度评价,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log swalw,VAS)。其中重度疼痛7~10分,中度疼痛4~6分,轻度痛1~3分,无痛0分。

2结果

治疗前后相比,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序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两组治疗后比较,针刀组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疼痛程度均有改善,而以针刀组改善更为显著,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无一例出现治疗副作用。见表1。

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颅周肌肉障碍在TTH病理生理中的作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头颅肌肉和颈部肌肉的收缩是产生TTH的主因。近来的研究发现,肌肉收缩与头痛之间是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的关系,国外研究显示TTH患者斜方肌,颈后肌紧张度均明显高于正常试者(P

枕颈交界区肌肉的神经分布比较广泛,椎动脉与静脉及神经于枕下三角部分,一并穿入后枕寰膜时,曲折较大,易引起管腔狭窄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我们在工作时恰恰是取头前屈位,时间久了必然影响枕颈部的动态和静态平衡。当外伤,劳累和持久的静力使枕颈部肌群受到损害后,就会发生痉挛、结疤、挛缩肌紧张、结节和阻塞,就能刺激和压迫枕大、小神经及椎动脉,引起头昏、头痛、僵硬、肩痛等症状。消炎镇痛液中曲安萘德,川芎嗪和利多卡因对缓解无菌性炎症、解痉止痛、防止再粘连,改善局部微循环有确切的作用。枝川先生研究证明,肌硬结是一种(防御性反映)炎症,将类固醇注射于肌硬结内,可使细动脉(或细静脉的基底膜)的血管活动亢进,使血液涌入停滞的循环系统,可以挤出凝集的白球团块而恢复血流,并不再复发,可使该硬结和压痛消失。针刀通过对紧张痉挛的肌纤维部分切断,将粘连的软组织分离松解,瘢痕组织铲除,结节进行切开,从而解除了软组织病变造成对血管、神经的压迫和刺激,消除了过度的肌张力。改善了局部的微循环,针刀还通过对机体的局部刺激可直接刺激神经感受器引起神经反射,通过信息反馈,对机体起到整体调节作用。另外针刀刺激可使中枢神经系统啡肽类物质升高,达到镇痛作用。微循环的改善使局部血液、能量得以补充或调整,代谢产物得以排泄,从而恢复了头部的正常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实现了“以松致通,通则不痛”的目的。手法治疗使发生微小移位的关节或软组织位置关系(筋出槽)得到复位,恢复有障碍关节的正常运动功能,巩固和扩大了针刀松解的效果。消炎镇痛液止痛效果快,针刀和手法治疗远期疗效好,三者相互协同,取长补短,所以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李仲廉.临床疼痛治疗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387.

[2]王振金,李英杰,陈恒年.紧张性头痛患者椎-基底动脉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3,9(2):67-69.

[3]朱汉章.针刀医学原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

[4]黄开斌,胡贤荒.中国针刀学[M].世界医药出版社,2000.4.

[5]韩济生.针刺镇痛原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02-103.

[6]张虎修. 中西医结合手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 2006,3(26):93.

[7]孙肖雷.颈椎病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4):18.

[8]韩玲玲,王艳. 中西医结合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84例[J].中国医药导报, 2007,4(3):23.

(收稿日期:2008-12-15)

上一篇:150例颈椎病CT表现分析 下一篇:乳癖散结胶囊伍用他莫昔芬治疗乳腺增生病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