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时间:2022-05-11 07:32:16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国标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20课。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中生字、词的含义及关键词饱含的感情。

2.理解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初步体会诗歌表达中的部分艺术手法以及炼词的精妙。

教学准备:

有关长征的音频、视频、图片、背景资料,课件

教学流程:

一、感知“长征”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聊了聊长征和,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七律・长征》(板书课题)。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说: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你们该怎样来读题目?(反复读好课题)

2.红军远征历时一年多,行程二万五千里,而仅用56个字就概括了这其中的一切。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诗吧!(师配乐朗诵)听了这首诗,长征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交流粗浅感受:红军长征非常艰难……)

【设计意图】课始直接点题,老师通过名人评价、有感染力的配乐诵读,把现代的课堂一下子拉开时空的距离,使学生感知诗歌在特定历史情况下所蕴含的情绪,让学生的情感一下子投入到诗歌中去,投入到课堂中来。

二、感受“远征难”

1.在这首诗中,用了一个字形容长征,哪个字?(板书:难)

你们是从哪些字词中体会到长征的艰难的,体会到这的的确确是一次历经千辛万苦的远征?请你读读诗,边读边想象。(学生自由读诗)

2.交流体现“难”的词句,理解有关词语并指导朗读。

翻山越岭

(1)五岭逶迤:五岭不是一座山,是五座山连在一起,长达1000多里。

①红军战士翻过了一座山,眼前还是一座山!越过了一道岭,迎接他们的还是一道道山岭啊!(导读:五岭逶迤)

②当时红军战士仅仅是翻越山岭的困难吗?他们的境况是前有阻拦,后有追兵,不能停下片刻休息!白天,他们要全速行军,夜晚,手执火把也要?摇?摇?摇?摇,烈日炎炎,他们要?摇?摇?摇?摇大雨滂沱,他们也要?摇?摇?摇?摇。而所有这些山路,红军战士全靠双脚飞速地翻山越岭,难不难?(再读五岭逶迤)

(2)乌蒙磅礴:乌蒙山高大险峻的样子。

①乌蒙山海拔高达2300多米,你爬过山吗?你们的吴中区第一高山穹窿山海拔不过二三百米,这乌蒙山可相当于10座穹窿山的叠加啊!(指读:真是高大险峻啊!)

②红军战士仅仅爬山吗?为了作战的需要,他们还肩上扛着沉重的枪弹,背上背着军需物资,手里拉着牲畜,真是举步维艰啊!(指读:乌蒙磅礴)

嶙峋的山石把一双双草鞋都磨穿了,这样的行军是何等的艰难啊!(齐读)

(3)岷山千里雪:海拔最高处达5000多米,红军翻越的山岭也在3000米以上,山腰上常年积雪。

①听他读这个词语,你脑海里浮现了怎样的画面啊?你仿佛还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

②行军、作战了近一年的红军战士,此时身上穿的是?摇?摇?摇?摇,脚上是?摇?摇?摇?摇,天寒地冻,饿了、渴了只能?摇?摇?摇?摇,很多的战士就长眠在这巍巍雪山之中啊!

(4)对于边行军边作战的红军将士来说,在缺衣少粮的情况下,要翻越这样一座座充满艰险的崇山峻岭,没有顽强的意志力,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啊!(导读)翻越其中的几座山已是如此之难,何况是主席说的――万水千山呢?(引读:万水千山)

渡江涉水

(1)长征途中,红军一共渡过24条河流,在诗中写了其中的两条,分别是――金沙江、大渡河。渡江难在哪儿呢?

(1)金沙江:江面宽阔达100多米,水急浪大,每秒流速达5米。(感受一秒五米)

①你能用一些词语来形容水势吗?

(水流湍急波涛汹涌奔腾不息咆哮而下)

②不光我们可以通过查找课外资料,感受到渡江的艰难,其实,好好地读读诗句,读懂诗意,你也能感受到。指名交流:水急浪大,把高耸入云的山崖都拍暖了!

(2)大渡河:更是一个天险,桥下水流湍急。敌人占领了桥头,筑了碉堡,整个桥面只剩下13根铁锁链。

①(投视)你们看,大渡河上的泸定桥13根锁链横跨在100多米宽的江面上,两边是深山峡谷,看到这样一座桥,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你能用一个词形容吗?(心惊胆寒、心惊肉跳、魂飞魄散、提心吊胆)

是啊,这样的桥要过去实在是万分艰难,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导读)

更何况,对面是敌人的――(碉堡),他们正用疯狂的火力向我军战士扫射。要过这桥,真是难上加难啊!(齐读)

②那么,能不能不过这座桥呢?不能!因为这是唯一一条可以突出重围的道路,如果不能夺取这座桥,让红军主力胜利通过,那么,红军面临的是全军覆没的后果!正是因为如此,红军战士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主席在通过之后,如今想来,一股寒意还是久久留在心头。让我们一起读:大渡桥横铁锁寒。(指导朗读)

3.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不仅环境险恶,而且要面对敌人的枪林弹雨,要进行残酷的战斗。前有拦敌,后有追兵,空中是敌机的狂轰乱炸。我们的红军战士就这样跨过了一座座大山,淌过了一条条大河,翻雪山,过草地,走过了――万水千山。

同学们,这是怎样的一次远征呀?(学生自由交流:这是一次艰难的历程。这是一次考验红军意志的长征。这是一次惊心动魄的长征。

4.同学再来读题:长征。

在历时一年多的征程中,大大小小的战役400多次,平均每行军300米就会有1个战士牺牲。让我们一起走进――长征!(看视频)看了短片,你又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自主交谈)

【设计意图】结合课后的习题,让学生理解红军长征中所遇的艰难险阻。红军跋山涉水的艰难并不是我们生活中平时休闲中的困难所能比拟的,也不是学生凭空就能想像的,因此,凭借媒体和教师充分补充相关资料,在学生的头脑中再现当时的情境,通过朗读充分感知远征中的艰难险阻并把感知的内容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和反馈,加深对诗歌中“远征难”的理解和体悟。在理解和朗读的指导上是有层次的递进的,从字词表面的意思入手,融情入境,层层深入,结合当时的特定历史环境,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朗诵的水平和对诗歌内涵的把握。分版块的设计更利于学生学习和教师调控课堂。

三、感悟“不怕远征难”

1.同学们从诗句中充分地感受到了长征途中的一个个艰难险阻,但是仅仅是要通过这首诗歌告诉我们远征的困难吗?显然不是!他要表达的是什么?你又是从哪个词眼中体会到的?(板书:不怕。)

2.的确,在诗的首联就告诉了我们:红军不怕远征难!对待万水千山中的一切困难,都看作是――只等闲!让我们一起响亮地读出红军战士的宣言。

3.请你还是回到主席的诗中去,看看哪些字词撞击着我们的胸怀,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红军战士“不怕”远征途中所有困难的,把一切困难都看成是平常小事的?

(1)只等闲:只把它当作平常的事情看待。

把什么当作是平常的事情看待?一路遇到的所有困难,是啊,那崇山峻岭算什么?那激流险滩算什么?那枪林弹雨算什么?这需要一种怎样的大无畏的气概才能把所有的困难都等闲视之啊!这需要怎样的乐观的心态才能把所有的困难都等闲视之啊!

(2)腾细浪:(好像)翻滚的细浪;走泥丸:(好像)脚下滚动的泥丸。

①那绵延千里不绝的五岭山脉,那高耸入云的乌蒙山,红军战士都用脚一一丈量了,在英勇乐观的红军战士眼里,把它们看做是微泛的波浪和滚动的泥丸,这是何等的豪情啊!

②或许从表达的方法上,我们已读出了生动地运用了夸张的方法,夸张有两种,一种是把小的东西往大里说,一种是把大的东西往小里说。主席运用了哪一种呢?从这艺术的对比夸张中,你读出了红军什么品质?

(交流: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谁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指名读)

这正是在诗的首联写的。(齐读)

(3)更喜岷山千里雪。

①面对崇山峻岭,面对皑皑白雪,战士们想到的是远征的胜利啊!所以是――喜上眉梢,心里是乐开了花啊!

②是啊,红军战士一路征服了逶迤的五岭,征服了磅礴的乌蒙,征服了滔滔的金沙江,征服了凶险的大渡河,征服了高耸入云的千里雪山,让我们所有的情感都融入到这两句诗中去读――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③越过了这座雪山就意味着中国革命翻开了新的一页,红军成功地保存了有生力量,才使革命的火种在中国大地上熊熊燃烧。怪不得主席说――更喜岷山千里雪。

④同学们,在1935年10月给全体战士朗诵这首诗时,1934年8月,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时8.6万人,而今,胜利在望时,只剩下8千人。主席想通过这首诗,告诉战士们什么呢?(胜利在望了!充满信心,迎接新的挑战!加油!)让我们一起怀着喜悦、带着豪情再来读这一句。

【设计意图】把前面体会的“难”与后面挖掘的诗眼“不怕”相结合,两者遥相呼应,对比中更加能够体会到红军战士的英勇乐观的革命大无畏精神。通过对字词字面意思的理解,结合教师补充的课外资料与数据,让学生充分地在字词的理解中体悟红军战士的革命大无畏精神。并通过朗读感染学生情绪,让学生从诗词中走个来回,体悟情感,深入文本,再通过有感情地诵读,表现出对文本的理解。

四、体会诗歌艺术

1.我们通过朗读与交流,读懂了诗意,步入了诗境,体会了诗情。在红军跋山涉水的路程中,(出示红军长征路线图)面对敌人疯狂的围追堵截,红军的每一次胜利都是惊心动魄的,大大小小400多次战役,如果一一记叙,那恐怕不是五十六个字了,五六十万字也写不完啊,所以,艺术地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战役,向我们展现了红军一路远征而来的足迹。让我们一起随着的诗,穿越时空的隧道,用我们的心灵去触摸历史的脉搏吧!(配乐齐诵)

2.不仅是伟大的革命领袖,而且是伟大的文学家。我们刚才从“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感受到了红军战士的乐观、无畏。从“更喜、尽开颜”中品味到了红军战士胜利的喜悦和革命的豪情。还有哪些文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暖”、“寒”。)

这一暖一寒不仅仅是温度的体现,更大程度上是心情的外露。

(暖:红军大部队全部安全渡河,不费一枪一弹,就渡过天险金沙江,红军心里自然感觉喜洋洋、暖融融的;回想起这一精彩的胜利,也感到极大的喜悦。

寒:损失惨重的泸定桥一战,让人回想起来至今仍觉得心惊胆寒啊!不仅是铁锁的冰冷让人心生寒意,主席在三天之后走过这还弥漫这硝烟的铁索桥时,心里油然而生的是对牺牲的将士的哀思啊!)用心地再来读一读这颈联。

3.同学们,的这首七律长征,值得我们细细玩味的地方还有很多。他先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统领全诗,然后写红军战士一路跋山涉水,勇往直前,取得长征全面胜利,全军欣喜若狂。可谓是一气呵成啊!让我们好好地背诵下来,积淀在我们知识的仓储中,更铭刻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吧!(学生背诵)(此环节机动)

【设计意图】通过咬文嚼字,体会诗歌的凝练和一些表情达意的初步特点,也突破理解难点的瓶颈,结合当时背景深入作者的内心,激感的共鸣。诗词的精妙,以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气概,让学生在理性研读和感性冲击下找到其中的某个平衡点,激发学生研读的兴趣,也为今后的诗词教学关注表达的方式打下铺垫。

五、感叹“长征”精神

1.关于长征,我们了解甚少,今天仅仅是从一首诗中窥其一二而已。七十五载弹指一挥间,当年的长征历程已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对于这段血雨腥风的历史,对于在那艰苦卓越的年代中所凝结而成的一种精神,我们应该永远铭记!让我们一起深情地朗诵这首诗吧!(配乐齐诵)

2.这个单元是革命题材单元,相信同学们通过多种渠道了解了更多的革命故事,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对于这首诗,对于红军的革命,你的感悟会更加深刻!推荐大家查找、读读有关长征的诗歌、故事。

【设计意图】对于远离了一个时代的学生来说,仅仅通过一首诗、一节课来解读一段历史是远远不够的,课仅仅是一个开始,意犹未尽中留下更多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去深入。

上一篇:汉英文化中礼貌原则差异探析 下一篇:网络时代与外国文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