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际联动教研促进校本教研

时间:2022-06-09 09:32:37

摘要:针对目前校本教研活动时间短、被动听的人多、研讨人员积极性不高、活动前准备不充分、效果不好的实际情况,设计校际联动教研活动从而达到促进校本教研活动实效性提高的目的。

关键词:校际教研;校本教研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03-016-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3.03.006

一、问题提出

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其主要是研究教师教学实践中产生的困惑或问题,通过教师的个人思考、同行交流和专家的专业引领,解决困惑及问题。因此,校本教研是一种真正基于教学实情、教师自我的一种草根化研究。不久前,由江苏省常州市教学研究室和江苏省溧阳市教学研究室牵头,分别在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和溧阳市光华高级中学举行了化学校际教学研讨活动,目的是进一步开拓教师的视野,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推动校本教研活动。该活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现将本次活动的情况整理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二、活动的指导思想

改变传统的由市教研室组织全市性教学研讨活动或校本性(教研组内部)教学研讨活动形式,而是选择两所同一层面(都是江苏省四星级高中)的学校进行教研组间的教研活动,活动主要是根据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相互研讨,使校本教研活动更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以切实提高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三、活动的内容

1.前期准备

首先,根据活动的安排,各校教研组规定成员学习《中学化学教学设计及案例》、《中学化学知识探析与实验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等书籍,定好主题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由主讲人制作PPT对学习情况进行交流,每位成员根据交流和自学情况进行点评,以促进参与活动的教师教学理论与教学思想有一定的提升。其次,根据学校的教学进度确立备课课题,先由上课教师个人备课,在此基础上由备课组内进行第二次讨论,并将讨论稿印发到教研组全体教师手中,最后教研组内部对教案再讨论,形成共识后定稿。此过程加强了备课活动的合作性,促进教师对教材的钻研与思考。

2.课堂展示与讨论

根据前期的准备情况,决定由四位老师作为代表在江苏省北郊中学和江苏省溧阳市光华高级中学选择了《离子反应》、《氯气的性质》分别进行了课堂教学展示,同时也对课堂情况进行了全程实录(目的是为了评课时回放和积累资料)。听完课后相关人员聚集在一起对课堂情况进行讨论,先由上课教师交流课前的准备情况、上课过程中的感受和课后的体会,然后教研组内部教师结合各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进行讨论,由于活动前每位老师都对上课内容有很好的思考,因此,各位教师能在热烈讨论气氛中各抒己见,有不同观点的片段又将课堂实录再一次进行播放,边回放边讨论,使上课者与评论者都能有根有据。为了使讨论内容更好地得以落实,每次活动都有再体验的过程,也就是说根据评课讨论的情况,在对教学设计进行适度重整的基础上再一次选择相应的班级进行课堂体验,目的是将理性的思考在实践中体验。整个活动过程中常州市教研员吴老师、溧阳市教研员董老师全程参加,并给予了具体的指导。

3.活动总结

通过交流、讨论,大家对实验探究式教学方式在化学基本概念和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中的运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最后,常州市教研员吴老师作了《关于中学化学探究学习的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的专题讲座,对本次活动作了进一步的提炼。

四、活动的心得

通过本次活动,老师的教学观念得到交流、碰撞与更新,对教学的认识也有所提高,可以说收获很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要做一名有“新理念”引领的教育者

活动中,多位老师的发言体现出其深厚的教学理论修养、丰富的学科知识内涵和厚实的实践功底,为大家呈现了大量前沿而有实效的新理念,列举了许多鲜活而典型的真实案例,让在坐的各位老师都感受着新理念、新思想冲击,特别是用“大化学”的思想来设计课堂教学,用居高临下的思想和目光来看待化学课堂,不纠缠于具体的一条性质,而是在兼顾知识的条件下侧重于学生的能力,教给学生方法,即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和具备方法。

2. 教师要做一名有素质、能包容的合作者

教师的素质不仅在于有较高的文化素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习惯、积极的工作态度,更在于具有理性精神,有自己的特色,有自主意识,会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去思考、去行动,能使教育达到激发学生创造力、挖掘学生潜能的目的;而合作是指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方式。人类社会发展的从远古到现代,团体间的合作为一重要条件。因此,作为一名从事教学工作的人也必须注重与他人的合作,在合作中吸取他人之长弥补自身的不足。

3. 教师要做一名有智慧的实践者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也就是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丰富多彩、千差万别的个性世界。而我们教师面对几十个学生,就相当于面对纷繁复杂的天地,在课堂中如何创设更有效的情景、如何发挥教师导的作用、如何真正给予学生活动和表现的机会、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如何开展探究式学习、如何更恰当地引入实验等要有新的认识,体现出教师的设计,也就是体现出教师对内容的占有与认识,其实也是教师智慧的一种体现。例如学生在课堂中出现错误时,作为教师是如何分析的,是知识性错误?是表达错误?是不合理的错误?是思考不全面?是异想天开?还是未把握问题的指向?这就要体现教师的智慧。

4. 教师要做一名善于学习的实践者

学习是传承的一种途径,也是一个人积累经验的方法。学习能使教师的知识更渊博,走在知识的前沿,走在教学的前沿,可以将平时学习中的收获在自己备课和授课的思考过程中得以体现,不知不觉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5. 教师要养成反思的习惯

通过本次活动,参加的教师都强烈地感受到:若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即使他有几十年的教学工作经验,也只是一年工作的几十次重复罢了。例如现在每所学校都在强调教师的二次备课,其目的就是要求每位教师能在一次备课和实践的基础上再次反思自己的教学目标落实情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选择是否适当、教学的组织安排和教学进度是否合理、练习的训练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并对上课情况进行总结,对不足之处进行反思,对教学机智的技巧以及创新性火花进行记录等等,以便下次备课交流,共同享受和交流教学心得,达到整体提高的目的。因此,可以说经常进行自我体验、自我反思,是教师促进自己专业发展的明智之举。

上一篇:我们站在那,就很美好 下一篇:在动手实践中提升 在小组合作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