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贸保护主义解决举措

时间:2022-06-09 07:20:04

国际经贸保护主义解决举措

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势头强劲

近年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国为了保护国内企业或商品频频采用特保、反倾销与反补贴措施。2005年9月23日巴西政府对原产于中国的产品采取特别保障措施以保护巴西国内工业。2009年9月12日美国宣布对轮胎特保案实施为期三年的高额限制关税。9月17日美国钢铁公司要求对从中国进口的某些钢管征收最高90%的反倾销和反补贴关税。阿根廷表示或将参照此前巴西与美国的做法对原产于中国的汽车轮胎、离心泵、卷尺和注射器等产品展开反倾销调查,不排除对中国生产的小汽车用轮胎征收反倾销税。另外,根据商务部公平贸易局资料,2009年前三季度有19个国家和地区对于中国产品发起了88起贸易救济调查,包括57起反倾销、9起反补贴,总金额大概有102亿美元的规模,美国占57%。可见,特保措施、反倾销与反补贴已成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三大杀手锏,制约国际贸易的良性发展。

二、贸易保护主义及其常见做法

贸易保护主义,是在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竞争,并向本国商品提供各种优惠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国际贸易理论、主张和政策。在限制进口方面,主要是采取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种措施。前者主要通过征收高额进口关税;后者主要采取进口许可证制、进口配额制、外汇管制、烦琐的进出口手续、歧视性的政府采购政策等非关税措施来限制外国商品自由进口。这些措施是经济不发达国家保护民族工业、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手段;是发达国家调整国际收支、纠正贸易逆差的重要工具。当前贸易保护主义的新特点有:(1)手段由关税转向灵活、隐蔽、限制性强的非关税措施转移。(2)对产品的针对性越来越强。(3)所针对的国家和地区区分加强,针对自己直接、强劲的竞争对手加强保护主义政策,而对其他国家则适当放松,以期保护本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增强其在国际中的竞争力。

目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惯用的做法有特保、反倾销与反补贴措施。“特保”是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和“特殊保障措施”的简称。反倾销是指对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倾销所采取的抵制措施。一般是对倾销的外国商品除征收一般进口税外,再增收附加税,使其不能廉价出售,此种附加税称为“反倾销税”。反倾销调查是对企业是否存在违反公平竞争原则倾销行为进行调查,而特保措施是对在公平竞争条件下进口剧增对进口国产生的严重损害行为的一个贸易救济措施。反补贴作为WTO维护非歧视和公平竞争的自由贸易而赋予成员国的一项权利,一直是国际贸易制裁的重要措施。随着近年来许多国家相继承认我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且美、加两国相继修改国内反补贴法,将其适用于“非市场经济国家”,我国无疑将面临更多的反补贴诉讼。

三、应对策略

(一)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抵制贸易保护主义

在当前应对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对于当前出现的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救济措施,各国应当加强合作,按照G20峰会的要求,共同协调政策、共克时艰,慎重出台贸易救济措施,坚决不出台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

(二)在WTO框架下解决贸易争端,打击不正当竞争

对于明显的保护主义措施案例,坚决反对,主张诉诸了世贸,维护世界贸易秩序,反对个别国家操纵、双重标准和不正当竞争。比如美国一方面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在反倾销的调查、倾销幅度测算和倾销关税计算中寻找替代国,另一方面却对中国实施反补贴的调查。美国是金融危机的始发地,其经济总量远远超过发展中国家,是头号的经济强国,而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美国采取双重标准从技术上及其应当承担的责任上都是没有道理的。

(三)积极客观应对

我们应该辩证看待贸易摩擦,在承认其客观存在必然性的同时,要积极正面应对,冷静、客观地看待问题。应对贸易摩擦的过程也是中国产业进和我国企业提高产品竞争力“走出去”的过程。我国企业应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克服以量取胜,逐步增加出口产品的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另外,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救济措施,国家应尽快形成可行的国际贸易纠纷案件应对流程和处理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集中行业和国家力量,共同应对,避免孤军奋战和事后弥补。

同时,可根据情况,留意市场动向,做好主动出击,先发制人的贸易应对准备,以维护国家出口贸易安全和行业企业利益,牵制国外不合理贸易救济调查。

上一篇:国内对外经贸发展状况和政策走势 下一篇:世界农业品经贸地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