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联盟的知识转移动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时间:2022-06-09 04:22:53

【前言】基于知识联盟的知识转移动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知识联盟合作主体主要有三个,即政府、产业和以大学为主的研究机构,即 “三螺旋”创新模式,“大学、产业、政府三方在创新过程中密切合作、相互作用,同时每一方都保持自己独立的身份”。三螺旋理论对产业创新过程的描述指出,知识是产业创新的核心主线,以知识管理的角...

基于知识联盟的知识转移动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摘 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知识联盟成为企业寻求自身发展的一大战略手段。本文回顾了知识联盟的内涵及其模式。再以知识管理为切入点,探讨了联盟中知识转移动因及其对知识联盟的作用,并探讨了知识联盟中对知识转移的顺利进行造成影响的因素。

[关键词] 知识联盟 知识转移 联盟模式 影响因素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知识已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性资源之一。企业间依靠建立战略联盟的形式来实现知识在企业间的转移与创新,比企业自身创造知识更加经济有效。

一、知识联盟的概念和模式

知识联盟概念的产生源于贝克尔(Becker)和墨菲(Murphy),通过对知识分工模型的研究 ,他们将知识生产的累积效果引入劳动分工与经济增长的分析之中并提出了知识联盟的概念。知识联盟是指企业在实现创新战略目标的过程中,为共享知识资源、促进知识流动和创造新知识,与其他企业、高校或科研院所、政府之间通过各种契约或股权而结成的优势互补、风险共担的网络组织。

知识联盟合作主体主要有三个,即政府、产业和以大学为主的研究机构,即 “三螺旋”创新模式,“大学、产业、政府三方在创新过程中密切合作、相互作用,同时每一方都保持自己独立的身份”。三螺旋理论对产业创新过程的描述指出,知识是产业创新的核心主线,以知识管理的角度来看,产业创新过程所隐含的就是知识转移与知识流动。

二、知识转移及其动因分析

1.知识转移

Davenport和Pursak提出知识转移包括两大行动:将知识传递给潜在的接受者,并由接受者加以吸收利用。国内知识管理学者董小英(2004)从扩展知识价值的角度认为,知识转移是把实践证明有效的知识或技能应用到不同的环境中,以提高知识的产出和应用规模的过程。因此,笔者认为知识转移是知识接收者与知识提供者的互动,接收者通过各种渠道获得所知识,加以吸收、应用和创新的过程。

2.知识联盟与知识转移动因分析

对于知识联盟的形成动因,从以往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中,可以看出主要分为一下三类:资源互补理论,交易费用理论,组织学习理论和虚拟组织理论,战略管理理论。我们可以看到在宏观层面上的对联盟动因的分析已经十分充分,而对于联盟中的关键动作知识转移的分析则相对较少,笔者认为知识联盟尤其是知识联盟与知识转移之间是一种互相作用的方式,知识联盟是知识转移的存在基础,知识转移为知识联盟的长期发展提供了保障。

(1)知识联盟中知识转移的基础

知识联盟不同主体间的异质性提供了知识转移的自然基础,左美云认为知识转移是知识势能高的主体向知识势能低的主体转移知识内容的过程,这个过程伴随着知识的实用价值让渡。而联盟体之间的利益互补则构成了知识转移的社会动力基础,并且知识转移的顺利进行为知识联盟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保障。

(2)知识转移为知识联盟的长期发展提供了保障

知识联盟中的知识转移可以产生协同效应,同时,知识转移的接收方还可以运用发送发的知识倍增自身的知识和竞争力,即杠杆效应,知识接收方还可以获得“溢出效应”。由此可见知识联盟中的知识转移能为联盟各方创造利益,提高自身竞争力,知识联盟中知识转移的顺利进行是联盟的稳定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三、知识转移中的影响因素

实践证明,知识转移并非畅通无阻,而是存在很多障碍。国内外学者认为影响知识转移效果的因素包括关系依赖以及组织内个人知识、知识的默会性、复杂性和特殊性、知识转移意愿等。.从知识转移的一般过程分析可知,影响联盟间知识转移的因素有知识,知识受方,知识供方,文化,信任以及转移渠道。

1.知识

知识联盟中的知识是否能够有效的转移,知识本身的特性是决定它可否被有效转移的首要因素。Grant认为知识的编码性和复杂性决定知识能否被有效转移。Simonin证实了知识的专有性和复杂性能影响知识的有效转移。此外,联盟中的知识转移是一个跨组织的转移,其转移规模与结构应与知识供方和知识受方之间的知识差距相匹配。因此知识对知识联盟中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为:

①知识的编码性,

②知识的复杂性,

③知识的专有性,

④知识差距。

2.知识供方的转移意向和转移能力

在联盟中,知识供方要传递的知识水平一定高于接受方的知识水平,而且要与接受者知识需求具有一致性时,知识转移才能发生。但是对供方来说通常有保护自身核心知识的意愿。因此知识供方对知识联盟中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如下:

①知识供方的知识和技术能力,

②知识供方是否愿意为联盟其他方提供知识和技术支持,

③知识供方是否善于为联盟其他方提供知识和技术支持,

④信任。

3.知识受方的学习意图和接受能力

知识联盟中的知识转移是一个双向的过程,需要知识受方的合作和吸收。由于知识的显现也总是伴随着大量的噪声,知识接受者寻找知识源的成本与接受者的知识积累和识别能力高度相关。然而每一个人理解、把握知识源的知识的能力不一样。因此知识受方对知识联盟中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如下:

①知识受方发展战略决定的合作意向,

②知识受方的知识和技术能力,

③知识受方是否意愿向联盟其他方学习知识和技术,

④知识受方是否有能力向联盟其他方学习知识和技术。

4.文化和转移渠道

知识是一定情境下的产物,嵌入在特定情境之中,因此知识转移必然受到情境的影响。从文化的维度看,就体现在社会文化性和制度文化性距离,文化距离,知识和组织文化的匹配性等。转移渠道是转移知识的手段,它的容量、速度和保真性直接决定知识传递的完整性。

四、小结

通过上文的研究,笔者认为知识联盟成为企业寻求自身发展的一大战略手段。知识联盟不同主体间的异质性提供了知识转移的自然基础,而联盟体之间的利益互补则构成了知识转移的社会动力基础,并且知识转移的顺利进行为知识联盟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保障。知识转移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本文主要论证了知识,知识受方,知识供方,文化,信任以及转移渠道对知识转移的影响,在后续的研究中需要对这几个因素的影响大小进行实证研究,并提出促进知识转移的政策和意见。

参考文献:

[1][美]亨利•埃茨科威兹.三螺旋―――大学•产业•政府三元一体的创新战略[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1

[2] T. H. Davenport, L. Piveak. Working Knowledge; How Organizations Manage What They Know[M].Boston: Harvard Buseiness School Press,1998.16一78.

[3]董小英: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知识转移:联想集团案例分析[J].中外管理导报, 2002,11:28-35

[4]左美云:知识转移与企业信息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5]Rulke D L, Zaheer S, AndersonM. Sources of managers knowledge of organizational capabilities[J]. OrganizationalBehaviorandHumanDecision Processes, 2000, 82(1): 134-149.

[6]Simonin B L.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process of knowledge transfer in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alliances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Sep2004, 35(5): 407-427.

[7]Ai Ling Chuaa, Shan L P. Knowledge transfer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in IS offshore sourcing[J]. Omega, October2006, 267-281

[8]GrantR.. Knowledge and the firm: overview[J]. StrategicManagement Journa,l 1996. 17(4): 5-9.

[9]Simonin, B. L..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process ofknowledge transfer in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alliance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004, 4: 679-691.

[10]林莉.大学-企业知识联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6

上一篇:大豆压榨利润季节性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英语广告欣赏与语言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