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高校发展路径在生态视域下的选择和实现

时间:2022-06-09 03:22:05

探索高校发展路径在生态视域下的选择和实现

【摘 要】 高校的发展路径是每个高校都必须面对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本文从生态学理论基础的角度,分析了减少高校之间的教师生态因子争夺,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最大效用、突出毕业生生态因子的差异化,提升就业竞争力,提高高校科研生态因子水平,保证有效的教育生态因子互动等的具体选择路径,以期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高校 发展路径 生态视域

1 以生态位理论为基础探索高校发展途径的重要意义

在我国的教育结构当中,高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就当前来讲我国的高校不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规模上都发展得较为良好,这位我国的高素质、高能力人才培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对于我国未来的建设与发展来说具有战略性的作用。所以,为高校的发展探索一条更加健康、更为协调、更为全面的道路,就成为了我国教育领域乃至整个社会领域所关注的问题。要想使高校在未来的发展道路更加良好,更加积极有效,就必须从生态学方面的研究着手进行,为高校探索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长远可持续发展道路。当前,人们在认识这个世界,改造这个世界的时候,生态学是一个最为重要的基本视角,并形成了人类生态学以及社会生态学等专门性的领域,在现代的生态学中,“生态位理论”的应用范围非常之广,同时它也能帮助高校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 生态视域下高校的发展道路

2.1 减少高校之间的教师生态因子争夺

生态视域下的高校发展道路,首先应当减少高校之间的教师生态因子争夺,降低由此导致的教师生态因子过度重叠。以往,高校方面对教师的管理,是一种纯粹的直线管理模式,在生态视域下这是应当得到改变的,要使教师能够有机会参与高校经营决策,进一步增强他们对于学校的责任感以及归属感。为了解决师资方面的缺乏,可以聘请一些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社会人士、专家学者作为客座教授。另外,在当前“一次性教育”已经成为了过去,难以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节奏,作为高校的老师,也就应当认清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缺陷,加强自我学习与自我知识能力结构调整。校方也要对教师的特长有明确的了解,以在课程安排的时候做到特长互补,在减少教师资源重叠与浪费的同时,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2.2 突出毕业生生态因子的差异化

如果将高校比作是一间工厂与企业,那么毕业生就是企业工厂的产品,企业的生产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其自身的产品,所以高校应当突出毕业生生态因子的差异化,以赢得更多的关注与信任。要突出差异化,其主要的措施是对高校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的方法进行改革,一方面要基于市场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进行考虑,尤其是要在专业与岗位的组合上多下心思进行研究,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高校自身的实际条件,不能盲目的拓展与变动。对于大多数高校都拥有的专业,应当在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多花功夫,以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强”。

2.3 提高高校科研生态因子水平

高校的发展,必须要联系到自身的创新能力,而高效的创新能力,又有很大一部分的支持力度来源于科研生态因子水平,所以提高高校科研生态因子水平,是提高高校创新能力的一个关键性途径。要达到这样的目的,不仅要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方法进行改革,还要对老师的教育培训方法进行改革。一方面,老师要对课程学科的发展动态进行动态性的掌握,另一方面还要在教学生中向学生进行最新理论成果普及与补充,增强教学过程当中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性,增强学生的课程专业学习的兴趣,通过增强老师与学生两方的知识能力,来提高学校科研生态因子水平。最后,要尽量的避免科研生态因子重叠,在同一种研究领域上不能重复的做同样的工作,可以将同一个领域划作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或是整体研究与局部深入研究,提高科研效率与质量。

2.4 减少高校生源生态因子竞争

客观来讲,我国当前的高校数量虽然较多,但是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数量却较少,仅有一部分的重点大学能够达到“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标准。很多的地方高校或是独立院校,就还根本满足不了这样的标准,这就使他们在招生的时候,会面临诸多的竞争。为了减少源生态因子竞争,高校方面必须要明确这身的能力定位与特色定位,以地方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为基本方向,培养人才,让学生能够在选择学校的时候看见未来在社会中的自身作用地位,增强学校对生源的吸引力。总之,不论是地方高校、独立院校,还是真正意义上的重点大学,都应当找准自身的定位,对生源生态因子分层次利用, 减小其竞争压力。

2.5 进行有效的教育生态因子互动

高校要想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发挥出潜力,表现出强劲的持续发展力,就应当与社会各界进行合作互动,以对社会资源进行调配与优化。一方面,高校应当与当地的企业以及政府进行交流沟通,构建起直接联系、互动合作的双向关系尽量的向政府争取政策支持,从社会人才培养、科学技术研发等角度出发,与社会企业共建研究、教学、生产一体化平台,提高学校科研成果到产品的转换率。对于定位与特色较为相同的地方高校,虽然存在一种竞争关系,但是却也可以是良好的合作对象,最简单的就是可以取对方之所长,建立适合的战略联盟。联盟下的高校,不仅要具有相互竞争的思想意识,更要有共同发展的思想意识,使整个联盟高校的竞争力都能够得到提升,提高自身的发展保障,这对于高校的长远发展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意义。

参考文献:

[1]易大方,李经天.我国民办高校发展路径的探索与展望[J].教育与职业,2010.11.

[2]王海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高校学科建设新路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

[3]李东升,陶容.地方高校学科专业优化发展路径的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9.

[4]黄德宽.找准立足点探索地方高校文科发展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09.8.

上一篇:信息技术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下一篇:桉树青枯病的简易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