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资助体系研究

时间:2022-06-09 02:15:27

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资助体系研究

摘 要:本文在对我国现行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资助体系运行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提出贫困大学生就业资助工作应当成为高校工作的重点,提出了建立健全贫困生就业资助体系、构建学业和就业相结合的就业资助机制、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加强贫困生综合能力培养等改进措施,以期进一步完善我国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资助体系,促进教育的公平公正。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就业资助体系

1 对国内外贫困大学生就业资助体系的分析与借鉴

近两年来,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备受关注。如何促进贫困大学生就业?一些国家采取了积极有效的对策:“目标工作税收信贷”政策――帮助贫困大学生建立实习记录。20世纪80年代,为降低自然失业率,美国联邦政府实施了目标就业政策。其中的做法之一就是实施“目标工作税收信贷”,对提供贫困大学生实习的雇主减免税收,发放暑期就业工作补贴等政策,帮助其建立就业实习记录;鼓励贫困大学生到艰苦地区从事艰苦行业或职业;通过向企业增收“教育培训税”来资助和培训贫困大学生,提高其就业能力;发展完善的高等职业服务,降低贫困大学生的就业成本。这些政策在不同国家都取得了成功,促进了贫困大学生就业,体现了社会公平。因此了解国外经验,对制定和完善我国贫困大学生就业资助政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内地高校中,厦门理工学院在帮扶贫困生就业上的举措值得借鉴。从2006年以来,厦门理工学院积极通过建立勤工助学信息库、启动就业训练营和出台贫困生就业资助实施办法等举措来帮扶贫困生就业。2010年该校提供校内勤工助学岗位300余个,发放勤工工资80多万元。此外,学校启动了校系两级大学生就业训练营,专门出台家庭困难毕业生就业资助实施办法,2010年,学校拨款12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报销贫困生在找工作时的简历制作和交通费等支出,一共帮扶344名贫困生。此外,山东省在2011年开始实施“扬帆工程”, 对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高校优秀毕业生每人资助6000元。同时,在高校帮助其就业的基础上,各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对上述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实施“一对一”就业援助,对其免费进行就业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

2 贫困大学生就业资助体系的机制运行研究

2.1 对高校贫困大学生认定机制的研究

高校自身认定,一般是在经过贫困生本人申请,经过学校各级部门审核之后,列出贫困生名单,根据贫困程度进行分类资助。长期以来,贫困生的认定标准一直没有科学、统一的认定标准,贫困生认定存在种种问题。部分高校在执行中是通过贫困大学生提供的资料和学生每月消费情况来认定,由于贫困生本人提供的资料可能不真实,导致认定的贫困生可能不准确。贫困生的认定应当做到以学校认定为主,生源地证明为辅,实行学生民主投票选举贫困生,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对已经认定的贫困生在每学期末及时根据其经济条件变化实施动态认定,促进认定机制的动态管理。

2.2 对我国高校就业资助情况的调查

1)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大学生的就业健康心理的培养和社会的稳定。贫困生在大学校园里时刻体会到消费上的贫富差距,从而产生一种自卑心理。此外,严峻的就业形势往往会给贫困生们造成较大的精神压力。在自卑、压抑的心理状态下,他们对成功就业往往缺乏信心,这不利于贫困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稳定。

2)贫困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关系着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良好运作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当下,部分银行由于“还贷难”,出现了不愿发放学生助学贷款的情况。因此,贫困大学生的顺利就业,直接关系到国家助学贷款的良性运行。同时,良好的就业率也是一个学校的办学声誉和社会认可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关系着一个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3)目前高校在贫困生资助政策上侧重经济资助,就业指导不多。目前高校在贫困大学生工作中把重点更多地放在构建和完善物质资助体系上,对贫困生就业问题重视不够。随着当前就业市场“买方市场”的形成,就业竞争加剧,贫困大学生就业人数进一步增长,高等学校应当随着当前的就业形势变化及时调整贫困大学生工作重心,切实帮助贫困大学生尤其是特困生就业,让他们在经济上脱贫,减少对社会的依赖,从根本上摆脱贫困。

4)高校心理辅导与就业联系不紧密,就业心理辅导范围有待进一步普及。

当下高校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都比较重视,也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针对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的专门研究和辅导仍然相当缺乏。尤其对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的科学把握不够,一些辅导工作多停留在表面,服务面狭窄。

3 贫困大学生就业资助体系构建的对策研究

3.1 建立完善的贫困大学生就业资助体系

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贫困大学生的就业资助除了目前国家已经实施的各种物质资助,包括奖学金、勤工助学、国家助学金、助学贷款、特殊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绿色通道等,还应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面向高校设立奖学金、助学金,比如山东省实施的“扬帆计划”,来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此外,出台相应的家庭困难学生就业资助办法,真正实现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的目标,即成功就业,摆脱贫困。

3.2 对贫困大学生实施就业指导导师制度

目前,高校一般通过就业指导课程、辅导员指导、专家讲座等形式,培养积极向上的就业观。可以尝试对贫困大学生就业实施就业指导导师制度,一对一指导。与高校一般职业生涯规划比较,针对贫困生实行的就业指导导师制度,可以全面了解某一学生的动态情况,通过深入了解、跟踪指导,为贫困生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帮助贫困大学生在就业中少走弯路,克服自卑、焦虑等不良心理,以积极的就业心态去迎接美好的明天。

3.3 加强贫困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会比较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单靠过硬的的专业知识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一方面,高校辅导员、班主任或是一对一指导老师要鼓励贫困生参加集体活动,鼓励贫困生参与组织班级活动等。另一方面,贫困生在校期间要积极主动参与各类校园文化活动,有意识培养自身综合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联系企业为贫困生提供实习机会,通过暑期参加实习增加社会实践经验等等。总之,贫困大学生应不断优化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自身能力,增强就业自信心。

参考文献:

[1] 黄琴.高校学生资助体系下贫困生就业力的培养.科技视界,2012(19).

[2] 丁德智,吴芮凌,赵燕,吴健.试析新形势下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资助体系的构建.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24).

[3] 管明清.当前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J].管理观察,2010(28).

[4] 马远.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23).

[5] 何海燕.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8(3).

[6] 姜洁.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文教资料,2011(29).

[7] 龙超凡,唐红波.厦门理工帮扶贫困生就业.中国教育报[N],2011年3月5日第1版.

本文为湖北省十一五教育规划课题(2010B369)研究成果之一。

上一篇: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策略研究 下一篇:成都市W工业园区中小型企业员工流失因素的实证...